王滿平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風格與個性,通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學和閱讀課外書這一與眾不同的方法,達到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提高學習興趣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關鍵詞】教學風格;個性;思想;積累
教學風格,是教師通過教學活動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
記得一位著名的作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要做到與眾不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膽,需要識,還需要才。有膽才敢做,有識才能做,有才才做得好。那么我在教學活動中斗膽做了些什么?是怎樣的見識支撐著這份膽量?又是怎樣的才情保證了這些教學活動行之有效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從膽、識、才三個方面淺述一下自己的教學個性。
一、膽
一個有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有一句話叫“我思故我在”,這句話對于教學來說同樣也是適用的。而一個有思想的人是不會只看表面現(xiàn)象的,他的個性主導著他總喜歡挖掘普遍現(xiàn)象背后的東西;也因為喜歡深挖,所以他總能看到別人看不到、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問題。因此他的思維就有獨特的地方,若他要按自己的思維行事,必然與當前環(huán)境有不相融的地方,此時他還要堅持自己的做法,那確實是需要有點膽子的。概括起來,我在教學活動中有以下這些個性作為:
(1)一年級學生在學完拼音后,就開始放手讓學生自學,且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看課外書。
(2)讓家庭作業(yè)少到不能再少,且沒有煩瑣的抄寫。整個小學階段沒有家庭抄寫作業(yè),只有一些讀背的作業(yè),且這些作業(yè)基本是在課堂上已做了的事,回家無非是再鞏固一下.
(3)不要求學生買輔導資料和試卷。
(4)在中高年級不改作業(yè)。
(5)在高年級不做作文練習。
(6)不主張家長檢查孩子作業(yè)。
不了解我的人,看了以上幾條,肯定會想這是一個混飯吃的老師,誰敢把孩子放在這樣一個老師手下讀書呢?可事實是家長們對我非常放心。曾經(jīng)有高學歷的家長對我說:“王老師,你真是一個很有特色的老師,你沒有什么作業(yè),但孩子從你這兒能學到東西?!?/p>
二、識
學生課外作業(yè)和輔導資料多,負擔重,已是普遍現(xiàn)象,從學生到家長無不為此叫苦連天,讓學生從根本上厭倦了學習;再加上為了拼高分,家長或主動或被動地去做本該老師或孩子做的事,導致孩子不把學習當自己的事,根本養(yǎng)不成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小孩課堂不學,回家家長要教,表面看起來孩子的分數(shù)確實高,但小孩因此對父母產(chǎn)生依賴心理,上課更加不聽,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從目前整個社會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活動來看,基本是一個高耗低效的勞動,在我的個性中,非常不喜歡做這種浪費時間與精力卻沒有多大實質(zhì)性意義的事,于是我就想在我的學生身上改變這一狀況。我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說有一個下崗工人因無錢送兩個孩子讀書,就去撿別人不要的課外書給孩子看,兩個孩子從來沒上過學,但發(fā)表了很多令人稱贊的好文章。還有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初中沒讀完就休學在家,她寫的文章傾倒多少人啊。我本人就是因為從小喜歡看課外書,在中考的時候,比與我同進考場的語文老師考得還要高。我認為一個人只要語文素養(yǎng)上去了,語文成績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而要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最好的辦法就是看課外書,所以我把學生看課外書看得比做一些煩瑣的抄寫作業(yè)更重要,把他們做抄寫和輔導資料、課外試卷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看課外書,并允許他們在課堂上看。
三、才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等于說不要分數(shù),因為應試依然是中國教育的主戰(zhàn)場,分數(shù)依然是照亮孩子前程的一盞明燈,沒有哪個家長說我希望孩子沒有前途。但既要輕負擔又要出分數(shù),這實在是一件挑戰(zhàn)老師身心極限的事,沒有一定的教育底氣還真的拿不下。如果一個老師在課堂上不僅能夠隨機應變,而且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那么他就有了這種底氣。有了這種底氣就能保證那些個性化的教學行為行之有效。比如前面說的老師不改作業(yè)、學生不練作文不等于說老師可以隨意敷衍教學、糊弄學生。我不改作業(yè)但我有足夠的自信hold住學生認真做作業(yè)、訂正作業(yè);學生不練作文但隨時隨地在不經(jīng)意間可能就得到了我的作文指導,我要保證他們在考試時會寫,而且在試后能快速準確地指出他們文章中不足的地方,促使他們提高作文水平。
當然要做好這一切需要有足夠的積累。
首先是知識的積累。記得有學者說過,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必須備有三個板塊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除了讀書還能有什么方法讓一個人具備這些呢?讀書是最高級的精神美容,讀書是長遠的備課。
其次是生活的積累,即經(jīng)歷體驗感受生活。艱辛的教育探索、寂寞的教育研究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像磨刀石,砥礪著一個人的思想,用心去感受,再加上有著豐富的知識積累,生命的境界必然會得到升華,它所突顯的人格魅力又怎能不熠熠生輝呢?馬克思說:風格就是人格。人格是構成教師教學風格的內(nèi)隱要素。而學生都是成長中的孩子,在他們淘氣頑劣的表象背后,內(nèi)心其實也在經(jīng)歷并感受著生活的酸甜苦辣、真假虛偽和生命的喜怒哀樂。有著深厚底蘊的老師在課堂上自覺不自覺流露出的人格光輝和人文素養(yǎng)必然能引起孩子心靈的共鳴,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的作文指明了方向,因為要作文,得先做人。而寫作文其實就是作者真情實感的一個流露,無需特意追求章法技巧。再加上孩子們從小就看了不少課外書,最后的作文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師的勞動,按照美國學者札德的劃分,是僅次于科學家之類的高層次的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勞動。而一切稱為藝術的東西,都無不包含藝術家個性的精華??梢哉f,教學風格的不同,主要在于教師個性的區(qū)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