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等
【摘 要】中學數學課堂活動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生本課堂理念的指導下,它將更具有生命力。
【關鍵詞】生本課堂;活動教學
所謂數學課堂活動教學,就是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具有活動性的數學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形式。它提倡的是參與、探索、思考、實踐的學習方式,與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一致的,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索,我們發(fā)現(xiàn):數學課堂活動教學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式。在生本課堂理念的指導下,它將更具有生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課堂活動
從靜止的平面教案到立體的課堂活動,首先應該把握好活動情景的內容創(chuàng)設這個控制環(huán)節(ji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們能在活動的起始階段多著筆墨,多動腦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勝、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活動環(huán)境,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設原則,具體進行如下引導:
1.設置懸念,構建迫切學習的活動情景
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實際上是以“疑”為紐帶的動態(tài)統(tǒng)一體系。以問題作為出發(fā)點,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心理,從而造成積極活動的課堂氣氛。
2.設計操作,構建手腦并用的活動情景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動作思維的操練直接制約著思維的發(fā)展。在進行抽象的數學概念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構建學生操作的活動情景,并以學生操作獲得的結論為感性材料展開教學,形成一猜想——驗證的教學活動模式。
3.采用電教手段,構建多媒體的活動情景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為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優(yōu)化組合多種媒體,不但能夠展示活動內容的某些細節(jié)和動態(tài)變化過程,激發(fā)學生多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而且可以節(jié)省活動的時間和拓寬活動的空間。在進行練習、總結等反饋活動時,可組織學生把答案寫在投影片上,用投影的發(fā)生來交流。
二、聯(lián)系實際,生成課堂活動
數學活動教學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注意個體差異,并從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基于以上的認識,在活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活動應聯(lián)系日常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必須扎根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離開了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將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樣既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激發(fā)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愿望,使學生能主動的參與其中。如在二次根式 的化簡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園環(huán)境,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要在我校的長方形花園的對角上,修一條人行道。如果測得花園的寬為 a 米,長為 2a 米,那么這條人行道的長是多少米?(并要求學生課后進行測量)這樣的問題就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活動應聯(lián)系學生認知水平
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xiàn)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我們班在進行投擲鉛球訓練時,李強同學和張健同學的成績分別如表(單位:米):
請大家研究:如何評價李強和張健兩同學的成績?如果要從他們中選取一人代表學校參加全校比賽,我們應該選誰更好呢?
對這個問題的活動結果,結論也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采用平均分來評價,也可能采用眾數與中位數來說明誰的成績更好些,還可能考慮到了用方差來評價,應該讓同學說明為什么采用所選用的方法,理解各種方法的使用意義。
3.活動應注重趣味性
初中學生情感豐富強烈、思維活躍敏捷、求知欲旺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往往把學習與興趣聯(lián)在一起,較易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識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多動嘴、多動手、多動腦,鼓勵學生多提問、多辯論、多操作,變被動的“要我學”為積極主動的“我要學”,進而達到“我愛學”的境界。
4.活動應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個體間存在著差異,一節(jié)有效的數學課應讓所有的學生比原有水平都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不同的活動使他們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一種成功!
三、強調實效,調控課堂活動
教師對活動過程的調控應該像漁夫打魚一樣,既要撒得開,又要收得攏。在活動設計時,教師應該充分估計到學生有可能遇到的障礙,做好適當的鋪墊;在活動進行時,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傾聽并收集有關信息,進行適當的引導;對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性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當活動發(fā)展到不再具有發(fā)展性時,教師應立即結束活動。
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局面,新課程給我們提供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要設計好問題,針對不同意見和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辯論,抓住學生發(fā)言中的問題,及時給以矯正。最后,為了達到傳授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兩個環(huán)節(jié):選擇和轉換。
四、反思提高,評價課堂活動
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討論,活動后的小結水平是檢驗活動是否有成效的標準。教師可采取給出小結提綱——學生小結——教師補充——學生自己小結的遞進方式,使學生學會對活動結果進行觀察比較和歸納總結,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從模糊到準確、從單一到系統(tǒng)的思維訓練。
開展數學活動課,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人的素質是穩(wěn)定的,要形成良好的素質,僅靠一朝一夕、一招一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奏效的,而要持之以恒地開展好數學活動課。教師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經常、持久地開展好數學活動課,堅持評價制度。
數學活動課側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過程評價應重于結果評價。在評價時,應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是否積極,活動中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性,是否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所獲得經驗和教訓是什么。注意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生的“閃光點”、個性和特長。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地實施數學課堂活動教學,利用生本課堂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更加容易得到實現(xiàn)和加強,數學學習的效果就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會得到更快的發(fā)展和加強。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
[2]董益國.《數學課堂實驗活動探討》.陜西教育出版社,2003.7
[3]單鳳娥.《淺談如何發(fā)揮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作用》[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1).
[4]陳柏良.《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藝術》[J].數學通訊,2006, (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