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
中國的改革在30多年中,很多改革都是磕磕碰碰。為什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舉步維艱?為什么腐敗問題三令五申,卻繼續(xù)蔓延十分猖獗?根本問題就在于體制。
談行政改革:監(jiān)管應轉事前為事后
過去監(jiān)管辦法是事前監(jiān)管為主——允許你做才能做,主要辦法是審批,這個弊病很大。市場監(jiān)管要從事前監(jiān)管為主轉向事后監(jiān)管為主,要從實質性審批轉到合規(guī)性監(jiān)管。規(guī)則在這里,違反了規(guī)則就要接受處罰。行政審批講的每一項,都有具體的措施,文件、審批到什么程度,還要通過各方面討論。定了以后,就要打破阻力,讓它轉型。
談壟斷:改革是為公有制經濟添活力
國有企業(yè)壟斷一直有一個口號貫徹,但是內容變了,就叫做國有為主導。
我們確立了一個基本經濟制度,這個基本經濟制度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它講到國有制為主導,就是國有經濟要控制。
十六大提出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的發(fā)展。兩個毫不動搖要增強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的活力,怎么增強?就是改革增強活力。談土改:完全放開需要時間
關于土地制度是否全面放開的問題,三中全會肯定要做一個決定,但是要走到什么程度很難說,因為反對聲音很強。有兩種反對,一種是管農業(yè)的同志,認為這會沖擊18億畝紅線。另外是各級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有利益問題,而且負債率很高。
如果土地開放了,或者征購價不高,差價拿不到,利益就會受損。所以處理上走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像十八大說的:不但要有勇氣,還得要有智慧。
談金融:存款保險制度是把雙刃劍
要建立存款保障制度,沒有存款保障制度,競爭一加強,銀行一到底就麻煩了。
存款保障制度是雙刃劍,如果是一般性的全部賠付,就造成了銀行經營者的道德風險——反正國家賠償,我隨便怎么弄。所以它的推行是一項很細致的工作。另外一方面,會使得現(xiàn)在銀行的利益格局發(fā)生很大變化,現(xiàn)在我們存貸利差很大。
現(xiàn)有格局下,實際壞賬率很高,但是表現(xiàn)出來的壞賬并不高。利差大有一定原因,出現(xiàn)變動會有什么影響,我們還要做很多考慮,來防范大改革中出現(xiàn)的風險。
談財稅:資產負債率隱藏巨大風險
最近幾年,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率升高,現(xiàn)在最低的估計大概是20萬億,比三年前10.7萬億翻了一番,這是很危險的。
1993年的分稅制改革,國內外輿論都認為行不通,結果挺順利。如果能夠保證它實現(xiàn),中國會出現(xiàn)一個新局面,像從1990年到1991年,整個社會信心是改革,此后中國打開了一個新局面。我們需要認真研究這些問題,保證改革真正推向前進。
談競爭:沒競爭的市場比沒市場更可怕
改善競爭環(huán)境,就要建立統(tǒng)一的市場體系,不形成這樣一個市場體系就沒有辦法在資源配置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沒有競爭的市場比沒有市場還可怕。行政保護、地區(qū)保護、壟斷等,使得市場缺乏競爭性。市場缺乏競爭性就不能形成有效配置資源的價格,不能形成這樣的價格就不能有效解決。所以要強調競爭性。
談非禁即入:對公民天然活動的保護
從事什么活動,這是公民的天然活動,當然為了公共利益有些活動可以限制,但一定要這樣,凡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都自由進入,過去的辦法叫正面清單,就是政府許你做什么你才能做什么,非禁即入就是上海自貿區(qū)講的負面清單。
非禁即入是基本原則。從事一切不違法的社會活動是現(xiàn)代國家公民的基本人權。實現(xiàn)這一條,第一步并不理想,網上很多人罵上海自貿區(qū),說負面清單怎么把正面清單反過來點一遍。因為透明了,而且要保證自貿區(qū)的承擔,這個單子一定會縮短。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一個很好的路線圖,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而且巧妙可行,我們群策群力,保證能打破阻力貫徹下去。 (摘自《臺港澳報刊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