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魏虹 商倩倩
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孩子尤其如此。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告訴他“沒有什么可怕的”,不但絲毫幫不到孩子,相反可能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大人理解,甚至讓孩子因無法排解恐懼而感到自卑。
大多數(shù)情況下,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原有的恐懼會一點點自然消除,尤其在孩子八九歲以后,大腦的理智區(qū)明顯成熟了,他自己就有了足夠的分析和控制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幫助孩子面對恐懼的首要辦法,就是及時提供恰當?shù)谋Wo。
少數(shù)情況下,孩子已經對某些事情過度緊張,甚至某種恐懼已經對其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擾,那么我們可以在保護的前提下,通過游戲,幫助孩子逐漸克服不必要的恐懼。
孩子對蜜蜂過度緊張,大人扮演一只兇惡可又笨拙的蜜蜂,口口聲聲“我要在頭上蜇個大包”,可就是怎么也蜇不到。游戲中鼓勵孩子對笨蜜蜂極盡捉弄,而由此引發(fā)的笑聲則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可以把角色互換,讓孩子扮演蜜蜂,大人則假裝害怕蜜蜂,大呼小叫被“蜜蜂”追得滿屋跑,但結果還是沒躲過去,腿上被狠狠蜇了個大包。于是大人趕緊拿來急救箱,手忙腳亂地抹上藥,然后長長出一口氣說:沒關系,過一會兒就好了!可是沒想到,蜜蜂又追過來了……
孩子不需要我們時刻顯示出成人的勇敢和智慧,而更需要知道爸爸媽媽也同自己一樣有害怕、有傷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自然而然接受自己的情緒,進而接受自己。這樣,孩子長大后,才會發(fā)展出真正的自我判斷和自我控制。
——摘編自《天天游戲力》,經作者李巖先生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