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古代思想中的民主淵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之“民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上“民主”被列在第二位。民主是人類普遍追求的一種價值理念。中國古代雖實行君主專制,但統(tǒng)治者清楚地認識到人民對于國家治亂興衰的重要性,于是出現(xiàn)了“以民為本”“立君為民”的民本思想,這是一種樸素的民主理念。到了近代,西方民主觀念傳入中國,民權(quán)思想受到有識之士的重視,一系列效法西方的政治改革不斷涌現(xiàn),但這種簡單的模仿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和民主。最終,歷史的重任落到中國共產(chǎn)黨身上,它自成立之日起就為爭取實現(xiàn)人民民主而不懈奮斗,帶領(lǐng)全國人民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道路。今天,每一位中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態(tài),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征程中前進。
“民主”一詞在《尚書》中就有出現(xiàn),如“天惟時求民主”“誕作民主”,這里的“民主”即“民之主”,即管理人民的君主,也有為民做主之意。在古代政治實踐中,統(tǒng)治者和思想家認識到民眾與國家治亂的關(guān)系,于是提出了“以民為主”的民本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樸素的民主理念。
所謂民本,包括重民、養(yǎng)民、愛民、惠民和安民,實行仁政、德治等內(nèi)容。
民本思想可以溯源于殷周之際,《尚書·五子之歌》對其作了經(jīng)典概括:“民為邦本,本固邦寧?!?/p>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以“仁”為核心,高舉“愛人”的旗幟,向執(zhí)政者提出:“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愛人,使民以時?!眮喪ッ献痈翘岢觯骸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他將民置于國家和君主之上,意在強調(diào)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國滅身。荀子則認為“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從而進一步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比喻。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子大膽地提出“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以及國家應(yīng)當通過“選天子”來確定國君,選“天下之賢”來確立“三公”良臣的政治主張,這種平等觀和公平競選制是具有很大前瞻性的。
漢唐時期,民本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漢代陸賈在《新語·至德篇》中說:“夫欲富國強威……必得之于民?!蓖瑫r期另一位思想家賈誼也時時提醒執(zhí)政者:“夫民者,萬世之本,不可欺?!c民為敵者,民必勝之。”唐太宗在汲取前朝教訓的同時指出“天地之大,黎元為本”。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繼承了儒家仁政的學說,提出“吏為民役”的重要命題,認為官吏應(yīng)該是人民的仆役,理所當然服務(wù)于人民。此外還要賦予民眾之公權(quán),以便監(jiān)督、懲治官吏,這在封建時代實屬難能可貴。
唐宋以降,民本思想得到強化,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以詩詞、文賦、奏疏等不同形式闡述自己對國家政治的關(guān)心,對民間勞眾疾苦的同情,表現(xiàn)出他們憂國憂民的博愛情懷,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集中顯現(xiàn)。特別是明末清初,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日趨繁盛和市民階層的興起,一些人開始對專制思想進行反思和懷疑,尤其是對兩千多年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否定和批判思潮逐漸顯現(xiàn)。思想家黃宗羲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提出“以天下(即百姓)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為天下也”,“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的觀點,并對封建專制法制進行徹底否定:“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碧煜轮?,應(yīng)藏于天下人之中。這些思想賦予了古代民本思想新的內(nèi)涵,可以看作是早期民主思想的啟蒙。
當然,這種思想在當時是十分脆弱的。但進步的思想是不可抗拒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最終成為了近代史上革命黨人反封建專制制度的精神武器和革命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