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嚴懲貪吏
在我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有懲治貪官的法律和舉措,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就曾經(jīng)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重治貪官。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他原是后周的殿前都點檢,掌兵權(quán)。33歲那年(960),他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王朝,當了16年的皇帝。
宋朝建立前的半個世紀里,中原如走馬燈似的換了五個朝代。天下大亂,誰有了刀槍,誰便可稱霸一方,甚至當皇帝。無論是地方官,還是中央官,幾乎都張開貪婪巨口,搜刮民財,社會風氣極為敗壞。
宋太祖深刻認識到,如果聽任貪污斂財在新王朝肆無忌憚,到手的政權(quán)就會得而復失。因此,宋王朝開國初期就比較重視倡廉懲貪,其中懲貪方面方法得當,措施周全,手段強硬。據(jù)《宋史·太祖本紀》記載,宋太祖“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贓吏就是貪官。清朝歷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有“宋初嚴懲戛吏”一節(jié),專論太祖懲貪。王安石也說:今朝廷之法所尤重者,獨貪吏耳。據(jù)統(tǒng)計,宋太祖在位16年,幾乎年年反貪污、殺貪官,其中文官殺到了御史,武官殺到了將軍,還將一些問題不嚴重的貪官貶官降職。
開國初,宋太祖曾立官吏晉升制度:文臣五年、武臣七年晉升一級,到期能否晉升,主要看任期內(nèi)有無貪贓問題。如果有問題,但還不太嚴重,文臣則要七年,武臣則要十年才能晉升,對這種官員的晉升還必須上奏皇帝批準。
建隆三年(962)八月規(guī)定:貪官的奴婢、鄰居、親戚主動揭發(fā),給以獎勵。
乾德五年(967)正月,節(jié)度使王全斌雖然在平定后蜀時立了大功,但因“黷貨殺降”(黷貨就是貪污納賄)而被公開批評降職。三月,縣令源銑、縣主簿郭徹二人,以貪污罪判死刑。借這一案件,宋太祖向全國下詔,警誡全國各級官員。六月又下詔,嚴令各級官吏不得接受賄賂。
開寶四年(971)四月,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負責京城戍守的將領(lǐng))趙玭,由于平日與宰相趙普有矛盾,告發(fā)趙普在秦(甘肅東部、陜西西部)盜伐木材。趙普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與宋太祖情同手足。但是,宋太祖欲集百官公布此事,并擬罷免趙普的官職。后來,由于元老大臣王溥出班奏明:趙玭和趙普有私仇,所舉雖為事實,但有夸大其詞成分,才未處分趙普。之后,宋太祖要處分趙玭。趙普又出面為其講情,宋太祖才了結(jié)此事。這件事,說明宋太祖對貪官處罰嚴厲,不論是誰,只要貪贓,概不輕饒。
宋太祖以嚴刑治貪,他還在兩次大赦時明文規(guī)定:“十惡殺人,官吏受贓者不赦!”表明治貪決心。對于貪污罪,稍重的刑事案犯,都是死刑;并且不搞“下不為例”和“易地為官”,既往也咎。有些官員在彼地貪贓受賄蒙混過關(guān),但在此時此地被查出來,仍然要受到懲處,如監(jiān)察御史閭丘舜卿,在前任上盜用官銀,后被查出來,被處以極刑。
正如《宋史·太祖本紀》所載:宋太祖在位的16年中,判處官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