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中的民生情懷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nóng)??啵锶缏勷噧雎?。
——〔唐〕白居易《新制綾襖成有感而詠》
簡評:此詩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意思是:百姓大多饑寒交迫我卻無力救助,一個人獨享榮華還有什么好心情可言。心里始終惦念著農(nóng)民耕種的勞苦,耳中好像總能聽到百姓忍饑受凍的求助聲。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清〕張伯行《禁止饋送檄》
簡評:清代大臣張伯行在任督撫時,為杜絕送禮者,寫了這篇檄文,高懸堂上,以明其志。此檄一懸出,果然使行賄者望而卻步,悻悻離去。當(dāng)?shù)匕傩諔蚍Q他為“懸檄督撫”。這段文字的大意是:一根絲,一粒米,都關(guān)系到我的名譽(yù)節(jié)操;一厘金,一毫銀,都是民眾的血汗錢。少收一分,老百姓受惠就不止一分;多取一文,我的為人就不值一文。誰說行賄饋送是官吏交際難免的平常小事,要知道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損害“清廉知恥”之德。如果你說這些錢物并非不義之財,那么請你說說它們是怎么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