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秋明
西街情懷
◆儂秋明
“石板路,清又清,夏天坐著數(shù)星星;石板路,密又密,連村結(jié)寨繞山水;石板路,長又長,南來北往走四方;石板路,硬又硬,千年興衰我作證……”行走在城市寬闊的水泥大路上,迎著欣喜燦爛的陽光,我總會想起故鄉(xiāng)的青石板路,想起故鄉(xiāng)的西街。
在我童年的時候,西街的路狹小、幽靜,她似乎已經(jīng)十分古舊,暗暗的墨青色,時光流逝而刻在上面深深的痕跡。慢慢地,慢慢地,向遠方延伸。在那些雨后的旁晚,不知道是誰家的紫色丁香花悄悄地躲在墻角搖曳,輕揚起暗香浮在濕潤的空氣中,若有若無,仿佛遠處高樓上渺渺的歌聲。
走在光滑清亮的青石板路上,看著兩旁矮小的老房子,青灰色的屋檐,昏暗不明的點點燈火,聞著散發(fā)著潮濕的氣息,更讓人遙想起先祖?zhèn)兣G斬棘鋪路時的滄桑與艱辛?!坝幸欢螝q月,注定讓我含著淚走過;有一段往事,埋藏了風花和雪月。我只想,在繁華落盡的時候,依然纖塵不染地走過?!笔前。掠朴?,淡淡的煙,淡淡的霧,淡淡的景,淡淡的人。那雕花的烏木窗框后,或許曾有如江南水汽般的伊人,當窗對月,憑欄哀嘆。
從老城門外沿著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爬坡前行,到坡頂大約百把米的地方,就會見到高大矗立的貞節(jié)石牌坊。貞節(jié)石牌坊位于故鄉(xiāng)西街中段,橫跨街心,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此坊系青石質(zhì)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高6米,寬5米,左右須彌座墩上,前后皆有伏臥的石獅。坊之頂部,仿古建屋面,四角上翹,正脊透雕花草。整個牌坊造型美觀,雕刻技藝精湛,結(jié)構(gòu)嚴謹,現(xiàn)保存基本完好。兒時的我經(jīng)常聽老人教導,路過此地不能衣冠不整,不能大聲喧嘩,在此地要遵循各種禮儀,以表示對貞潔女性的敬畏。
貞節(jié)石牌坊再往前行,慢慢地就要接近老城中心了,這里漸漸熱鬧起來。“青石板上玩泥巴,泥巴捏成面花花,面花花做家家,捏一個你,捏一個他,捏出童年樂呵呵……”這里高低錯落,土墻黑瓦的屋檐下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不過,對我來說最有趣的還是打鐵鋪。不經(jīng)修飾,陳舊斑駁的門檻后面往往都是寬敞的店鋪。打鐵鋪也稱“鐵匠爐”,所謂“鋪”只是一間破房子,屋子正中放個大火爐,爐邊架一風箱,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nèi)火苗直躥。要鍛打的鐵器先在火爐中燒紅,然后移到大鐵墩上,由師傅掌主錘,下手握大錘進行鍛打。有時打鐵真的好像一支交響曲?!岸.?、叮當”聲響,師傅們汗雨飄下,有時需要,師傅會把鐵器放入水槽內(nèi),隨著“吱啦”一聲,一陣白煙倏然飄起,淬火完成。待到舊歷年關(guān)將近的時候,打鐵鋪的生意更加紅火,師傅們就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活,手上的功夫更是馬虎不得。每當黑夜的帷幕降臨,臘月間的故鄉(xiāng)洋洋灑灑地飄落牛毛細雨,“叮當、叮當”,打鐵聲回蕩在整個小城的上空,讓我們倍感南方冬天的溫暖。
走累了在西街深深的巷子里有許多好吃的美食,特別是涼卷粉令人垂涎欲滴。卷粉是用優(yōu)質(zhì)八寶米用水浸泡以后,用石磨磨成漿,然后用甑子蒸制,蒸出的卷粉顏色雪白,厚薄均勻,滑而不膩,特別有韌性。把卷粉、油辣子、酸湯和佐料放在一起,再放點鹽,一碗油汪汪、紅彤彤、辣乎乎的涼卷粉就做好啦。吃一口,色、香、味、鮮樣樣具備。
青色的墻,青色的檐,青色的路,青色的夢。西街已然成為我魂牽夢縈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