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瑜 劉超玲
香港政府有專門的“迷信開支”。立法會的新聞公報披露,這筆錢,一般用在遷移殯葬拜祭設施和做法事上。遷移殯葬拜祭設施,具體說來包括移動當?shù)鼐用竦膲災购凸腔液校蛘咂綍r拜祭的神龕(相當于放置神佛塑像和祖宗靈牌的小閣)等。不過,這種情況并不多見。以新界為例,2007年至2011年,只有一例這樣的支出,共2萬港幣。
做法事才是“迷信開支”的大頭。仍然以新界為例,2007年至2011年,香港政府一共為59個工程的法事買單,花了124萬。而近年來花費最多的工程,是2003年一條起于深圳蛇口工業(yè)區(qū)的深港西部通道。因為沿線經(jīng)過元郎區(qū)廈鄉(xiāng)村等十幾個村,拆遷對這些鄉(xiāng)村來說是動了他們的“龍脈”,法事的規(guī)模也相應提高——共舉行了兩場大型法事,花費108萬。
做法事花的錢,在香港稱被為“躉符費”——躉符,是指一種做法事時使用的長竹簽,上面通常寫上五方神靈名字和符咒。一般來說,如果政府的工程牽扯到當?shù)氐娘L水,居民可以自行做法事,并要求政府買單——注意,是“牽扯”,也就是說如果這項工程僅僅只是“影響”了風水,比如和當?shù)卮迓溥€有些距離,居民也可以發(fā)起索賠。
索賠的程序是這樣的——先提交一份清單,分項列明法事的各項開支,比如請風水師傅的費用、購買香燭和儀式所用食物等。一項工程的規(guī)劃,一個村只有一次讓政府給錢的機會。審批也有層級——2萬以內(nèi),由當?shù)氐牡卣T審批;2萬至3萬,由地政總署署長審批;3萬以上,則要提交到財經(jīng)事務和庫務局局長。這只是慣例。如果一項工程中躉符費的申請?zhí)芗?,港府可能還會成立“協(xié)調(diào)小組”。2010年開工建設的廣深高鐵工程,便因為引起的申索案例激增,政府成立了一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專門處理。成員包括了地政總署、民政事務總署以及負責高鐵工程項目的路政署。
至于最終能發(fā)多少錢,香港立法會的一份新聞公報透露了政府考量的因素:這項支出和過往類似要求相比是否合理,工程與這個風水受影響的地方之間的距離,以及村落的大小和人口規(guī)模。
程序的最后一步,是等法事結束后,向當?shù)氐牡卣幪峤灰环蓍_支賬目表。
當然,香港政府也可能因為不能動了當?shù)氐娘L水,而將一項工程改址。2012年,香港天文臺需要興建一個新的天氣雷達站,很快,當?shù)卦用褚浴坝绊戯L水”為由反對,要求必須另覓地點興建。兩者僵持之下,政府做出讓步,將雷達站選址移開17米,并且將主體建筑物由兩層改為一層,又在附近一帶種樹作遮擋,據(jù)稱,是為了減低這種“輻射”與當?shù)仫L水相沖。
但是,雖然政府為風水做了諸多努力,如果港府自身涉及到風水,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2007年,香港審計署查出由政府成立的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曾花費18萬元請風水顧問,引起輿論嘩然,立法會議員稱用公款看風水,這是“匪夷所思”。
為什么兩者的態(tài)度有如此大的不同——事實上,在香港,不許推行堪輿學(風水)是一項不成文的規(guī)定。而躉符費等的支出,據(jù)曾任發(fā)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解釋,目的不過是為了維持與村民的和睦關系,加快工程進度。也就是說,港府開給居地的“迷信開支”,與精神補償費的功能相似。
(摘自《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