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連文學生態(tài)良好《海燕》高傲飛翔

2014-11-14 02:20
海燕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文學期刊海燕刊物

劉國輝

(人民文學出版社黨委書記)

今天來參加這個會,我代表人民文學出版社,對《海燕》60年大壽,表示誠摯的祝賀,祝愿這個雜志越辦越好。坦率地說,以前關注《海燕》比較少,我主要關注古典文學,當代小說看得比較少。后來,李主編每期給我寄,每期都認真地看,感到非常地親切。這個親切有兩方面,第一,《海燕》的許多作者,也是我們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作者,很熟悉的面孔,很熟悉的名字,很熟悉的聲音。第二,是在《海燕》雜志上找到了純文學的感覺。當下和上世紀八十年代有所不同,那時是全民都愛好文學,現(xiàn)在是熱點太多,文學漸漸地被淡化,但是,還有像《海燕》這樣優(yōu)質的文學期刊在堅守。我覺得這種堅守,讓我這樣一個當年的文學青年(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老年了),覺得非常地親切。正是這種堅守使《海燕》60年來不斷地進步發(fā)展,直到今天擁有大量的作者和讀者。第三個感覺是,《海燕》之所以辦得這么好,大連培養(yǎng)了這么多的作家,是因為大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是因為有大連報業(yè)集團的強有力支持。因此,我預?!逗Q唷愤@本雜志將來會辦得越來越好,飛得越來越高。

李霄明

(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

非常高興有機會來大連參加這次座談會。對于《海燕》這樣一本地方文學期刊,能在當前環(huán)境下,頑強地生存下來,我覺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目前有好多雜志因為資金的問題,或者其他別的原因注銷,轉型,外包,一些曾經(jīng)很知名的雜志也消失???。海燕雜志能夠面對著經(jīng)營的壓力,社會的變化,仍然堅守著文學的陣地,我個人是非常敬佩的。我也是一個編了三十幾年雜志的老編輯人,所以是感同身受的。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變的時候,期刊雜志社壓力很大,非常困難,很多人才流失。所以,《海燕》能走到今天,與《海燕》辦刊的幾代人的努力分不開的。第二點,我覺得一本雜志體現(xiàn)著主編的思想和追求,主編的視野和修養(yǎng)決定著一本刊物的品位。有些刊物沒有辦好,我以為是與辦刊人特別是主編有很大關系的,主編的文學修養(yǎng)和辦刊經(jīng)驗對一個雜志的生存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所以說,主編是一本雜志的靈魂。第三點,地方性文學刊物與全國性刊物還不同,他們在約稿上肯定會遇到更大的困難,能把一些知名的作家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很不容易,這個需要主編具有一定的社會活動能力,以及期刊本身要具有獨特的文化特點。我覺得《海燕》要基于大連和遼寧的地域文化特點,這個是地方性文學期刊生存的根本。希望《海燕》雜志,在當前我國新的文化建設方面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在弘揚和建設大連和遼寧的地方文化上做出更大貢獻。

王干

(《小說選刊》副主編)

很高興參加《海燕》60周年的慶典。60周年不容易??!剛才腦子里面梳理了一下我待過的幾個刊物,跟《海燕》比起來都比較年輕。我最早在《鐘山》,《鐘山》是1978年創(chuàng)刊,到現(xiàn)在還沒有到40歲。后來我到《中華文學選刊》工作?!吨腥A文學選刊》是1993年創(chuàng)刊。那就更年輕了。我現(xiàn)在工作的這個部門《小說選刊》,也年輕。60年的刊物在中國不是很多。所以我就想《海燕》能有這樣60年的光榮的歷史當然也是不容易的。我最早參加過《雨花》30年慶典,《雨花》當時的主編說,我這個刊物創(chuàng)刊30年,中間停了11年 ?!逗Q唷分虚g肯定也有??K晕矣X得第一點,《海燕》悠久、光榮、也有點小曲折的歷史,在文學期刊中可以是很有特點的刊物。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悠久的它不一定曲折,曲折的它不一定悠久。悠久又曲折的它又不一定要光榮。所以《海燕》它把這三點都占上了。曲折不但是文革期間曲折。我知道九十年代以后也有波動,也有變化 。第二點,《海燕》地處遼東,面向大海。所以需要《海燕》有一個大海般的胸懷,海燕般的英姿。在整個文學界展示自己的風采。在八十年代,《海燕》的風采展示得非常好,像海燕一樣的飛翔,大海一樣包容這個世界。這個就是《海燕》的特點。第三點,《海燕》在文學刊物的組織結構方面也做出了比較有效、有益的嘗試。文學期刊的生存方式在2000年以后已經(jīng)是一個問題。怎么生存是個問題。生存的方式很多,有的是國家撥款,大包大攬。有的是被外包了,有的是改向。有的最后是???。那么《海燕》呢,到目前看還是比較成功的。和整個大連報業(yè)集團進行了有效的合作。說實話我在文學期刊里待了快三十年了。文學期刊的合作很多,有效的不多。什么叫有效的,一般是今年這個老板高興了,這個公司高興了,這個企業(yè)高興了給點錢設個獎。過兩年人沒了,公司也沒了?;蛘哒f人家又投到其他的文化產(chǎn)業(yè)方面了。我覺得大連市委、大連市委宣傳部很成功把《海燕》跟報業(yè)集團進行了一個有機的組合。這個有機的組合不是說我報業(yè)集團當個冤大頭給你出錢,給你辦刊讓你辦精品。不是這樣的方式,他要有機的結合。你要讓它有造血功能,你要讓它有文學品位。同時又讓它不改變這個文學雜志辦刊的方向?!逗Q唷肥且粋€有經(jīng)驗,值得總結、提煉、推廣的刊物。第四個,我對《海燕》有一個想法。這次會議的題目是《中國夢的當代語境與文學表達高端論壇》。我覺得我們《海燕》應該有一個“海燕夢”。我覺得《海燕》目前已經(jīng)辦得非常不錯。說起來都容易,辦起來都難。已經(jīng)辦得很不容易了。但是我覺得你們應該把這個大海的胸懷再大一點、海燕的英姿能夠再開放一點。因為大連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幾個先行區(qū)之一。我覺得這個文學期刊在大連這么一個地方,即便不談領風氣之先,但是我覺得能夠跟整個當代文學思潮、當代文學潮流結合得更緊一點,聯(lián)系得更密切一點。這個《海燕》就是有海燕的英姿。你如果把海燕變成一個家雞就不好了,老窩在家里就好不了。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有開放的胸襟。立足大連,面向全國。謝謝大家。

賀紹俊

(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

特別高興來參加《海燕》創(chuàng)刊60周年活動,我跟《海燕》雜志說起來也有30多年的情感交往。我是80年代初,大學畢業(yè)以后被分到文藝報,在文藝報,當時我是個小年輕,白天黑夜我都是待在資料室里,我晚上也住在辦公室,深夜都在資料室活動,《海燕》是最??吹碾s志?!逗Q唷肥?0年代的四小名旦,所以我在文藝報要關心文學界發(fā)展的狀況,我覺得《海燕》也是我觀察它的重要窗口。當然這個時候只是我和刊物發(fā)生關系,后來有了人,通過人和《海燕》產(chǎn)生聯(lián)系,這就更加親切了。首先是孫惠芬。90年代孫惠芬就在《海燕》雜志做編輯,那么我讀她的小說,評她的小說,也和她聊天。那個時候《海燕》也是處在非常困難的時期,那個時期也是整個文學期刊普遍遇到困境的時期。所以那時候她說起《海燕》也會皺眉頭,她自己也想要逃離《海燕》,當時也給我很深的感觸。曾經(jīng)的四小名旦突然就處在這種生存的艱難之中。后來到了新世紀以后,古耜做主編。我跟古耜也是老朋友,他是評論家,在北京時也是辦刊物的。他做主編時跟我聯(lián)系時說:“我有一些想法,一定要支持我?!蔽乙埠芨吲d,通過古耜又再一次看到《海燕》新的面貌,當時他主要想在散文這片領域開辟一個新天地,那么我通過古耜和他的這個《海燕》,我發(fā)現(xiàn)《海燕》在堅持純文學的這條道路上的艱難和它的執(zhí)著,我也是很感動的。幾年以后,突然有一天收到一個刊物。誒,主編變了,變成一個年輕的小伙子了,李皓。那時候我和李皓還不熟,我突然看見換了主編,而且刊物辦刊主旨也有變化,我特別感興趣,想結識李皓,和他聊聊。但是真正和李皓見面也不容易啊,直到今年夏天才第一次見到李皓。我通過李皓感覺到《海燕》又有一個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說起來,我這30多年,我和《海燕》的感情還是很深的,所以我很愿意來參加這樣一個活動。一份文學刊物,60年,的確是非常不容易,是非常值得慶賀的,而且《海燕》雜志的確也有很大的成績,也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是從《海燕》走出去的,也發(fā)表了很好的著名的作品。但是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來慶賀一份文學刊物,我們怎么慶賀,我們怎么來總結這個文學刊物?一種方式就是說我們來總結這個刊物,是說發(fā)了多少優(yōu)秀作品,推出了多少著名的作家。這是一種方式,但是我覺得僅僅這個方式是不能夠展示這個刊物的價值和意義。為什么,因為《海燕》畢竟是個地方的刊物,它發(fā)表更多的是地方性的文學作品。像現(xiàn)在在做的全國性的刊物,比如說《長篇小說選刊》《十月》,他們有天時地利,顯然它們會有更多的好作品發(fā)出來。所以我覺得評價一個文學刊物,這不是唯一的一種方式。一個文學刊物的價值和意義還不在于它發(fā)了著名的作品,發(fā)了優(yōu)秀的作品,所以我就想到另外一個問題。中國現(xiàn)在有200多種文學期刊,我不知道我這個數(shù)據(jù)是不是準確。200多種文學期刊,我覺得這是我們社會主義文學非常寶貴的財產(chǎn)??赡茉谑澜缟细鱾€國家都沒有這種現(xiàn)象。那么200多種文學期刊是不是多了,假如只是要發(fā)表一些不朽的作品,我覺得是多了。如果從市場的角度來考慮,你就覺得這些完全可以砍掉,干嗎要那么多文學期刊啊,這也不能當飯吃。我覺得可能這就是社會主義文學它的一個貢獻。共和國成立了之后,最早提出的一個口號,就是“人民的文藝”。我覺得“人民的文藝”就是共和國最早構想出來的文藝上的中國夢。那么怎么能真正成為人民的文藝,我覺得辦了這么多的文學期刊就是它的一種實現(xiàn)。而且從文學期刊的發(fā)展歷史來看,它真的能讓人民的文藝,讓這個中國夢慢慢地實現(xiàn)。但是在一段時間里,人民的文藝慢慢變成了一個意識形態(tài)的口號,被扭曲了。但是我覺得就是從文學期刊的這個角度來說,它是很好地實現(xiàn)了人民文藝的這樣一個中國夢。我的意思就是,一份文學期刊就是一塊精神綠地,也是一個精神家園,也是一座精神寺廟,那么它作為一個實在的載體,它會讓一個地方的文明和文化的種子有了成長的機會。很多文學期刊都是一個地方的,它使這個地方的文學發(fā)展起來。我覺得《海燕》60年就在這方面做了偉大的貢獻。我昨天看這個紀念畫冊,我讀素素的文章,素素的這篇文章就非常生動地講述了這樣的事實。素素是位優(yōu)秀的散文家,她那種充滿情感的筆調,更容易讓我們感動。她寫了她80年代和《海燕》雜志的關系,《海燕》怎么樣在這個城市彌漫開來。我想讀她幾段,素素是這么說的,在80年代時候,即使是普通市民也都保持了文學閱讀的習慣,沒有人不知道《海燕》,而且大多都買過,或讀過《海燕》。對于20世紀80年代的大連籍文學青年,《海燕》以及《海燕》所在的南山街10號,不啻是那個時代業(yè)余作者心靈的伊甸園,文學的夢工廠。素素還講述了她怎么參加筆會,參加座談,她還說道,因為大連有了《海燕》,那些剛剛獲得自由的著名作家就有了來大連做客的理由。他們總是幾個人相約,一撥一撥地組著團來。是呀,因為有了《海燕》就有那么多作家來了,把文學帶過來了。所以我覺得這就是文學期刊的價值和作用。素素也談到這一點了,她說道:“這就是《海燕》,只要《海燕》在這座城市,它就是文學老青年繞不開的話題,儼然是生死相依了。”所以讓我總結《海燕》60年的話,絕對不能低估它在這方面的意義。它真正讓文學精神在大連,像綠地一樣鋪開了。假如說當時大連建設綠地成為了城市建設的重要話題的話,我要說,《海燕》從50年代就在給大連鋪設一片精神的綠地,這個太重要了。所以,我覺得絕對不能低估《海燕》60年對大連文化的建設的作用。當然,另一方面,因為有了一個文學期刊它也就把文學精神廣泛地擴散開去,這樣就扶持了很多熱愛文學的青年。其實扶持熱愛文學的青年,不在于一定要培養(yǎng)一個偉大的作家,而在于有這么多的青年熱愛文學,由此得到精神上的陶冶。不管他以后干什么,因為他有了這樣一份文學的經(jīng)歷,我覺得他以后干什么都會干得更好。在這個畫冊里面,也有這樣一個故事。80年代初的老主編邵默夏的文章,我讀來就是非常感動。它就是講到了梁書香的故事,一個農(nóng)民,就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熱愛文學,寫了一篇小說,曾經(jīng)被《人民文學》看上,但是之后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發(fā)表。《海燕》看到這個情況,就幫她繼續(xù)修改,在《海燕》發(fā)表。就是因為這樣一種經(jīng)歷,梁書香慢慢地就走上了文學的道路。邵默夏這篇文章說到辦《海燕》的一個宗旨,就是要培養(yǎng)年輕作家,要讓更多人來熱愛文學。當時《海燕》的編輯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工廠農(nóng)村和業(yè)余作者在一起,而且他們培養(yǎng)的一些業(yè)余作者,只會講故事不會寫字,那些編輯都是教認字開始,一部作品往往是要反復修改好多遍才得以發(fā)表。所以從這樣的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海燕》在對于大連整個城市的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默默地做了許多事情,這是文學期刊偉大的功績。我覺得這樣默默做出的偉大功績,絕對不會比它推出的一個著名的作品、獲獎的作品遜色。

我來參加《海燕》60周年座談會,我有了這樣一份感慨。因為我們有這么多的文學期刊,我有一個想法,文學期刊的生存狀態(tài)是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方向的風向標。假如我們的文學期刊都衰弱了,轉型了,破產(chǎn)了,它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說明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不再是社會主義了,當然也不再是人民的了。今天我們的文學期刊總得來說,好像是比90年代的環(huán)境要好一些,但是還是比較困難。就是說總的體制構建還沒有隨著社會的轉型做到很好的調整,還在探索、摸索的過程中。剛才王干也肯定了《海燕》在探索辦刊中得到的,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當然很多雜志都在摸索探索,但是怎么找到一個真正是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學期刊的道路,這應該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這個課題不解決的話,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就是不健全的。我也覺得在《海燕》60年之際,談到中國夢的建設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我就說這些,謝謝。

羅振亞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天在座的大多都是作家協(xié)會、雜志社、各大報刊的掌門人,我是一個讀者,我以一個老讀者的身份談一下《海燕》這本雜志的印象。一個人活到三十歲的時候就應該體現(xiàn)出成熟的氣質;到五十歲的時應該處在一種清醒狀態(tài);六十耳順之年的時候就有更充分的理由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我覺得刊物也是這樣,有著60年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就非常有必要去檢點自己以往的思想藝術上的積累,為了再度的出發(fā)而確立一種自己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座談會開得很及時,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是1979年上大學的,《海燕》很早就進入我的視野,或者說它給我?guī)砗芏嗟奈膶W夢想。但那時候很小,我上大學時是十六七歲,對刊物的感覺除了喜歡之外也還就是喜歡。后來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也看到一些熟人的名字,對這本刊物感覺非常親切。所以今天能來這里參加這個座談會,我感到很高興同時也很榮幸。

我有一個感覺,就是這本雜志六十年應該經(jīng)歷了很多風雨,左沖右突,坎坎坷坷。但是刊物始終堅持,堅守,留下了一道清晰的,也是很滄桑的一道曲線,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別是8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 大眾文化已經(jīng)欲望化,拜金語境等等因素下的合縱連橫,就使得曾經(jīng)處在文化中心的文學刊物逐漸走向邊緣。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海燕》盡管開始做過各種各樣的嘗試,但始終沒有放棄文學的本位和品位。我覺得這個不僅需要一種勇氣、一種膽識,也需要一種“舍我其誰”的犧牲和奉獻精神?!逗Q唷冯s志是在以一種擔當精神對文學創(chuàng)作和繁榮盡了自己的一份責任,它讓很多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在一種寂寥的文化氛圍中獲得了屬于自己的一塊精神家園。而且這也體現(xiàn)了刊物的管理者、主持者可貴的陣地意識和智慧的眼光。事實證明,新世紀以來,《海燕》就像大連這座城市一樣兼容并包、海納百川,以一種開闊的氣度,既致力于推介純粹典雅的文本理論的精神高度,又能夠適時地選擇“及物”路線。以地域、底層打工文學的刊載切入時代,更敦促70后80后乃至90后文學新人的出產(chǎn),向遠方進發(fā),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文學生態(tài)文學格局的健康成長。我覺得在《海燕》這本雜志里頭好像每種文學的樣態(tài)都有它成長的可能。這本刊物里的確培養(yǎng)了一些優(yōu)秀的作家,像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達理、鄧剛、宋學武、龐澤云等都是從這里出發(fā)的。這幾年的刊物更是云集了李國文、王充閭、熊召政、王岳川、南帆、阿來、阿成、余光中、肖復興、孫惠芬、老藤、素素、寧明、于曉威、古耜等等國內優(yōu)秀作家和評論家。這些優(yōu)秀的作家也把這里當做自己的陣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梢哉f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堅韌不拔征程,《海燕》已經(jīng)無可爭辯地成為當代中國文學生存和傳播的重鎮(zhèn),成為當下文學創(chuàng)作活力和原創(chuàng)的一個象征。它的影響已經(jīng)從大連輻射到全省、全國。這樣說來,一個地方的刊物能夠引起文學界,乃至學術界的好評實在是自然不過的事兒了。所以我愿意再次申明《海燕》它的創(chuàng)辦及其正能量的堅守是意義深遠的、功德無量的。當然,我也考慮這么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雜志也要正視現(xiàn)實。80年代初《海燕》曾作為“四小名旦”之一有過深遠的影響,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那個時代了。我覺得《海燕》應該找到自己的強有力的突破口,特別是當下市場化的語境中是順應潮流謀生,改變辦刊路線,還是一如既往地繼續(xù)堅持純文學路線?這對《海燕》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挑戰(zhàn)。一本刊物跟一個人是一樣的,人有了個性才能夠讓別人對他產(chǎn)生興趣,那么怎么樣在文學期刊的百花園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找準自己的明確方向,凸顯自己的品牌力量是應該仔細斟酌的。最后我想說,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一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的文學名片。大連是一座很美麗很浪漫的城市,在打造從容優(yōu)雅的詩情大連當中,我們大連的地方刊物《海燕》理應具有兼具人生和哲學力度,海闊天空的大手筆和拳頭作家,我希望這個事實距離我們不再遙遠。謝謝!

顧建平

(《長篇小說選刊》主編)

在接到座談會邀請函的時候才知道,《海燕》60歲,所以非常驚訝。共和國才剛剛65歲,《海燕》幾乎與共和國同齡。這樣的老大哥級別的文學雜志在全國是屈指可數(shù)。所以必須向《海燕》致敬。

我認真地讀了今年一到九期的《海燕》雜志,我的印象是,《海燕》是中國雜志中的相對另類的雜志,是經(jīng)營得非常好的一個雜志。“經(jīng)營”這兩個字呢,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來講,一方面可以從它的生存定位這個問題來講。剛才介紹中提到《海燕》也是幾度更名。如曾經(jīng)改為“都市美文”等。我對《海燕》多次改名事情不太了解,可是我對“都市美文”還是有印象的,曾經(jīng)一度是看過的。它幾度改名字我猜想主要是生存壓力所導致的。文學期刊幾乎面對著一個致命的矛盾,就是它的文學追求和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那么現(xiàn)在《海燕》已經(jīng)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從它的版權頁上看到,它是“大連市委宣傳部主管,大連報業(yè)集團主辦,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協(xié)辦”。都是有實權的部門和有實力的單位,而且這也是非常罕見的。另外從它的編委會組成人員來看,王充閭先生,李松濤先生都是文學界熟知的資深的大作家。還有編委會主任,滕部長和李社長親自擔任,一個強大的編委會,這也是在全國的文學期刊中非常罕見的。作為一個編刊人,我喜歡看一個雜志的封面啊,封底啊。它的封二上有工藝美術,書畫,這是非常讓人羨慕的?!逗Q唷方?jīng)營有道,很好地解決了生存的問題。從內容上講,《海燕》很有靈活性,它的內容富有創(chuàng)意。通常的文學期刊有三大板塊:小說、散文、詩歌。但是《海燕》非常靈活。我特別注意到有一個欄目叫《東北軍》,從名字上看,“東北軍”可能就是在介紹東北文學界的中堅力量,我注意到有阿成、于曉威、于德北。有這樣一些我所熟悉的作家的名字。它的中短篇小說欄目,集中了全國年輕新銳,我熟悉的有柳營啊,李東文等這些年輕的作家。詩歌和散文是《海燕》的重要部分,可能跟它“都市美文”這個傳統(tǒng)有聯(lián)系,還有和李皓主編是全國著名的詩人有關系?!抖际忻牢摹愤@個欄目里邊資深的作家比較多,我所讀到的幾期里邊就有張守仁啊,王充閭等作家。我特別喜歡人文社的老領導,也是《當代》雜志的老主編何啟治先生的《文壇師友錄》這個欄目,介紹了《當代》的幾代主編,是我們文壇熟知的人物。我們對他的文學理念啊,他的經(jīng)歷不太了解,通過這個專欄,何老師也非常詳細地有介紹,我非常喜歡這個欄目。此外,董曉奎的《大連方言》這個欄目,也是我們外地人很好地了解大連的窗口。所以說《海燕》做到了具有地方特色同時還有放眼全國,兼顧作者年齡和身份的多元化,《海燕》既有較高的文學水準,同時它又包含集團下屬期刊的靈活性,它欄目的靈活性。如果我這里要說點不足之處的話,它的印張略少了些。就是《海燕》在保持散文詩歌的基礎上,對文學中的重要文體——小說,要稍稍加大篇幅,那么我認為《海燕》將來會成為更有分量的文學雜志。謝謝大家。

謝欣

(《中華文學選刊》主編)

我是《海燕》忠實的讀者。以前在《當代》的時候,只是自己看稿,編稿,對別的刊物關注不多。到了《中華文學選刊》以后,對全國各地的文學刊物接觸的比較多看的比較多。這一兩年,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到了月初就會想起新的一期《海燕》是不是該寄過來了。每次出得都非常的準時,我也是每次都認真的去讀。在全國這么多的刊物里頭,我有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海燕》它是一個有精氣神兒的刊物。拿到那個刊物一翻開,從封面到目錄到正文,能感受到《海燕》的辦刊人是一個很用心的人。用心辦的刊物和不太用心辦的刊物在面貌上是能夠感受到的。我們能夠感受到一種精氣神兒的東西充盈在雜志里。第二個方面我覺得《海燕》雜志有人文情懷,《海燕》從它的欄目設置到正文有一種詩意的東西,這個可能是跟李皓主編本身是很優(yōu)秀的詩人有關系。就是在寫實的同時還給人一種詩情的很多美好的啟發(fā),這是我覺得《海燕》跟很多刊物不一樣的地方。它對現(xiàn)實丑惡的現(xiàn)象揭露也有很多,但是給人以溫暖給人的心靈慰藉的東西我覺得更多,這方面特點很強。還有一方面我感觸很深的是,作為地方刊物,《海燕》這個刊物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許有人會說各地有各地的刊物,都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海燕》這個文學雜志它是把大連精神文明這個窗口和當代文學的特點結合起來了,把這個地方性和文學性結合得比較好,立足于大連這片土地,放眼全國。文學刊物和現(xiàn)實社會的地域特色結合起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刊物的生存之道。還有一個特點呢!《海燕》對全國的一些有實力更有潛力的作家非常關注,這些作家目前的名氣可能不是特別的大,但是很有潛力!比如北京的作家文清麗等,我覺得《海燕》在約稿的定位上思路非常準確思維非常明晰,就是說選擇那些名氣不是特別大的作家。名氣特別大可能只在《十月》上發(fā)東西。但是非常有實力的,創(chuàng)作素質也很高的正在沖刺這個層次的作家也非常多,我覺得《海燕》在這個方面真的是用了心?!逗Q唷纷吡诉@么一條路,這一點我每期看的時候都很有感觸。剛才我聽了很多發(fā)言提到文學刊物的發(fā)展問題,我覺得作為辦刊人,大的環(huán)境我們是決定不了的,但是我們辦刊物能夠做好的事情就是要把刊物辦好,在這點上,從《海燕》雜志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值得我們刊物學習的地方。祝賀《海燕》雜志六十周年,祝《海燕》越辦越好!

紅孩

(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

參加《海燕》創(chuàng)刊60周年的座談會,我的體會很深?!逗Q唷肥菑?0年代一路走過來的。80年代的時候像《海燕》這樣的雜志差不多都是三毛錢一本,當時也沒有超過三毛五的雜志,厚一點的大刊,大概是八毛錢到一塊錢,大概是這樣的。那么經(jīng)過了30年以后,現(xiàn)在的一本刊物,它的價格是原來價格的30倍,甚至到了60倍?,F(xiàn)在一本刊物是10塊錢,15塊錢,20塊錢,七八塊錢的已經(jīng)不是很多的了。當時的刊物,無論是哪種,只要是個刊物,它的發(fā)行量就是幾十萬份,甚至上百萬份的。那么現(xiàn)在的刊物,沒有一家雜志是能發(fā)行幾十萬,幾百萬份。從發(fā)行量上看,是由普遍性變成了特殊性,現(xiàn)在甚至連特殊性也不具備了。我在想另外一個問題,不管你的刊物是100多頁的還是200多頁的,給讀者提供的閱讀的價值是不是也翻了30倍、60倍?我對這一點表示懷疑。那個時候,《人民文學》也好,《十月》也好,其他別的刊物也好,一出有影響的作品,三五天,一個星期,報刊亭就賣光了。我家門口周邊有幾家報刊亭,前不久很不幸又被拆掉了一個。據(jù)說北京拆掉了一大批報刊亭,原因就是報刊亭現(xiàn)在虧損,承包人掙不到錢。七八年前,北京賣報刊的人月收入一般在5000塊錢左右,但是現(xiàn)在能掙到3000塊錢都不容易。而且還需要經(jīng)營一些汽水、煎餅和電話儲值卡等?,F(xiàn)在就是這種狀態(tài)。過去那種大牌的刊物,包括《收獲》《十月》《北京文學》《小說選刊》這些大牌的刊物,大多都成了一種擺設。報刊亭里的確有它們的身影。我有時候能注意到,兩個小時都沒有幾個人去?,F(xiàn)在很多人恐怕是不會掏出15塊20塊錢去買那個刊物。圈子里的人是會等著送一本刊物來給我看,你發(fā)表我的我就多買你幾本,更多的讀者是愿意在網(wǎng)上閱覽一下。那么說,是讀者不關心文學了嗎?我覺得也不是這樣的。應該是我們辦刊人出了問題。是辦刊人刊登的內容和這個社會的距離在越來越拉遠。你寫的很多還是50年代60年代的東西,可是現(xiàn)在的20歲、30歲人的語境已不再是那時候的語境了。20歲的人看這些是沒有興趣的。這是一種狀態(tài)?,F(xiàn)在我們辦的刊物基本都是圈子人的刊物,是給全國幾萬愛好寫作的人看的刊物。而且我們刊登的作品基本都是中長篇,特別長,看著也很困難。我來的時候包里就背著一本長篇,像那么厚的一本大書,讀者們看起來是很困難的。

說到出版的政策,我覺得中央對出版業(yè)的政策其實是很寬松的,給你改革的機會,會讓你去嘗試,包括開本、刊名,都給了很大的空間。我覺得還是具體辦刊人的問題,不能總是埋怨政策?,F(xiàn)在我們更多的文學期刊,就是圈子化的,主編的思維僵化。我在一段時間,曾經(jīng)跟8個刊物的主編進行過思想的較量和廝殺,廝殺的過程中,主編很難過,我也很難過。為什么呢,我在推薦幾篇比較重要的作品,這些作品呢,它和我們以往的作家作品是不一樣的。他寫的那個小說不是我們傳統(tǒng)的那種小說,屬于文體比較模糊的那種,可以說是小說,也可以說是散文。因為作者本身不是搞純文學的,人家是搞美術的。當時和這位作家交流時,他就和我說了這么一句話,當時給我的刺激不小。他說,誰規(guī)定小說就應該是魯迅那個模樣,就應該是老舍的模樣?我就是想這樣表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呀!不可以嗎?我沒說我是小說啊,我沒說我是散文啊。我看了他寫的這個東西,完全就是打破了時間的順序,是空間的順序。你看不到這些都發(fā)生在什么時間,甚至它沒有這樣的敘述,這個作品很棒的。之后我在給主編們看的時候,他們就說看不懂,說是他們沒有這樣一個欄目。我說,如果你沒有這個欄目,你可以以這個為實驗去做一些探索,它可以豐富你的刊物,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吧。為什么就要按固有的規(guī)定去做,這說明你已經(jīng)僵化了,把刊物程式化了。

關于《海燕》雜志,大家也談到,立足大連啊,面對全省,走向全國啊。我覺得胸懷還不夠大,應該更大一點。怎么大一點?大連是一個開放的城市,是世界的大連。大連應該放眼國際,完全可以跟臺灣啊,香港啊,包括世界上的海港城市和他們做一些交流,做一下比較,做大視野下的《海燕》。叫《海燕》就應該有海的味道,《海燕》身處在大連這么一個開放的城市,它有理由,也有可能成為海洋文學的重要陣地。像鄧剛這樣的作家,當年他的海洋小說、海洋文學,在全國也是引起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說《海燕》在全國把海洋文學倡導起來,說不定還是一面獨特的旗幟,也會在社會上有很大的作為的。

劉颋

(《文藝報》評論部主任、中國作家網(wǎng)主編)

我說我的一個感受,因為我在文藝報,文藝報今年是65周年。當我面對這些60歲的,甚至有快70歲的報刊的時候,心里真的是不由自主的敬畏。我覺得一個文學報刊能生存半個世紀以上,那是必然有它的道理的,也是有它的價值的。我們現(xiàn)在來感受它,無非就是我們今天再怎樣把它的價值和它的必然性挖掘出來,然后再把它發(fā)揚下去。

我記得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全國鋪天蓋地的是關于文學期刊的生存艱難的話題,然后是關于文學期刊怎么突破生存困境。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到新世紀的前十年,這個話題一直在繼續(xù),一直在各種研討會上討論文學期刊的生存困境。在這個不斷的討論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老牌的文學期刊,他們也在逐步地摸索出自己的一條發(fā)展道路。具體的情況,因為說實話我對文學期刊了解得太少,沒有發(fā)言權,但這是我看到的一個現(xiàn)象。

從我對文學期刊的閱讀來說,現(xiàn)在我們大家經(jīng)常說一句話:“內容為王”。就是說你有再好的經(jīng)營手段,但是沒有內容的話,一切都是空的。這個在動漫界尤其明顯。這些年國家對動漫的扶持力度很大,然而,中國動漫轟轟烈烈,到前年開始突然崩盤,為什么?就是因為這個轟轟烈烈的事情發(fā)生中忘記了一個“內容為王”的道理,直到大家慘敗、偃旗息鼓的時候才想起內容為王。所以我覺得不管是什么,搞文藝產(chǎn)品永遠不能忘記內容為王。

我說一個自己的小經(jīng)歷。我們家那邊有個報刊亭,我去買過幾次文學刊物,一次是買《人民文學》,一次是買《收獲》。我兩次都沒買到,都告訴我賣完了。我問那你這有什么文學刊物?我記得當時她告訴我只剩下了《作家》,而且就只剩一本。大的文學期刊都沒了。如果我自己不去買的話我可能就不知道這個狀況,就可能認為現(xiàn)在文學期刊都已經(jīng)步入了末路。當然我的經(jīng)歷也許只是一個個案,但是我覺得因為有這樣的個案存在,也是一個希望。

我剛才說到內容為王這個話題,那么如何做到內容為王?我翻這本海燕紀念畫冊之后,看到鄧剛、素素、孫惠芬的文章,我從中找到了幾個詞兒,一個是“溫暖”,一個是“堅守”,還有一個是“使命”。我覺得這三個詞兒都是最貼近文學本質詞兒。文學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文學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它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我覺得就在這幾個詞兒里邊。給人以溫暖,堅守一些向善向美讓人生變得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內容。作為一個刊物它的使命就是要讓這些傳承下去、傳揚下去。我在《海燕》這本刊物里,看到了這些用心。我同意顧建平剛才說的《海燕》其實在走一條自己的路,它在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它恰恰是想打破原來我們傳統(tǒng)的文學刊物的條塊分割,它是在努力地真正地做到內容為王,甚至是因內容而設欄目,因內容而設專欄,我覺得這個辦刊思路是非?;畹乃悸贰?/p>

接下來我再說一個話題。因為我和大連的作家接觸比較多,也了解比較多,我記得咱們那個海蠣子組合研討會就是大連作家的集體展示。我覺得大連的文學底蘊,文學儲備的土壤是比較深厚的,那我想,這樣一個文學土壤和一本文學刊物到底有什么關系呢?或者我們反過來問一個問題,就是《海燕》作為一本綜合性的文學刊物,它在大連存在下去的意義在哪兒呢?我個人的想法是,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學刊物它可能和我們的國刊都有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地方性的文學刊物其實它都有一個潛在的文學影響,就是這個地方的文學刊物它對自己的品格的堅守,其實往往對這個地方的文學發(fā)展和文學氛圍有非常深的影響,而且是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個并不是說一個地方性文學期刊,究竟發(fā)了多少大家的作品,究竟發(fā)了多少名家的作品,也不是說這個刊物究竟培養(yǎng)出了多少文學新人、多少作家。其實更重要也是更深層的是這樣一種文學刊物,在它存在的歷史當中它究竟對這方土壤有多少文化的滲透?它有多少的文學貢獻?這個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一種政策、宣傳和一些單本的長篇小說都比不了的。所以我想說的就是,如果和今天的座談會的題目相呼應一下的話,一個地方的文學刊物往往是這個地方的文學追夢者的中國夢,因為我們的中國夢必須由具體的一個個細胞來構成。比如說《海燕》就是我們大連這個地方的文學追夢者,追求中國夢,實現(xiàn)他們夢想的場域,是他們自己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對他們而言,就是走在自己的追夢路上,這既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標準和參照。如果說《海燕》能夠把它的堅守和它的品格放大,能夠通過刊物不斷的經(jīng)營然后影響一個地域的文化品格的話,這樣一個刊物即使它再困難我覺得它也是成功的。它的影響力就算不是大家想的那種,比如說不是一個在全國有影響的刊物或者說不是一個世界級的文學刊物,但它起碼在這個地方來說,它就是最棒的、它就是最高的,我就說這些。謝謝!

王多圣

(遼寧文學院院長、《鴨綠江》主編)

《海燕》是我作家夢開始的地方。各位老師、領導都是從讀者的角度來講,我則是從作者的角度來講。我老家是遼陽,遼陽是一個小城市,在遼寧省排第十。小城市有一個雜志叫做《太子河》。80年代末期,1988年左右,我的文章就是在那里發(fā)表。在我的經(jīng)驗里,一個作家的成長是由小刊物到大刊物發(fā)表作品,這樣你就能成為一名作家。我第一個目標除了家鄉(xiāng)這個小城市的雜志之外,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海燕》了。我怎么樣能在《海燕》上發(fā)表一篇小說呢?于是我就開始買,開始訂閱《海燕》。基本上每期都認真看,每頁都認真看,每個字都認真看。我不斷地投稿,不斷地退稿。大概有兩三年吧,我投了八篇稿,退了八篇稿。第九篇終于發(fā)表了,你想想,這樣我和《海燕》是什么感情啊!講這件事就是想說我對于《海燕》的感情想用“深情”這個詞來表達。

我接手《鴨綠江》兩年多。我深知辦刊人的辛苦。好在習總書記說了陣地不能丟。習總書記還說社會效益第一。我們覺得這句話是考驗我們地方政府對于文學期刊能否給予關懷和支持的一個標尺。我想我們這個雜志一定會有財政的支持,今天搞點廣告,明天拉點贊助,這都不是長久之計?。『髞砦揖拖胍粋€問題,比如說文學,什么是文學?我把文學比喻成一棵樹。這個樹很壯大,是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各省作家協(xié)會、各大專院校的文學院、文學史館、研究所、大批作家組成。這是什么陣容?。渴裁纯臻g???但是把它表達出來是什么?那是一個載體,比如說雜志,比如說報刊圖書。如果文學是一棵大樹的話,我們雜志就應該是一朵花兒,花若是不好好養(yǎng)哪里來的果啊?所以國家投入了那么多錢來支持“大樹”,那再給“花兒”點錢不就OK了?它們都需要表達。我覺得這個時代會來的。其實我辦《鴨綠江》兩年多也做了不少的嘗試。比如說純文學消費的問題,你如何讓讀者來消費你的純文學?人家《人民文學》行啊,全國那么多人每個省訂閱一些它也夠活。我們地方性雜志怎么辦?誰訂你的???誰來消費???后來我發(fā)現(xiàn)純文學訂閱的人主要是有感情的老讀者、寫作者、初學者,還有一些贈閱。我們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梢哉f圈子不算大,青年人不看我們的雜志,那么青年人為什么不看?我們也要找我們自身的問題。首先我們做的樣式幾十年都是那么印。我做了一些嘗試從封面到用紙再到印刷我們都采用一流的與時尚的雜志都是差不多的版式。你如果不做這種嘗試,書攤是不會買你的。后來我就跟郵局來談,郵局承諾把我們的雜志盡量地往前放。但只放郵局系統(tǒng)的書報亭,那就證明一個城市最多一兩個,它并沒有把雜志放到很小的攤位上。遼寧省十四個市,三十左右的書報亭。結果呢?一期居然賣掉了三十本。這個三十本不代表什么,但是它證明了有人買。人們去報亭一看,咦?怎么《鴨綠江》變成這樣的了?圖片、印刷、內容更接近于時尚類雜志。人們就會買,就會消費一下。盡管這個量很少,它還是有人買的。但是后來我又想純文學是高貴的,是奢侈品。你讓大多數(shù)人去買怎么可能???所以我覺著這個嘗試也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它就是一個事業(yè)、文化、傳播中華民族精神等等。它就是起到文學的推動,潛移默化。一個城市有了文學就有了文化、有了前途。你要是說它多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就像我餓了吃點飯或者怎么樣,那個沒有。比如說把文壇給閉了,閉掉一年什么都不會影響。如果閉掉十年那就完蛋了。我覺得文學的意義并不是現(xiàn)實,它是漫長的、逐漸的會體現(xiàn)出來。我們應該在我們認為最好的東西上下功夫。但是在經(jīng)營這塊還是少點,我們怎么經(jīng)營?我們應該經(jīng)營政府,怎么讓政府給我們買單。其實一本雜志政府投資200萬OK了。對于一個市來說200萬不算什么。我覺得我們最主要的是要如何說服政府。其他的所有的經(jīng)營在當時可能也會有用。但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啰啰嗦嗦就說了這些吧。最后我?!逗Q唷酚肋h年輕,60周歲也年輕。永遠的活力四射。

李犁

(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秘書長)

前幾天我翻看雜志,看到施戰(zhàn)軍(《人民文學》主編)說:“文學是事業(yè)而不是產(chǎn)業(yè)?!蔽曳浅M膺@句話,文學是事業(yè)而不是產(chǎn)業(yè)。既然是事業(yè)呢,那么就要求我們去奉獻、去付出、去投資。那么產(chǎn)業(yè)又是什么呢?產(chǎn)業(yè)是商業(yè)的東西。文學它當不了商業(yè),也當不了產(chǎn)業(yè)。因為文學需要人有一種非功利、干凈、純凈的心。然后你才可以成詩、成名,最后寫出好作品。如果文學變成了產(chǎn)業(yè),我們只想著去拉廣告、拉外聯(lián)那我們肯定寫不出什么好作品。辦雜志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企業(yè)家想要寫一本小說并承諾給予雜志社十萬元,但提出要求就是把他的小說出版,那出版的這本小說的質量肯定是很差的。反過來呢,一個真正的寫作的人,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心血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寫成了一部好作品。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你會選擇讓哪一個人的作品出版呢?如果把文學作為一種事業(yè)我們必然會選擇那位十年磨一劍的作者。如果把文學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的話,我們也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把目光停留在給予十萬元投資的企業(yè)家身上。所以說事業(yè)跟產(chǎn)業(yè)有的時候是沖突的。我們創(chuàng)辦一種雜志首先要認清它其實是一項事業(yè),我們應該熱愛它。它應該是神圣的。所以說你們大連是非常有眼光的,你們把文學當做一項事業(yè),去投資它、去栽培它。你們的這種精神、這種事業(yè)心是我們這些熱愛文學的人應該敬仰、尊重的。

其次,我認為文學應該是一種夢想。文學本身就是夢。我們傳播文學的本身就是來傳播這個夢、傳播這種精神、傳播這種更加高尚的東西。文學應該是所有夢想中最典型的夢想。我們在編雜志實際上我們也是在編織一個夢,其實也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的素質、心靈。蘇聯(lián)的一個詩人曾經(jīng)講過這樣的一句話:“沒有一個壞人會成為一個好的詩人?!蹦敲捶催^來說,一個熱愛文學的人他成為壞人的機率就很小。其實現(xiàn)在閱讀的人并不少,只不過是閱讀的渠道變多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閱讀的刊物之所以那么多是因為人們在娛樂和消遣的時候并沒有太多的選擇,現(xiàn)在這種選擇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媒體、網(wǎng)絡?,F(xiàn)在閱讀的人其實很多,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上網(wǎng)玩微信,但是基本上很少有人會把它買下來做成紙媒來認真地觀看。所以對于創(chuàng)辦雜志我的觀點是:普及是一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做精品,成為精品文學。如果《海燕》真是挖出幾篇非常好的文學作品并且獲獎,如魯迅文學獎。那么《海燕》就會立刻被大家所關注,財政的撥款也會相應的提高。所以辦一本雜志普及是最基礎的,傳播這種文明也是最基礎的,它的最高端還是出精品、經(jīng)典。所以作為《海燕》主編、作為一名《海燕》編輯你們應該把挖掘精品作為一個最終要求。

這兩年我應李皓主編的邀請給他寫專欄“中國詩歌萬里行詩人大展”。去年是遼寧新詩大展,展出的是我們遼寧最優(yōu)秀的十二名詩人。去年這十二個著名的詩人作品,我們大概是每個人每期寫四五千字的評論。今年為了多給這些詩人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今年的評論是每期寫兩千字。去年那十二個人里面大概有十個人的作品收錄在了《中國新詩年鑒》和《詩選》(2013年)。這也算是《海燕》的一個成就吧。李皓主編今年的新想法是每期除了要有一個東北詩人,還要有一個東北外的詩人。這個專欄現(xiàn)在很火。包括西川、臧棣都給我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才能輪到他們。所以說對《海燕》的總結,我覺得還是要用這么幾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關懷”,所謂關懷就是作家應該有一種同情之心,悲憫之心,然后寫一些讓我們溫暖的東西。有一些作品寫得非常好,但是在看完之后卻會讓人發(fā)冷。那么作家的冷漠、冷酷我覺得不應該是文學的主流、核心。過程可以是冷漠的,但是結局一定是溫暖的。尤其像我這個年紀50多歲,看一些冷酷的東西,會讓我的心里非常冷。對人生產(chǎn)生一種非常悲涼的感覺,所以還是寫一些溫暖的東西。前一段時間,我寫過關于中國詩歌百年應該恢復和堅守一些什么,中間也談到了詩人應該有這種溫暖之心。我的一位詩人好朋友他寫殺狗,第一刀插進去然后這個狗慘叫一聲跑了。主人把狗叫回,第二刀又插進狗的身體中,狗叫聲更加慘烈,當主人第三次喊它的時候,狗依舊很忠誠地跑回到主人的身邊。這樣連續(xù)五次,狗叫聲越來越小最后死了。這詩肯定是好詩,寫出了人性、獸性等等許多的東西。但是在你看完之后這種冷酷、冰冷總是讓我們不寒而栗。所以我覺得這個溫暖,剛才劉颋也提到了,確實應該是我們文學的一個品質、方向,不應該把它給弄丟了?!逗Q唷返淖髌芬呀?jīng)有了溫暖的這種特質,但是還應該對這種目標地有更加準確的判斷,有目的地去尋找溫暖的東西。第二個關鍵詞是“境界”。詩歌和文學還是應該有一些境界的,讓我們產(chǎn)生理想和仰望。因為我接觸的詩人很多?,F(xiàn)在很多的詩人都是猥瑣,還有的作家非常的茍且,所以他們寫出來的作品也是那樣的狹隘、低迷、低俗。所以整個文學還是應該有一種敬重,大的敬重。有一種更加高尚的可以理想和仰望的東西。第三個關鍵詞是“探索”。應該在技術上、藝術上要有新的創(chuàng)新和出新。我特別贊同紅孩的觀點。一定要在形式上要有一種新東西。他說畫家寫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是小說還是什么,其實小說它也并不是誰規(guī)定的就是那樣,也還是創(chuàng)作者寫得多了最后形成的東西?,F(xiàn)在文學的邊界在模糊,其實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憑什么就那樣?只要人們愛讀就行。這幾年來、這十幾年來其實沒有什么探索,都是一些舊的東西。總是在思想上、在意義上反復琢磨。這種形式上的探索的東西少了。其實這種探索的東西代表著人的一種智慧、心智。我曾經(jīng)給《詩刊》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詩言志到詩言智”。這個由志向到心智就是對文學邊界的拓展和延伸。那么好的形式、方法、技術是對人的心智的開拓、提升。希望《海燕》以后把精力放在尋找、鼓勵文學形式上有新探索的作品。

徐忠志

(《文藝報》總編室主任)

之所以想在后面講,就是想少講一點,因為前面大家講得都太精彩了。在來之前我跟劉颋都收到了若干期《海燕》雜志。來之前精心做了一次沖刺。尤其是看到給我寄的這些刊物是綜合性的、原創(chuàng)的文學刊物,博大氣象。欄目很豐富也很生動。作者本身從實體性刊物看,有名家的,有地域性特色很強的。不僅包括各個門類的創(chuàng)作,在理論方面也有很大的特點。這是我當時的一種感覺。昨天晚上,記者跟我講說有幾個問題要做個采訪。我昨天寫這個訪談的時候,突然間想起我們《文藝報》的60周年。2009年我曾經(jīng)受社委會委托寫了個社論。其中我寫了一段話,我說有60年歷史的《文藝報》它的厚重在于它的歷史,它的生命力就在于我們要認真向《文藝報》的歷史學習,向自己的歷史學習需要勇氣。我們看到今天不光是文學報刊,還有很多很多公司單位,更換了領導,以前的都不算數(shù)了。對文學期刊來講這樣的傷害尤其嚴重、尤其痛徹。我剛來《文藝報》的時候,讀我們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刊物的時候,突然看到個小消息,四百多字。寫的內容大致是報社的社領導開會,重申了一條類似工作制度的東西。說新來報社的同志首先要做半年以上的校對工作,我想這就是老報人留給我們的傳統(tǒng)和經(jīng)驗。今天我不知道我們《海燕》的普通編輯,從高?;蛘呤菑钠渌麆e的地方來是怎么樣入行的。至少這樣的一個做法,今天的《文藝報》一直在用。新來的研究生、博士或者博士后,先做一兩個月或者兩三個月的校對。這樣,就會使你的心沉下來。因為你在高校讀書的時候,甚至有些人已經(jīng)出過書了,心高氣傲得不得了。我們當年也如此。那么給你一個版面,給你一篇文章,怎么修理成能發(fā)表的程度。標題怎么擬?很多很多的問題。所以,對于紙媒我有這樣的一種自信:永遠也消亡不了。我們辦報紙,一個標題怎么起,字號多大,配個什么樣的圖,放上放下放左放右,變不變字體都是編輯的心思。你能看出我對這篇文章的態(tài)度。而網(wǎng)絡是上來一鍋粥,錯了沒關系,明天改??锖蛨蠹埗疾荒苓@樣,它的嚴肅性,它對編輯業(yè)務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我昨天又看著這本書(海燕創(chuàng)刊60周年紀念畫冊)。我們《文藝報》50周年的時候曾經(jīng)出了一本畫冊,當時是吳泰昌先生編的,今天看來都是文物了。我們也曾經(jīng)嘗試著在65周年的時候能不能也編一本。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十五年的歷史是不足以載入一本紀念冊的,讓它再長長一段時間吧。但是我看了海燕60年畫冊,我有一種感動。就是它把曾經(jīng)在這里工作過、耕耘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都列下來了。我想這個不是市委宣傳部領導的意見,也不是我們集團領導的意見,就是我們《海燕》當家人的意見。這種意見表達的是一種姿態(tài),我看更重要的是一種自信。我們《海燕》今天之所以走到這樣的一個階段,一個原創(chuàng)的、綜合性的刊物,在遼寧、東北、甚至全國有自己獨特的地位,這離不開我們前任歷屆的主編和編務人員的努力。這個努力過程中可能有彎路甚至有教訓,但是它都是《海燕》歷史上寶貴的東西。你比如說,這是我所了解的。因為我跟古耜老師特別熟悉,每年也發(fā)很多的東西。他在主持《海燕》編輯工作的時候,對散文的關注在當時在全國是有影響的。以至于他今天退下來了,他散文選本的質地是一直沒有人敢對抗的。所以說一個地方出了一個鄧剛我們就知道大連大海的漂亮;出了一個孫惠芬我們知道了歇馬山莊的那個遼南的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整個中國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這就是大連文化的名片。大連文學牛啊,孫惠芬跟素素兩位在同一屆上獲魯獎,可能這是空前絕后的,不會再出現(xiàn)這樣的盛況了。包括這個《旅順口》,那么繁細的資料,提煉出來之后能讓我們看得那樣的流暢,就是說他的那種本土文化意識的強烈,但是又不會帶給我們一種故意之感。這東西讀了之后會給人留下記憶,而不是今天的有些作品只有閱讀的快感,沒有閱讀的記憶。所以我當時知道《海燕》就是因為我知道孫惠芬?!逗Q唷肪褪菍O惠芬,孫惠芬就是《海燕》。當時的印象就是這樣。所以辦刊物,一個當家人很重要。因為剛才有老師談到《海燕》要有自己的品質,要內容為王,這些都對。但是話說回來,一個刊物的品質的提升很難。你毀它很容易,你把這個版面一期賣上幾個頁碼,一年就把它毀了,什么都不是了。但是你要想把它建設起來,五年、十年,可能會更久。我們《文藝報》沒有改制,原來怎么樣現(xiàn)在還是怎么樣。但是就我們《文藝報》而言,我記得創(chuàng)刊60年的時候,當時社里面的領導定了一條規(guī)矩。我覺得對《海燕》也有一定的啟發(fā)。因為當時經(jīng)過研究,就《文藝報》這樣的一個報紙,走市場是不行的。我們曾經(jīng)做過市場調查,說好多人訂《文藝報》是想看很多明星的軼事,是想窺視文藝界的一些趣聞。他們并不知道《文藝報》是什么。這些人不是《文藝報》的真正的讀者。我們不能總往這方向發(fā)展,那我們應該往哪個方向發(fā)展呢?當時我們定的方向就是,我們是給專業(yè)人士看的。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使《文藝報》專業(yè)一點,更專業(yè)一點。經(jīng)歷了五年,看來這個方向是對的。這五年在報紙評價上的提升和劉颋老師所提到的以內容為王的這種編輯理念,確實有一些積極的反饋,但還不夠?!逗Q唷肺蚁胍膊皇亲呤袌雎纷拥目?。所以它必須按照一種高貴化的概念 ,假如說我們大連報業(yè)集團想留一點細軟,想留一點在心里面放著的東西。我想那無疑就是《海燕》。因為你報業(yè)集團其他做的所有的東西,全國都能做。唯獨《海燕》別的地方做不了。晚報、日報、網(wǎng)絡、動漫都可以做,都是可以跨省跨各個范圍內可以做的業(yè)務。所以對于我們的主管領導來講,《海燕》很幸運,因為我看到大連的文學掌門人本身就是我們圈子里的人,他懂行,懂行的意義在于在溝通上無障礙。李皓主編可以保持一點文學的高貴跟他講話,這個是有意義的。實際上我們大連市的有關領導支持文學是非常睿智的行為,因為在各個藝術文化門類里面只有文學投入的最少產(chǎn)出的最多,聲望最大。你支持攝影要買設備。支持電影,不得了,無底洞。支持舞臺劇現(xiàn)在有要求,要有多少場次也不行。搞什么都需要錢,唯獨搞文學不需要錢。因為文學是一種寂寞的個體化的勞動。他回到家里面,他什么時間有需要的時候,你留出時間靜心傾聽一下,點一下頭,慰問一下足矣。所以,文學的好處很多。我跟干老(王干)經(jīng)常在一起到處出差。到每一個地方都鼓勵我們當?shù)氐念I導要熱愛文學。你熱愛文學就像剛才紅孩講的,人民的文藝和文藝的人民。把我們的領導都武裝成文藝的人民,我們就有希望了。中國表達、中國記憶、中國形象就好塑造了。我們目前的國家的機構體制決定了我們離不開黨委和政府領導的支持。這種支持有物質上的,對于文學來講,物質上的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支持我認為更重要。所以,今天看到我們開了這樣一個精致的會??磥怼逗Q唷返倪@種姿態(tài)不光體現(xiàn)在版面上,也體現(xiàn)在作風上。很精致很務實的一個會。也是很想傾聽各方面意見的一個會。我有理由相信《海燕》的未來會更好。我也希望我們的李皓主編也會像前任主編一樣一飛成功過云海。因為只要你有名了,《海燕》就有名了,以后我希望《海燕》就是李皓,李皓就是《海燕》。我覺得需要這樣的一種效果,文學界有這樣的一種印象,所以不多說了。向我們用心的、勤苦的、有責任感的,我們《海燕》的所有編務表達敬意。因為我太知道大家的辛苦,因為我也是一名編輯。一篇文章經(jīng)過我們發(fā)表出去有很多別人無法想象的這種折磨。所以我對大家表示敬意。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劉書棋

(《小說月報》常務副主編)

已經(jīng)到了散會的時間啦!我就簡單地說兩句。因為我們是來祝壽的?!逗Q唷?0年啦!在我們中國歷史上60周年的刊物確實不多,60年確實不容易,就像我們人一樣,我們這些五六十歲的人也經(jīng)歷過很多,包括反右、災荒、文革、上山下鄉(xiāng)、地震?!逗Q唷返?0年也是經(jīng)過了風風雨雨。說句玩笑話,《海燕》之所以能有今天呢,我覺得是它的名字起得好。從高爾基的《海燕》里我們就能看出這個海燕穿云破霧的氣魄。所以這么多年來從《海燕中短篇小說》到《海燕都市美文》到現(xiàn)在的《海燕》綜合月刊,確實經(jīng)歷了很多。從現(xiàn)在來講,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刊物確實做得很用心,從李皓主編執(zhí)掌以來,從刊物的內容、欄目設置,包括印刷質量都很不錯。最起碼來講比我們《小說月報》強。我們《小說月報》的印刷質量現(xiàn)在真是不敢拿出來讓大家看。我們是一流的印數(shù)二流的價格三流的印刷裝幀。(笑聲)

《海燕》成長在大連這片土地上,它能堅守到現(xiàn)在我覺得這片土地對它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包括我們大連各級領導的支持,包括滕部長等一些領導對我們文學的關愛,所以成就了《海燕》。大連這片土地也產(chǎn)生好多作家。我們《小說月報》選過大連的作者就包括滕部長、鄧剛、孫惠芬、陳昌平、津子圍、宋學武,等等?!逗Q唷匪⒉皇且粋€大富大貴的刊物,而是一個接地氣的刊物?!逗Q唷凡⒎窍衿渌飿税褚恍┦裁?,它是實實在在、踏踏實實辦刊。從這里我們能夠感覺到辦刊人的這種認真,這種認真的精神。因為我們都是辦刊人,所以在這方面能有很深的感觸。我有一點小希望,就是希望《海燕》它不能光在渤海這飛翔,它應該飛出渤海,比如說飛到黃海、飛到東海、飛到南海。立足在大連,面向全國。雖然政府給予投資希望培養(yǎng)一些地方性的作家,為地方服務。但是作為一個一流的刊物,《海燕》應該走出去,飛向更廣闊的海域。作為一個職業(yè)的辦刊人,確實現(xiàn)在的刊物很難辦。我們都面臨著一個很艱難的生存的問題。從11月1號以后稿費要上漲了。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辦刊人來講,又是一個相當大的壓力。從政府來講,從我們這些文學主管部門來講,它對于文學的這種投入能不能給一個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剛才李犁老師講的,文學它究竟是事業(yè)還是產(chǎn)業(yè)。我們現(xiàn)在都在講文學是事業(yè)。但是實際上在好多地方都把文學作為一種產(chǎn)業(yè)。你比如說我們出版社,我們現(xiàn)在改成企業(yè)了。原來叫做百花文藝出版社,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現(xiàn)在改成百花文藝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我有一次給編輯部買一個打印機開發(fā)票開成百花文藝出版社,回來之后財務不給報銷。說你這個發(fā)票沒寫全你必須寫上“天津有限公司”這幾個字。對于這個問題我們現(xiàn)在還是在努力想辦法解決。但是作為辦刊來講,作為我們這個文化事業(yè)來講,我們怎么樣能夠讓我們自身稍微的舒展一下。既然是給《海燕》祝壽嘛,那我就套用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高爾基的一句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希望我們的《海燕》能夠沖出去。謝謝。

楊曉升

(《北京文學》主編)

非常高興出席今天這個座談會。作為兄弟期刊,我代表《北京文學》向《海燕》60華誕表示熱烈祝賀。大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文學之城,因為它有一張文學名片《海燕》,還有在不同時期活躍的作家,從早期的鄧剛、達理,到今天在坐的滕部長和素素,還有沒有到會的大連作家?!逗Q唷犯@些不同時期的作家相伴而行,一同走過了60年的歷程。我也是辦刊的,我深知辦刊的艱難,尤其是作為一本地方性的文學雜志,辦得這么有生命力,一路走過60年的歷程,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

我很抱歉,以前確實沒怎么關注《海燕》,雖然知道《海燕》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確實發(fā)過很多好的作品,也出過一批作家。但是因為期刊太多,時間也有限,鮮有關注。之前李皓主編給我寄了一摞厚厚的雜志,我還是認真地看了一下,令我刮目相看。文學期刊現(xiàn)在很多,絕大多數(shù)都是辦得半死不活,首先不是說它的發(fā)行量,而是說版面的半死不活,千刊一面。無非是小說、詩歌、散文幾大塊,就是很簡單的拼盤,而且沒有好作品??墒恰逗Q唷反蜷_一看就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首先版面上,版式很疏朗,比如插圖或者題圖,可以給一頁的版面,這是令我很慚愧的?!侗本┪膶W》每期的稿子非常多,非常擁擠,常常為上哪篇稿子絞盡腦汁,因此對題圖的位置大小,甚至對字號都是非常計較,每一篇題圖的空間非常有限,盡量要發(fā)表更多的作品嘛。在這一點,我們要向《海燕》學習?!逗Q唷吩谝曈X上令人感覺很舒服,也很雅致,和文學期刊的身份很契合。

如果說要對《海燕》提一些建議的話,就是每一期封面的色調太相似了,前面也是密密麻麻地把作品和作者聚集在一起,這樣的效果是不是好?可以調研一下。假如要擺在報刊亭的話,期刊的每一期的色調和畫面是要有區(qū)別的,否則的話,新一期的報刊上了報刊亭,而前一期的報刊還在那里。據(jù)說讀者在報刊亭面前停留的時間通常只有10秒,用什么樣的圖片,什么樣的色調來吸引讀者是有講究的。我建議可以研究一下。但是《海燕》在內文上,從欄目的設置到作品的編排,我覺得是非常用心的。應該說是它體現(xiàn)了辦刊人的想法,剛才顧建平他們都說到,我覺得一本雜志能透露出來一種氣象,謝欣說的是精氣神,確實如此。里面的小說、詩歌在編排上都體現(xiàn)出刊物的地方特點。作為一本文學雜志,要辦成全國有影響的雜志,的確不容易。如果說《海燕》現(xiàn)在要說有什么不足,就是精品和有影響力的作品不多。當然,現(xiàn)在全國有這么多的文學雜志,作家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全國在中短篇小說里面,最有創(chuàng)造力,最有活力的作家也不過二三十位。那么這么多的雜志都渴望拿到他們的作品,在搶著這幾位實力派作家的作品。有的刊社甚至是采取先付稿酬的方式來先發(fā)制人。但是如果每一家雜志都這樣去搶,也沒有那么多好的作品值得去搶。最后無非是把全國的文學期刊給稀釋了。當然,這樣的工作,《海燕》也是需要做的,必須保證每年要推出幾篇有影響、值得關注的作品,甚至是獲魯獎的作品。這樣可以提升刊物的影響力。但是更重要的還是立足本土的文化,本土的歷史,本地的民俗風情。前面的幾位專家提到的這種海洋文學,確實值得去重視。立足本土,不是僅僅立足于大連本土,也不僅僅立足于遼寧,而是整個中國的海岸線,那些有海洋生活和體驗的作家,能不能把他們寫的作品都收攏過來,然后形成特色。如果說每一期都有這樣幾篇,或者隔期有幾篇這樣的作品,至少每年都有這樣一些作品可能就會引起文壇,甚至是更多的讀者的關注。

總之,我覺得《海燕》是大連的文化名片,同時也應該把《海燕》辦成大連的精神家園和精神高地,讓它有一種精神的氣息,文化的氣息,不僅僅感染大連的文學界的人,也讓大連文學以外的讀者,不斷地關注你,這樣會使刊物更加有活力。再一次祝賀《海燕》。

陳東捷

(《十月》常務副主編)

去年我們《十月》雜志創(chuàng)刊35周年的時候搞了一次慶典活動。今年俄羅斯的《十月》雜志也搞了一次交流活動,他們已經(jīng)創(chuàng)刊90年了,1924年創(chuàng)刊。雜志年歲大了,多享了許多福,也多受了許多苦。先說這個享福,我昨天把這本紀念冊《海燕之歌》基本上翻完了。我看到了鄧剛、素素,還有一些老編輯寫的文章,里面談到80年代初期的文學,我覺得那個時候就是一個享福的階段,當時的文學是多么的純粹。當然,它不是一本雜志,而是那個時期中國當代文學或文學期刊的共同的記憶。那時候的編輯是那么地敬業(yè),作家也是心無旁騖地去寫,而其他非文學的因素很少。那是非常溫暖非常純粹的一個時期。再說說受苦的事,受苦有很多方面,一是政治方面的苦,這個大家都多多少少地經(jīng)歷過。現(xiàn)在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存和經(jīng)營方面的。作為雜志這些年媒體不停地在做這個話題,也接受了很多這方面的采訪,到后來我有一個想法,就是想盡量地搜集一些海外的文學期刊的信息,供大家參考,共享一下,但不是很全。先說美國的,美國有一份雜志上提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美國文學。美國的純文學期刊在當時也是高大上,看不上通俗期刊。但就在這10年之內的時間里,市場地位基本被通俗期刊取代了。中間的過程不是太了解。2002年有一篇介紹美國文學現(xiàn)狀的文章里說道,美國現(xiàn)在的文學期刊其實還有幾百個,他們主要是大學、基金會、還有一些媒體集團來創(chuàng)辦的,基本都是非盈利的。以前我們說的那個《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發(fā)行幾十萬,它其實只有很少量的文學內容,不能算是純粹意義上的文學期刊 。他們發(fā)行最大的就是美國的《巴黎評論》,當時發(fā)行量是2萬多份。我們和俄羅斯《十月》期刊交流的時候,也搜集了一些資料。《十月》曾經(jīng)是前蘇聯(lián)作協(xié)的機關刊物,斯大林每期都看的。最興盛的時候,發(fā)行量超過100萬。他們也經(jīng)歷了許多的政治風雨,包括??鹊?。比如60年代,關于現(xiàn)實主義的論戰(zhàn)就很激烈,激烈到一個作者的作品在這兒發(fā)了就不能在那兒發(fā),一個作者在這里發(fā)表文章,別的雜志就永遠對你關上了大門。俄羅斯的《十月》目前發(fā)行量也是在一萬冊以下。蘇聯(lián)解體以后,也出現(xiàn)了一些通俗文學的期刊,發(fā)行量也大都在萬冊以下。我還去過意大利,見過意大利文學出版社的社長。他說意大利目前沒有文學期刊,一本也沒有。土耳其最大的文學期刊發(fā)行4000多冊,它是土耳其的一個伊斯蘭協(xié)會辦的,不是宗教期刊而是文學期刊。大體是這些個情況,這些信息說明什么?現(xiàn)在的文學期刊它的功能定位到底在哪?我覺得,現(xiàn)在把文學期刊搞成大眾化的期刊,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了。因為上世紀80年代的我國文學雖然也有武俠小說這樣的通俗文學,但是社會總的閱讀傾向是有著一致性和趨同性。但是后來媒體越來越發(fā)達,各種期刊也越來越多,包括網(wǎng)絡文學影響非常大,好多雜志都在探索和嘗試,但是成功的不多。這些文學雜志一直嘗試著走大眾化的路線,想讓自己重新成為大眾化的刊物?,F(xiàn)在看來,我們文學期刊可能最終的方向和結局就是走專業(yè)化,小眾化的路線,或者說相對小眾化。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信息吧,再次祝賀《海燕》。

董陽

(《人民日報》文學評論版副主編)

不好意思這么晚還耽誤大家的時間,剛才李主編介紹了,說我是大連人,可能在座的我是最小的吧!所以我斗膽在這談談我的想法。60周年的《海燕》雜志,是跟我父親的歲數(shù)差不多,在我很小的時候家里還有剛才在紀念冊里看到的1985年某一期《海燕》雜志,就放在炕頭上,我還見過我爸爸在家里翻過這本雜志。我大學學的是中文,總去泡圖書館也經(jīng)??吹竭@個《海燕》。2008年我到《人民日報》之后古耜主編常給我寄這本雜志,最近我又看到新改版的《海燕》,所以對《海燕》我個人是有感情的。通常我們總是要看一個刊物培養(yǎng)了多少個作家,發(fā)了多少名家的作品,我覺得這些都是有形的。像我父親這樣的一個農(nóng)民,后來做了工人;像我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當時的一個小學生,曾經(jīng)受過《海燕》滋潤的讀者應該是屬于沉默的大多數(shù),可能遠比有形的要多得多。所以它的意義并不是如我們現(xiàn)在所盤點的那么小,它的意義更廣泛更重要。古人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我覺得現(xiàn)在是那些當年讀過《海燕》,受過文學滋養(yǎng)的人反哺文學的時候,我們要把文學這種滋養(yǎng)傳給下一代、傳給更多的人。前一段我收到了今年新的9本《海燕》雜志,感覺它的精氣神兒更旺盛,它也許不是參天大樹,但是它的根在大連這片土地上,扎得更深了。每期看到連載的《大連方言》欄目我感覺特別的親切,話題特別好,寫得也特別得地道,說起大連話我有好多話要說,而且我特別地覺得它能反映大連人對自己的文學和文化的這種認識的復雜性,這種復雜性我想也體現(xiàn)在《海燕》辦刊的方向上。我就談談個人微不足道的經(jīng)歷和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有個場景是二十幾年前的事情,到如今我記得很清楚,那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從村小學轉到鎮(zhèn)上的中心小學。跟村小學比鎮(zhèn)上的小學要高大得多,有專門的大型的音樂教室。最讓我難忘的是有一位美麗、高貴、冷艷得從鞋跟到頭發(fā)都散發(fā)出一種藝術氣息的女音樂老師,每次與她擦肩而過都能被她身上的香水味陶醉,我就感覺時間凝固了,跟做夢一樣。所以別人說的話我可能記不住,但她說的話我一輩子都不會忘。她曾經(jīng)說過,“大連話是世界上最難聽的話”。她說這個話的時候,側坐在教室右前方,陽光透過窗戶撒在她的身上勾出一道金邊。到今天這位老師的名字我已經(jīng)忘了,但她說的那句話和說話時的畫面以及痛心疾首的聲音,至今我都記得特別的清楚。你能想象這句話對一位小學生小男孩的影響,這句話讓我感覺明顯地在我身上發(fā)揮作用了是我上大學的時候,每次給家里打完電話后,再跟室友講話的時候我就滿嘴大連味兒。宿舍里有內蒙古的,有北京、南昌的,有烏魯木齊的,我感覺他們給家里打電話的時候好像都不像我那樣底氣不足或者有點偷偷摸摸的,打完了還要不住地惱火別人聽我說大連話時的表情。班上70多人全國各地的都有,互相都很好奇經(jīng)常讓你說家鄉(xiāng)話,每次我都會推托說沒有環(huán)境我說不出來,其實是不愿意把自己脫光了放在聚光燈下讓奇怪的眼光一遍遍地虐。這毛病其實到現(xiàn)在都沒有解決,一想起當眾講話心里就發(fā)憷。研究生一年級,我喜歡上了一個女生也就是我現(xiàn)在的老婆,直到追到她我才知道她是莊河的,不知道為什么我們認識的第一個學期居然都沒講過大連話。莊河話特別的土,所以我經(jīng)常用莊河話開她的玩笑。有時候她也覺得莊河話難聽,這時候我會安慰她,當年我的高中老師說過莊河話保存了唐朝的古音,所以我不是嘲笑你,我是覺得莊河話很有文化。我老婆家住在莊河市區(qū),我老家住在金州的農(nóng)村。其實大連話也分三六九等,且不說莊河話了,金州農(nóng)村的話和金州城里的話和大連市區(qū)的話都不一樣,一個比一個洋氣一個比一個浪。在北京學習工作不短不長,也已經(jīng)13年了,其實大連話這個問題呢我沒有專門想過,我覺得它總是每天都在伴隨著我。我老婆是大連人,我爸爸媽媽跟我住在一起,我們家的家庭語言基本是大連話。我的孩子現(xiàn)在不到3歲也說大連話。有時候孩子說句大連土話我媽媽會有點自責,我說不用糾正,會說大連話挺好的。我不是騙她,我是真的覺得不會說家鄉(xiāng)話人就沒了根,無論你在北京待多久,你都永遠不會成為北京人。忘了家鄉(xiāng)話你就再也不是大連人了,你的表達你的文字就會不倫不類,失去了對生活和對世界最精妙的表達。更重要的是你會覺得跟整個世界隔著一層,你會覺得缺乏歸屬感缺乏親密感。你不知道那里是家,普通話是抽象的、固定的,家鄉(xiāng)話卻是具體的、鮮活的,它連著你的所有童年的記憶,連著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連著你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你的那些所有細碎的過往你的情感思想、甚至你原初的生動力,都是用家鄉(xiāng)話編碼的。即便你平時只說普通話,家鄉(xiāng)話也會活在你的身體,只不過是暫時的休眠。它比普通話更有營養(yǎng)、更是你自己的。我們總說這個文化,那個文化,其實我們唯一能終身攜帶的就是家鄉(xiāng)話,即使你不喜歡你討厭它,你以為你能甩掉它嗎?錯了,你不得不喜歡它,擁抱它跟它廝混,玩耍,發(fā)酵它,提煉它,這其實就是發(fā)酵你自己提煉你自己。這不僅包括家鄉(xiāng)話還包括家鄉(xiāng)所有的文化,這里的人和一草一木。

《海燕》60年了,我爸爸常跟我說他小時候很喜歡《海燕》,說是大連文學的天窗。非常高興的是在《海燕》身上看到了大連人對大連文化的熱愛,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文化的自覺。我也希望通過《海燕》這扇天窗也能看到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文學。有時候只有你離開了家鄉(xiāng)才能看到家鄉(xiāng)才有可能愛上它,你才會覺得它可以跟世界上一切最好的東西一起并列。也許它并不完美但你仍然熱愛它,這樣的愛才不狹隘盲目,才更加真實可貴。所以最后愿《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繼續(xù)像黑色的閃電更加高傲的飛翔!?!逗Q唷飞湛鞓?!謝謝!

(本文系按照發(fā)言順序,根據(jù)錄音整理,未經(jīng)發(fā)言者審定。記錄整理:劉佩劼、金冬梅、尕松卓瑪 )

猜你喜歡
文學期刊海燕刊物
刊物賀詞
系列刊物介紹
河南文學期刊社長(主編)座談會在開封舉行
Friendship
行業(yè)刊物介紹(十七)
我最喜歡的刊物
文學期刊從未,也不曾離開
新形勢下文學期刊的現(xiàn)狀問題與出路
泰来县| 甘南县| 中方县| 屏南县| 本溪| 西峡县| 斗六市| 花莲县| 柳林县| 上蔡县| 本溪| 手游| 宜州市| 申扎县| 静海县| 同江市| 怀集县| 遂溪县| 德格县| 儋州市| 郑州市| 武陟县| 阜南县| 清苑县| 龙陵县| 张家界市| 会理县| 肇州县| 大理市| 通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运城市| 南川市| 锡林郭勒盟| 深水埗区| 浏阳市| 鲁甸县| 大竹县| 汉寿县| 周宁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