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俗話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雖然有點夸張的成分,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化學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初中階段的化學,是學生開始全方面的接觸和學習的時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重教學技巧的使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牢固化學學習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技巧 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20
化學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學科,并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化學在生物工程、機械制造等方面一直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初中生來說,學好化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的需要,更是為了未來進入社會,順利融入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化學一直是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科目之一。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這些常規(guī)學科,初中是學生開始正式、全面的接觸化學的時期,對這門學科存在陌生感,更缺乏基本的學科知識基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化學的學習方面存在著困難,化學作為一門典型的理性學科來說對學生的理性思維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導致了大多數(shù)理性思維欠缺的學生在化學面前手足無措,學習方面始終不得要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做好化學教學的開頭工作,順利引導學生進入化學的天地。
一、全面了解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由于受到先天智力發(fā)展的水平和后天成長因素的影響,學生在知識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速度的不同,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所了解,從而制定出適合多數(shù)學生的教學方案,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對一個班級的學生總體化學學習水平做出評估。對于初中化學教師來說,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帶兩個以上的班級的化學,不同班級之間的學生整體的化學水平也存在著差異,這就需要教師要分別了解并做到“區(qū)別對待”針對不同的班級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在教學重難點內容的講解方面也要有所側重,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保證班級學習水平的提高。
其次,教師要對一個班級的學生個體的學習差異有所了解。一個班級中學生在化學方面的學習基礎和認知水平都各不相同,理性思維較好的學生在化學的學習方面會感到相對輕松,但對于感性思維發(fā)達而理性思維欠缺的學生來說,化學的學習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盡量保證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中的包涵難、中、易三個方面,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素質教育對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學生,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接受者,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具備獨立人格的人,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成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活動,是需要兩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做好“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工作,將自身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只是手段,學才是目的,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清自身所處的地位,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首先,教師在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要適應教學角色的轉換,做到以學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我國通常采用以班級為單位的授課模式,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般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的主要作用就是“聽課”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被忽略,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新的教學關系,將課堂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思考,并獨立解決問題,做好知識的補充和重難點的講解工作,從而最大限度的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樹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其次,教師要注重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瘜W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分子、原子、離子之間的不同排列組合會產生許多神奇的化學現(xiàn)象。而學生如果只是通過課本理論知識的描述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的,是需要親自動手進行化學實驗才能夠直觀、立體的感受到化學變化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習印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帶領學生進行試驗,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一些安全系數(shù)相對較高的試驗,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隨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實驗中的錯誤,等實驗結束后,以小組的形式提交實驗報告。這樣即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從而增加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將課本理論是實際相結合,做到活學活用。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化學作為一門理性學科來說,有著獨特的學習規(guī)律和技巧,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打開化學學習的大門,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做到事半功倍的學化學。
首先,教師要提醒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如果說教師備課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那么學生的課前預習就會直接關系到學生上課效率。對于學生來說,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是用來聽課都會感到時間緊迫了,更別說要進行知識的預習了,因此學生要在上課之前就做好預習工作,了解這堂課需要掌握的新知識,明白自身學習的重難點所在,這樣才能在聽課的過程中有所側重,緊跟教師的思路前進,對問題做出及時的反應,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其次,教師還要督促學生做好課后復習工作。所謂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對于化學的學習來說更是如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般會將晦澀難懂的書面語言采用學生容易理解方式進行講述,學生在課堂上一般都會覺得自己掌握的很好,從而產生輕視心理,長久的不練習,等到再做題時卻發(fā)現(xiàn)已經無從下手,這就需要教師在課下要督促學生多加練習,可以適當?shù)牟贾靡欢ǖ恼n后作業(yè),或者是幫助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復習計劃,做到溫故而知新,保證一定的知識重復度,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持久性效果。
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為培養(yǎng)國家所需要的高素質化學人才打下良好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