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之下,隨著中國革命不徹底性的不斷凸顯以及中國農(nóng)村問題的日益嚴峻,不少思想犀利、對中國革命有深刻反思、關心百姓疾苦的有良知的作家在以魯迅為旗手的文壇先驅者的帶領之下,將寫作的視角轉向了中國的弱勢群體之一——女性,比如吳組緗在三十年代初期創(chuàng)作了短篇小說《菉竹山房》,其中的二姑姑就是一個很好的典型。筆者在教授《祝福》時將祥林嫂與之進行了比照。
一.出身不同,但因為失貞,都是封建衛(wèi)道士眼中的爛污泥
在遠古社會,女性承擔著大部分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地位很高,但隨著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形成與發(fā)展,女性逐漸淪落為男子的附庸,成了點綴風雅的花瓶,成了酒席間長袖善舞的尤物,成了晚間讀圣賢書時添香的紅袖,封建制度壓制了中國女性數(shù)千年,即便強悍如武則天,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帝國,到頭來還是留下了“無字碑”,怯怯地詢問后人對自己的評價;即便貌美內(nèi)秀如李清照,有人稱“易安體”的詞賦成就,到頭來還是落得無人繼承衣缽的尷尬處境。所以一個女人要想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必須得遵守“三從四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如果這樣做了,會得到衛(wèi)道士們的贊許,會得到物質(zhì)上的保障和精神上的所謂嘉獎。
祥林嫂在第一任丈夫死了之后獨自跑出來到魯鎮(zhèn)魯四老爺家做工,魯四老爺只是皺了皺眉頭,嫌棄她是個寡婦,但后來祥林嫂再嫁賀老六,賀老六死了,祥林嫂再到魯四老爺家來,魯四老爺就認為她是個“傷風敗俗”的人,不可參加“福禮”這種正式的祭祀活動了,如果她幫忙煮祖宗將吃的雞、鴨、鵝、豬肉這些貢品,祖宗會不吃的,幫忙拿燭臺之類的器物,會褻瀆神靈的。以至于四嬸見到祥林嫂拿酒杯和筷子,慌忙大喝。祥林嫂,一個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女人,一個蒙昧駑鈍的女人,一個被命運車輪碾壓得滿身傷痕的女人,此時此刻也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濁污是永遠也洗不凈了,就像有一個暗瘡,想把它摳掉,但找尋不著,卻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肌體上的一處缺失。二姑姑,即便不能稱為大家閨秀,亦可稱為小家碧玉,在豆蔻年華情竇初開的年齡,由出挑的繡技牽線,認識了自己伯父的學塾里的學生,一個風流多情的少年,最好的年華遇到了對的人,感情迅速升溫,在人跡稀少的后園太湖石洞中,私定了終身,偷食了禁果,被人撞破。結果,才子佳人的喜劇成了一出鬧劇,雖然伯父從中斡旋,想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但還是終未成功,哪怕失身之人亦是要嫁之人,也是不被封建衛(wèi)道士允許的。從才子家的百般阻撓和堅決不允,我們可以看到封建衛(wèi)道士可以贊美唐元稹《鶯鶯傳》中張生對崔鶯鶯的“始亂之,終棄之”,認為他是一個“善補過”之人,但對女人便換了一副嘴臉,異常嚴苛。一個女人一旦失了貞潔,無論是被迫的,還是自薦枕席的,都是爛污泥,如果可以,應該遭萬人踐踏,應該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二.出身不同,但輿論都“風霜刀劍嚴相逼”,不使之陷污淖不罷休
古語有云“舌頭根子砸死人”。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能把金屬熔化,可見輿論的強大威力。輿論向來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利器,要想美化某帝王,便把他的出身搞得神乎其神,四處傳揚,如黃帝是他母親受了雷電的感應,懷孕兩年才生下的;劉邦是蛟龍臥在媽媽身上生下的;劉禪是母親做夢夜吞北斗懷上的。如此林林總總,不勝枚舉。讓百姓心生敬畏,不敢懷疑其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性。在這樣的統(tǒng)治需求之下,封建秩序和封建禮教快速形成和發(fā)展,社會輿論作為他們的外在物化出口,也就不斷地顯現(xiàn)其巨大震懾力。魏晉時阮籍喝醉酒躺在酒家老板娘的腿旁,遭人非議,幸好阮籍狂放加上酒店老板知道其品性才沒有釀成禍事。阮籍是幸運的,當然也因為他一介男子。但是李清照就沒那么好運,當有輿論說趙明誠病重不忘拿玉壺討好金狗,她激動了,以一種最老實的方式去洗刷污垢,雖然末了無功而罷。當她和軍隊財會人員張汝舟再婚而離的時候,輿論就像漫天的利劍,從四面八方射過來,讓人無從躲藏,不少文人譏笑其晚節(jié)不保,甚至以粗言穢語辱罵她。名人、名女人都如此地被輿論踐踏,更何況是弱女子。
祥林嫂再嫁后失夫、失子,被夫家族叔伯收走棲身之所,一個人無奈地重回魯四老爺家,一個女子,失去了依附終身、相濡以沫的丈夫,失去了相依為命的孩子,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是何其悲慘!但魯鎮(zhèn)給了祥林嫂什么呢?魯四老爺夫婦對她實施了軟暴力,言語上喝止她,祭祀大事只讓祥林嫂燒燒灶。有頭有臉的鄉(xiāng)紳對待祥林嫂不過如此,鄉(xiāng)紳是地方上有威望的人物,他們對人的看法往往是輿論的風向標,被普通人跟風。普通百姓在為每天的衣食住行勞碌完之后,百無聊賴,會主動去尋找茶余飯后的談資,這時得有個事情可以說一說,議一議,于是輿論就這樣形成了,態(tài)度也會夾雜其中,漸露鋒芒。而處于輿論漩渦中心的當事人,會猶如狡猾獵人手中的獵物,開始竭力掙扎,后來發(fā)現(xiàn)愈掙扎愈緊,有的便聽天由命,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仍做困獸斗。于是乎魯鎮(zhèn)的老百姓,把祥林嫂的不幸在勉強流了一次淚后就當笑話看了。就像嚼食的甘蔗,咀嚼完之后,只剩了渣滓,應該吐掉。當祥林嫂反復提及兒子阿毛的死之后,人們一聽她絮絮叨叨地重提就頭疼,搶先把祥林嫂要說的話說完,甚至在見到和阿毛年紀相仿的小孩便會說如果阿毛還在也有這般大,如此赤裸裸的不同情,不憐憫甚至是譏笑讓這個鈍感的女人也發(fā)覺了,多說了也無益,于是越發(fā)的沉默,悶在心里,生了根,發(fā)了芽,渙散了精神,消磨了肉體。二姑姑在風流韻事鬧將出之后,在眾人眼中的形象變得非常的不堪,以前是人人夸贊的小姐,女紅特別好,心靈手巧,溫柔俊秀,貌美如花,內(nèi)秀如竹?,F(xiàn)在丑事一出,形象跌至谷底,成了每個人的唾棄對象,一時間連丫頭也要加以鄙夷。一個嬌滴滴的多情女,此時此刻忍受著眾人的指指點點,戳脊梁骨,心里一定很絕望。雖然文章沒有明確交代,但由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推斷出翩翩公子還是想負起責任的。即便如此,二姑姑還是受到了巨大傷害。所以,輿論就像一張大網(wǎng),把每個人都網(wǎng)在里面,任你有通天本事,都難以逃脫。特別是對那些做了違背封建禮教、封建道德之事的女人,輿論將她們死摁在封建道德這個臭渠溝里,口誅筆伐,肆意蹂躪。
三.出身不同,生命軌跡相似,卿亦命薄
在封建社會,上至后宮妃嬪,下至普通村姑,幸福的不多。男子對女子的輕賤和薄情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劉備就認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xù)?呂雉,在劉邦未得天下之前,吃了很多的苦,風餐露宿,四處漂泊,甚至被項羽抓去當人質(zhì),但劉邦小有勢力時很快忘了發(fā)妻,和戚夫人如膠似漆,呂雉夜夜以淚洗面。楊玉環(huán),頂著世俗壓力,和公公唐明皇走在了一起,但是當李隆基遭遇了軍隊嘩變,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時,不還是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另外,女子的自輕自賤更是很重要的原因,不少女子臣服于男子,臣服于封建制度,自覺以封建倫理道德要求自己,委曲求全,想得到社會尊重,得到幸福,這無異于癡人說夢,很多女性就這樣度過了一生,渾渾噩噩,盡是薄命之人。就像宋代一女子,失足落水,小叔子將她救起,她上岸之后毅然將胳膊砍了,為什么呢?因為“男女授受不親”,自己的身體被丈夫以外的人碰到了,即便是家里的男人也不行,也會被罵做失節(jié)。成了一殘廢,她的下場能好嗎?《紅樓夢》中的李紈,二十出頭賈珠就死了,李紈心如槁木,守著賈蘭,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但由她的判詞推測,在賈蘭科舉高中之際,還未來得及享受榮耀,她就香消玉隕,一命嗚呼了!現(xiàn)在看來可悲至極,但那時候卻是天大的事。
寡婦祥林嫂被精明能干的婆婆賣到深山野墺里,作為一個愚昧的婦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哭罵,甚至把頭撞在香案角上,撞出了一個血窟窿,她以為她的再嫁因為她的被逼迫會披上一層合理的外衣,自己是遵從“從一而終”的女德的,殊不知這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她必須為再嫁付出代價,為了防止死后兩個男人的搶奪,得去寺院捐門檻,由萬人踩、萬人踏來贖罪。捐完門檻,她就輕松了,自己已經(jīng)按照禮教要求的做了,但魯四老爺夫婦的態(tài)度讓她精神崩潰了,她成了乞丐,成了瘋婆子。遇到“我”這個所謂的知識分子就詢問鬼神的存在,而我支支吾吾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事實上,她的自輕自賤,以封建禮教的是非為是非,就注定了她的悲慘命運。而二姑姑,在委身的少年死了之后,還是抱著靈牌拜了祖宗嫁了過去,這個選擇應該也是二姑姑自己做出的吧。二八年華的美人兒就要心如古井般地度過一生,實在很難很難,于是她吃齋念佛,想在禪學中找到慰藉,青燈伴余生。從一個花季少女到臉上沒有多少表情的溫文爾雅的貌似不食人間煙火的老太婆,她的天真活潑的內(nèi)心受到了多少的煎熬,戴著道德的枷鎖,在這環(huán)境清幽的金燕村,在死寂的菉竹山房,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行尸走肉。但人的本能更強大,人性是壓制不住的,就像一堆干柴,一點火苗就可以讓它燃起熊熊大火?!拔摇焙推拮影A在菉竹山房住宿時,風雨之夜,屋外有兩個鬼鬼祟祟的影子,二姑姑和蘭花(一個未嫁的丫頭)做出了一件悖于常理的事,兩人竟然在窗外窺視和偷聽,一個老太太,年過半百,竟然會聽墻角,想來好笑又心酸。一個重情的少女,如何將最好的青春時光付諸一個冷冰冰的牌位,如何在一個大而空曠的園子里過了幾十年,她的最好的寄托或許就是每年丈夫的靈魂回來一次,能見到那個戴著公子帽,寶藍衫,永遠不老的心上人吧。二姑姑在菉竹山房埋葬了自己的一生,在封建禮教給她指定的路上踽踽獨行,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凄涼唏噓的背影。所以,無論是祥林嫂喪夫再嫁再喪夫失子,還是二姑姑冥婚嫁給一個死人,她們生命的足跡都十分相似,都是薄命的婦人。
呂薇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