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珠??
去年,在教學到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紫藤蘿瀑布》一文時,深感難以把這樣一篇含義深刻的借景抒情類散文講解透徹。但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在備課時緊扣作者的情感線索,頓時使筆者在課堂教學設(shè)計方面豁然開朗。筆者有感于“情感”在解讀文本中的重要性,故結(jié)合實例撰下文,以抒淺見。
文學作為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而情感是人的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文學藝術(shù)的內(nèi)在標志。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文學學科,自然與情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國家教育部新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中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特點。其中,“人文性”是指以語文教學中豐富獨特的人類情感對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通過移情使學生形成豐富的情感世界,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工具性”是指語文在實現(xiàn)交際功能時,情感不但滲透其中,而且也直接成為其表達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情感”滲透于“工具性和人文性”中,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意識層,從而影響著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在《課標》的第二條設(shè)計思路中提到: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難度設(shè)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筆者認為,當前語文教學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的“度”的問題,因此,情感如何與語文教學設(shè)計進行結(jié)合,語文教學如何脫離說教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有著或明或暗的情感線索,如《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我”對長媽媽的情感變化,《背影》中“我”對父親的情感變化,《紫藤蘿瀑布》中“我”的感情變化等。在這一類課文的教學中,我們應(yīng)該緊扣情感線索,輻射全篇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移情,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可以取得極佳的教學效果。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較難理解的借景抒情類散文,下面就以此文的教學設(shè)計為例,談?wù)勅绾尉o扣情感線索,組織課堂教學。
一、教學設(shè)計
1問題一
教學伊始,筆者向?qū)W生提出以下問題:作者賞紫藤蘿是從課文開頭寫到哪一小節(jié)?其中描寫作者心情變化的句子是哪幾句?不理解的詞句打上問好。引導學生回答:作者賞紫藤蘿是從課文開頭寫到第7小節(jié),其中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是“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guān)于生死謎、手足情的。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重點講解疑點:為什么焦慮和悲痛是關(guān)于生死謎、手足情的?)
接下來教師追問:紫藤蘿瀑布為什么會引起我心情變化。
(教師通過這一問題輻射1~7小節(jié),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對紫藤蘿的描寫以及花朵的燦爛輝煌、亮麗可愛、生機勃勃,分析作者比喻、擬人等手法運用的靈活和生動。)
板書:心情
(1-7)賞紫藤蘿焦慮、悲痛—寧靜、喜悅
2問題二
在完成上述問題后,教師繼續(xù)提問:作者回憶紫藤蘿是哪一小節(jié)?回憶后課文哪一句描寫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回答:作者回憶紫藤蘿是第8自然段,文中描寫作者對人生思考的句子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然后教師追問:花和人的不幸各指什么?花遭不幸后,現(xiàn)在怎樣?那么人應(yīng)該怎樣?作者為什么加快了腳步?
(教師通過這一問題輻射課文8~11自然段,花在十年浩劫中遭受不幸,但現(xiàn)在如此茂盛,這種對比說明了生命的永恒,人在遭受不幸之后,也應(yīng)振作起來,趕上時代潮流,融入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去,所以作者不覺加快了腳步。)
板書設(shè)計:心情變化
賞紫藤蘿焦慮、悲痛—寧靜、喜悅
憶紫藤蘿花、人遭受不幸,生命永恒
借景抒情
通過以上兩組反映“我”情感變化的問題的設(shè)計,以及學生應(yīng)答、教師追問、講解、簡潔明了的板書等,使課堂教學渾然一體。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全篇寫景形成一組互動,不但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透徹,而且使學生有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教學心得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領(lǐng)悟作品內(nèi)涵?!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的閱讀做出了這樣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lǐng)悟作品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情感體驗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文學作品是通過移情產(chǎn)生社會效果的,之所以能產(chǎn)生這種效果是因為它具有豐富的情感內(nèi)容,能在我們身上喚起各種感情,并使我們懂得什么才是美好的感情。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在于以情動人、以情化人,使學生在真摯高尚的審美情感中得到陶冶,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高。
例如,當讀到冰心《紙船寄母親》時,就應(yīng)該體驗到“我”懷念母親的濃厚親情;當讀到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就應(yīng)該感受到保爾·柯察金的偉大不屈的人格魅力;當讀到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時,就應(yīng)該體驗到作者對敵人的憎恨、對英雄的贊美和對祖國的深切的愛;當讀到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時,就應(yīng)該體驗到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與勞動人民的融洽感情……如若體會不了這些情感,則談不上對文學作品的欣賞。
學生對作品情感的體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程度。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應(yīng)指導學生注重情感體驗,這樣才能理解文章遣詞用語的準確性,理解詞、句、段的深層含義,從而領(lǐng)悟作品內(nèi)涵。除此之外,能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做出自己獨特的評價,說出自己情感的體驗,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顯著標志。
最后,談?wù)劷柚扒楦小苯庾x文本中應(yīng)該注意的兩個方面。第一,充分注重語文教學中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并非就是忽視語文教學中詞語的積累和運用,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忽視學生思維、想像、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正是這諸多方面與情感體驗的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才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第二,不應(yīng)該把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簡單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和表達不僅涉及到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更包括如何從字、詞、句、段中體會情感和如何藝術(shù)地表達情感等問題。因而,把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情感體驗機械化的看法,更是一種扼殺語文教學中情感體驗的做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qū)椏溪中學(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