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武松
剛參加工作時,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同事提醒我說:“講課文前,記得讓學生預習喲!”聽后我暗自琢磨:不就是預習嘛!簡單!學第一課《草原》時,我提前布置了預習任務:“同學們,今天回家預習第一課?!睂W生們樂呵呵地答應了。第二天,我想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才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
就這樣,預習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一位家長打來電話:“郭老師,孩子回到家把課文囫圇吞棗地看一遍,然后讓我簽字,說是您布置的預習作業(yè),是這樣嗎?” “是啊?!蔽掖鸬馈!澳恰蔷妥x一讀課文,也太簡單了吧?”家長又郁悶地問道?!斑@個……”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謝謝您的反饋,我會安排孩子具體怎么做的?!睊炝穗娫?,我窘迫至極。當初由于無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想到家校合作的力量,就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后讓家長簽字,今天看來,“如意算盤”打錯了,預習依舊處于無效狀態(tài)。畢竟,家長的能力有限;畢竟,學生還沒有掌握預習課文的方法。
痛定思痛,我從培養(yǎng)學生讀書圈圈點點的習慣開始,嘗試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為此,我特意教給學生一整套符號:
表示課文中的生字詞為“□”,
表示段落劃分為“‖”,
表示不懂的問題為“ ?”,
表示好詞佳句為“﹏﹏”,
表示關鍵詞語為“……”。
果然,要求在預習時加圈加點后,學生開始積極動腦,認真閱讀課文,我和家長也有檢查的“抓手”了。可是好景不長,由于總是老一套的“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圈圈點點寫批注”,預習方法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學生漸漸失去興趣,開始應付了事,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于是,我又進行了反思:預習課文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什么幫助?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樣的預習方法?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落實?
在翻閱查找理論依據(jù)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看到葉圣陶先生在《論國文精讀指導不只是逐句講解》中的論述:一篇精讀教材放在前面,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習慣,自然就會知道非教他們預習不可。不教學生預習,他們就經(jīng)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由此可見,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預習的方法與考查又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那么,怎樣做才最有效呢?
一、設計共鳴導讀,親近文本
如,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課的導讀設計: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的你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作家蕭紅在“祖父的園子”里也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趕快讀課文,讀完幾遍后,試著按下面的問題在書上做些批注:
1.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
2.“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導讀的設計要有“情”——關注學生的情感,以學生樂于接受的語言,引發(fā)共鳴?!蹲娓傅膱@子》的導讀設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主動預習,同時,結(jié)合生活體驗完成預習題,有利于課文的理解。
二、提出促讀題目,走進文本
要想使學生在預習時自覺思考,把學與思結(jié)合起來,還需要有價值的問題,以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的預習題為例:
1.參考課文下面的注釋,把文章讀得正確通順,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
2.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3.有不懂的地方嗎?在書上標出來。
學生預習時,容易出現(xiàn)“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讀書狀況,要想使學生做到邊讀邊想,先想后讀,想后再讀,可以設計緊扣課文重點、難度適中的習題,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三、關注能力差異,增加選題
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預習題的設計應有梯度,關注“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同學。如《祖父的園子》,可以設計這樣的預習題:
1.讀讀、寫寫、記記“蚱蜢、瞎鬧、鋤頭、倭瓜、韭菜、谷穗”等詞語。
2.你認為祖父的園子是個怎樣的園子?在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同時,別忘了至少用文中的一個句子來說明你選用這個詞語的理由。
3.(感興趣的可以選作)查閱資料,了解蕭紅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風格,有條件的話不妨讀一讀《呼蘭河傳》全文。
現(xiàn)在,設計預習題已經(jīng)成為我的教學特色。有時候,我還讓個別學生參與其中,成為“小小設計師”,效果非常好。
前天,在網(wǎng)上偶遇曾經(jīng)教過的一個學生,他感激地告訴我:“老師,我現(xiàn)在的閱讀能力很強喲,考試,寫作文,在班里都名列前茅。這都要感謝您當初教給我們預習的方法,受益終生??!”我高興地點了一個“贊”!
“指導以前,得先令學生預習。預習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蔽沂冀K記著葉圣陶先生的話,并一直堅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自學能力,設計靈活多變且適合學生的預習題,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