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莉
(晉中學院文學院,山西晉中 030600)
靈石方言指示代詞的研究
高曉莉
(晉中學院文學院,山西晉中 030600)
靈石話的指示代詞分為近指和遠指兩種,它們都存在一定的變讀現(xiàn)象,文章從語音、形式、語法、語義四方面入手,采用大量翔實的語料來描述靈石方言的指示代詞,發(fā)現(xiàn)其具有一些獨特之處:語音多變,形式多樣,語法穩(wěn)定,表義豐富。
靈石方言;指示代詞;形式;語音;語法;語義;功能
靈石縣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南端,北臨介休市,南接霍州,隸屬晉中市,其方言屬于晉語并州片。[1]靈石方言的指示代詞與普通話的指示代詞有其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似之處是指示代詞二分,即指示代詞分為近指代詞和遠指代詞,沒有中指代詞;不同之處在于:靈石方言中指示代詞存在變讀現(xiàn)象,即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指示代詞不同的讀音會有不同的語法功能和不同的含義與之相匹配。
靈石方言的指示代詞是二分的,即表示處所遠近的代詞有近指、遠指之分。而且有變讀,即不同指示代詞表示不同的意義、用于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讀音。現(xiàn)列如下表:
分組 近指 遠指1這1[ts? 44] 兀1[u??4]2這2[tsei53] 兀2[uei53]3這3[tsε212] 兀3[uε212]?┬
指示代詞遠指靈石話 普通話 靈石話 普通話指人或物 這近指葉宰 這 葉外這兀那那處所或方位這擱這頭這兒這面兀擱兀頭那兒兀面那么多那么少方式 這計槐 這樣 兀計槐 那樣那時那段時間那時那時數(shù)量 這些些這點兒時間這陣這陣子這會兒時候葉宰現(xiàn)在這段時間現(xiàn)在這時兀陣兀陣子兀會兒時候葉外這么多這么少兀些些兀點兒
(一)近指 “這1[ts??4]”較常用,指代人、事物、時間,不附加感情色彩,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數(shù)詞量詞連用,才可修飾名詞;“這2[tsei53]”也較常用,指代人、事物、時間,不附加感情色彩,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量詞連用,才可修飾名詞。
“這1[ts??4]擱”,可以單獨使用作句子成分,用來指示方位和處所。
“這1[ts??4]些些”、“這2[tsei53]點兒”可單獨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么多”、“這么少”,用來指示數(shù)量。
“這1[ts??4]計槐”單獨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樣”,可表向別人提出建議或指導,用來指示一種方式。
“這2[tsei53]陣子”單獨運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段時間”;“這2[13]會兒”單獨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時”,用來指示時間。
“這3[tsε212]Ч”即“”在靈石話中是“這”與量詞“塊”的合音,在句中可單獨使用,也可與表人、表事物或表方位的名詞連用,作句子成分。
(二)遠指 “兀1[u??4]”較常用,指代人、事物、時間,不附加感情色彩,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數(shù)量詞連用,才可修飾名詞;“兀2[uei53]”也較常用,指代人、事物、時間,不附加感情色彩,不能單獨使用,必須與量詞連用,才可修飾名詞。
“兀1[u??4]擱”,可以單獨使用作句子成分,用來指示方位和處所。
“兀1[u??4]些些”、“兀2[uei53]”可單獨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么多”、“這么少”,用來指示數(shù)量。
“兀1[u??4]”單獨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樣”,可表向別人提出建議或指導,用來指示一種方式。
“兀2[uei53]陣子”單獨運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段時間”;“兀1[u??4]會兒”單獨使用,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時”,用來指示時間。
“兀3[uε212]Ч”即“”在靈石話中是“?!迸c量詞“塊”的合音,在句中可單獨使用,也可與表人、表事物、表方位的名詞連用,作句子成分。
(一)用于指代人、事物、時間
1.靈石方言通常用“這1”、“兀1”指代人、事物、時間,在句中常作主語。
例如:
(1)這1三槐人是從北京來的。(主語)
(2)兀1幾槐人鬼鬼溜溜嘰,做甚的了?這幾個鬼鬼祟祟的,干什么的?(主語)
(3)這1槐門口原來有棵老梧桐樹。(主語)
(4)兀1兩年我甚呀?jīng)]啦做成。(主語)
靈石方言中“‘這1、兀1’也有指別作用,”[2]需要指出的是,它們的組合能力較弱,一般不能直接修飾名詞,不能只加數(shù)詞來修飾名詞作主語,即在普通話中可以說“這人”、“那人”、“這三人”、“那三人”而在靈石話中不能這么說,只能說“這1三槐人”,“這1”、“兀1”必須與量詞或數(shù)量詞連用用來修飾名詞作主語。
(二)用于指代處所或方位
靈石方言中“這1擱,兀1擱”和“這1頭,兀1頭”用來指代處所或方位。與普通話不同的是:靈石方言的指示代詞“這1”、“兀1”不能單獨指代處所或方位,必須與表處所或方位的標記“擱"或“頭”相連用,指代處所,相當于普通話的“這兒”?!斑@1擱,兀1擱”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用于方位詞前使用,在句中可作主語、定語、賓語;“這頭”在句中只能單獨使用,在句中可作主語、賓語、定語。例如:
(1)這1擱這兩天可堵了,不好走。這兒的路很堵,不好走。(主語)
(2)兀1擱前頭是甚的單位了?這前面是什么單位?(定語)
(3)這1頭沒了啦,去兀1頭看一下。(主語)(4)看這1頭,不要看兀1頭。(賓語)
(5)這1頭的東西便宜。(定語)
在靈石話中,“這1擱,兀1擱”和“這1頭,兀1頭”指的都是說話人與聽話人都明白的地點,不同的是:“這1擱”指代方位比較具體;“這1頭”所指代的處所空間范圍較廣并不確定具體地點,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定語時。“這1頭”可以和“兀1頭”對舉,對稱地出現(xiàn)在句子里,也可不對稱的出現(xiàn)在句子里,如:例(5)中,省略了后半句,即說話人與聽話人都明白的語意:“兀1頭的東西貴。”
(三)用于指代時間
1.“這1會兒,兀1會兒”用于指代時間,指的是一個時間段,往往指的是幾分鐘或幾十分鐘,不附加任何的感情色彩,在句中可做主語、狀語。
(1)這1會兒條件好了,想吃甚出的都能買下。(主語)
(2)你去的兀1會兒我正好不在居穴,等我回來再說吧。(狀語)
(3)年時這1會兒我還上學了,還沒畢業(yè)了。去年的現(xiàn)在我正讀書,還沒畢業(yè)。(狀語)
(4)明早這1會兒我就回來了。明天現(xiàn)在我就回來了。(狀語)
在靈石話中“這1會兒”用在特定語境中可以表示過去或?qū)砼c現(xiàn)在相對應的時間段,語氣中含有強調(diào)的意味。如:例(3)所強調(diào)是去年的現(xiàn)在正在讀書;例(4)所強調(diào)的是明天的現(xiàn)在就回家了。
2.“這2陣,兀2陣”指的是一個時間點,“這2陣”表示現(xiàn)在、目前;“兀2陣”表示那個時刻,在句中常作狀語。
(1)我這2陣就去。
(2)來夜來我尋你的時候,你不在,兀2陣你做甚的來?
靈石方言中“這2陣”用于句中,語氣中含有立刻、馬上的意味。如例(1)所強調(diào)的就是現(xiàn)在、馬上去。“這2陣,兀2陣”在靈石話中可以重疊為“這2陣陣,兀2陣陣”,重疊后語氣較為委婉、隨和,表示時間的短暫。
3.“這2陣子,兀2陣子”在靈石話中是指代的是一個時期,在句中作狀語。
(1)我這2陣子不在。我這段時間不在。(狀語)
(2)兀2陣子我不在。那段時間我不在。(狀語)
“這2陣子,兀2陣子”表示的時間段都很長,往往指代的是幾十天或者幾個月,不同的是:“這陣子”所指的是現(xiàn)在這段時間,“兀陣子”所指的是過去的那段時間,
(四)用于指代數(shù)量 在靈石方言中,“這1些些,兀1些些”、均可指代數(shù)量的多少,“這2點兒,兀2點兒”表示數(shù)量少,在句中可作主語、賓語。
(1)這1些些書了,不用買啦。
(2)就兀1些些,不夠。
“這1些些,兀1些些”表示數(shù)量多,表示比預料的還多,含有驚喜、沒想到的意味,如例(1)?!斑@1些些,兀1些些”表示數(shù)量少,表示比預料的還少,含有不高興、嫌棄的意味,如例(2)。
(五)用于指代方式 靈石方言中“這1計槐,兀1計槐”相當于普通話的“這樣,那樣”,可以單獨使用,可以表示向別人提出建議或指導,語氣中含有強調(diào)的意味,同時可以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在句中作狀語。
例如:
(1)就這1計槐吧!
(2)你這1計槐一說我就解下明白了。(狀語)
(3)兀1計槐做吧?。钫Z)
(一)指示代詞“這”“?!睂εe 在靈石方言里有三對讀音不同的“這”、“?!?,它們的變讀常常會成對出現(xiàn),而且每對所出現(xiàn)的場合、表達的功能各不相同。
(二)指示代詞中存在內(nèi)部屈折 內(nèi)部屈折是詞形變化的一種,指用詞內(nèi)部詞根中的語音變換方式構(gòu)成語法形式的一種手段。語音改變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輔音,在有聲調(diào)的語言中還可以是聲調(diào)?!皾h語方言中不乏通過語詞內(nèi)部的語音變化來表示語法意義的現(xiàn)象,即采用所謂‘內(nèi)部屈折’的方式,這在普通話中是很少見的。最明顯的‘內(nèi)部屈折’有兩類:一是利用聲調(diào)的變化來表示語法意義;二是利用音節(jié)中某些音素的增減或變換來表示不同的語法意義。”[4]
靈石方言是以韻母和聲調(diào)的變換來區(qū)分近指、和遠指的。近指用這1[?53]、這2[53]、這3[13]表示,遠指用兀1[u53]、兀2[u53]、兀3[u13]表示,他們所對應的語法功能也各不相同。
(三)指示代詞構(gòu)成形式多樣 靈石方言中,形式上存在許多普通話沒有的形式,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指代的形式,用來指代不同的人、物或抽象事物。
在靈石方言中對其指示代詞的梳理描寫,我們的研究尚屬首次,從目前的分析看來,靈石方言的指示代詞與普通話相比,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獨特之處,它的某些特征也能說明一些指示代詞系統(tǒng)中語言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通過對其指示代詞的描寫、分析和研究,我們就會有可能獲得更為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以便可以更為充分、系統(tǒng)的對指示代詞的普遍性規(guī)律加以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也能為指示代詞的類型學研究提供更為扎實、豐富的語料。
[1]溫端政,侯精一.山西方言調(diào)查研究報告[M].太原:山西高校聯(lián)合出版社,1993.
[2]趙 暉.山東濰坊方言的指示代詞[J].濰坊學院學報,2007(05):75.
[3]呂淑湘著,江藍生補.近代漢語指示代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
[4]詹伯慧.現(xiàn)代漢語方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5]喬全生.晉方言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The Study of Demonstrative Pronouns in Lingshi Dialect
GAO Xiao-li
(School of Liberal Arts,Jinzhong University,Jinzhong Shanxi,030600)
The demonstrative pronouns in Lingshi dialect are divided into proximal and distal deixises,which have a certain variant reading phenomenon.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monstrative pronouns in Lingshi dialect by adopting a large number of detailed data from speeches,forms,grammars and semantic meanings.Then some unique features can be found:changeable speeches,diverse forms,stable grammars and rich meanings.
Lingshi dialect;demonstrative pronouns;forms;pronunciation;grammars;semantic meanings;function
H172.2
A
1674-0882(2014)04-0078-04
2014-04-15
高曉莉(1977-),女,山西柳林人,講師,研究方向:方言。
〔責任編輯 馮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