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衛(wèi)平
“上稿難,難上稿”是眾多地方臺記者的共同心聲。地方臺記者身邊都是一些“陳芝麻、爛谷子”的小事,而一旦發(fā)生大新聞,就有大臺的記者來將新聞“搶走”了。如何在平常的小事中發(fā)掘出“大新聞”,成了地方臺記者每天都要面對的考題。
某日,我偶然翻閱到上饒電視臺2013年2月《時政要聞》用稿小結,突然對地方臺記者的“生存之道”產生了一絲明悟。上饒電視臺的用稿小結中寫道:“婺源臺的《婺源:正月十三龍燈“起燈”好歡暢》上了中央臺《新聞聯(lián)播》,不僅有解說,還有同期聲……”頓時,“龍燈”舞進央視《新聞聯(lián)播》這條新聞讓我產生了幾點感悟,而且這些感悟讓我在以后的新聞實踐中受益匪淺。
一是新聞要有敏感。正月是中國傳統(tǒng)的“狂歡節(jié)”,其中以正月十五“鬧元宵”最為隆重熱鬧。在婺源,每年都要舞龍燈,不僅場面壯觀,而且還寓有“紅紅火火、添丁旺家、望子成龍”等美好希冀。所以,每年的龍燈總會引得眾多游人和市民爭相追逐。這是地方特色,也是國家欣欣向榮的一個展示,自然也就有了上央視的基礎。
二是新聞要有時效。晚上的新聞,決不能拖到第二天。在地方臺,拍攝、采訪、寫稿甚至剪輯,都是一個人完成。這樣一來,一條新聞拍完人也累得夠嗆。然而,趁熱打鐵總是不錯,全程由一個人完成也有好處,那就是寫稿會更順暢,同時對同期聲、素材更熟悉。接下來就是剪輯、送審、上傳了。
三是新聞要有特色。要想新聞能及時播出,不是說“做了”就行,還要“做好”,有特色。龍燈的特點是“喜慶”“熱鬧”,我們在拍攝時,就要從高、中、低,遠、中、近進行多角度展現(xiàn)龍燈的威武、壯觀。采訪時要充分展示游人或村民的興奮,力求將鄉(xiāng)村的美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敏感、時效、特色是地方臺記者上稿的三大重要元素。2014年元宵節(jié),我再次精心準備,因而又有《江西婺源:板龍燈 家家戶戶板凳串長龍》《江西婺源:接長龍燈 寓意人丁興旺》等多條“龍燈”新聞稿件在央視呈現(xiàn)。
當然,新聞采訪涉及方方面面,但有兩個關鍵詞不可或缺,那就是“勤奮”和“靈活”。都說“勤能補拙”,地方臺記者雖然受地域限制,采訪空間不大,但也有優(yōu)點,那就是長年在一地,“本地資源”得天獨厚。像天氣變化、突發(fā)事件,地方臺記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只要你關注生產、關心生活,從人的角度去挖掘就容易上大稿。比如,《江西:大霧來襲 高速公路實施交通管制》《江西婺源長溪村:受災嚴重 30多棟房屋倒塌》。又比如,同樣是下雪也有多種表現(xiàn)手法,《江西:多地降雪 發(fā)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江西:冰雪美景 銀裝素裹醉游人》,不同的角度都給人以真善美的表現(xiàn),上大稿也就成自然了。再比如,油菜花是婺源品牌,但如何用好卻有一定講究。2013年3月13日正值全國“兩會”,我采寫的新聞《江西婺源梯田花海盛開》第一時間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單條播出,與長城雪景相互呼應,為全國“兩會”錦上添“花”,反響很好。在2014年3月,我換一角度,在賞花客身上做新聞,創(chuàng)作了《江西婺源:油菜花開 游人如織》《江西婺源:昨接待游客21萬人次 創(chuàng)歷史新高》等上央視播出的新聞。
(作者單位:婺源縣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