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悶的中國人》/梁曉聲
中國人的郁悶由來已久。1949年之前,中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郁悶自不必說;1949年后,“文革”那個險象環(huán)生、危機四伏的10年讓人們著實郁悶;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也沒少折騰?,F如今人們不愁吃喝了,但蘇丹紅、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饅頭、硫磺姜出現了;學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權錢交易;豆腐渣工程頻繁出現了,礦難接二連三;物價飛漲了,買房買不起,租房也只能蝸居了……解決了溫飽的中國人,又開始郁悶了。
現代中國人郁悶的歷史由來已久,在高奏“經濟大國”凱歌的當下,利益博弈中的不同成色的“郁悶”,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在一個缺乏價值信仰的時代里,這種博弈、傾軋,最終不會有贏者。那么,“中國突圍”的答案在哪里?
梁曉聲用坦率的筆調、睿智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的精神狀態(tài)與生活現狀,以及中國的社會現狀和階層分析,從根本上分析了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并將此歸結于“中國文化”的深層次緣由。
《北大回憶》/張曼菱
作者張曼菱是改革開放后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女性。上世紀70年代末,張曼菱作為云南省文科狀元,成為恢復高考后首批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大學生,并有機會接觸到燕園兩代著名學者。
作者在書中的所述所寫,除去她和她的同學們在北大求學期間的細微往事和她們所經歷的社會精神層面發(fā)生的各種變化之外,最精彩的章節(jié),正是王力、任繼愈、朱光潛、金克木、林庚等大師級人物的往事,還有嚴家炎、謝冕、孫玉石、金開誠等名家的身影。本書得到不少業(yè)內人士、專家學者的大力推薦和“點贊”。而季羨林先生生前主動給未竟之作提寫書名,則成為該書的一段佳話。
《親愛的生活》/(加拿大)門羅
門羅說:“我希望讀者從《親愛的生活》開始讀我的小說,這是我最好的作品?!北緯?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在獲獎前夕的作品,也是她迄今最新作品,在一定意義上,正是這部別致而富有深意的小說打動了諾獎評委會。小說講述了別離與開始、意外與危險、離家與返鄉(xiāng)的故事,被認為是門羅最豐富、最完美、最具個性的“集大成之作”。
《大地上的事情》/葦岸
在葦岸從事自然寫作的1988年,甚至直到他去世時的1999年,我們的城市還能看到藍藍的天,但葦岸在他的書中寫到:那時候的北京正忙著打通四環(huán)路,然后是五環(huán),六環(huán),七環(huán)……城市越來越大,田野越來越少,人類擠得萬物都沒有了生存空間之后,才發(fā)現自己最可憐。葦岸是時代的先行者,他用自己的寫作記錄大地上的萬物,而在他去世多年后,這一切已不是他記錄的樣子。紀念葦岸,是對自然的敬畏,也是對我們曾經家園的懷想。
他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1995年曾由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新版《大地上的事情》首度收入葦岸歷時一年拍攝的二十四節(jié)氣照片,并第一次從自然文學的角度對葦岸的寫作以及日記進行了編選。endprint
時代風采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