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沈志華 用檔治史的方法與態(tài)度

2014-10-29 01:25:35劉曉菲
北京檔案 2014年8期
關鍵詞:史料研究者歷史

劉曉菲

摘要:現(xiàn)代史著名研究專家沈志華通過不斷發(fā)現(xiàn)利用新檔案,適當借鑒口述檔案,巧妙利用回憶錄等方法進行史學研究,揭開歷史事實真相,其實事求是的原則、獨立求索的精神、注重細節(jié)的態(tài)度和精密求證的學風值得我們檔案人學習,其用檔治史的經(jīng)驗也引發(fā)我們對檔案利用的重新思考。

關鍵詞:沈志華史學研究檔案利用

一、沈志華其人其作

沈志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學者,現(xiàn)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史學會理事,兼任社科院當代中國史研究所、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北大歷史系、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曾是大陸史學界惟一經(jīng)濟完全獨立的自由學者,無官方專職頭銜,但就是這樣一個“無名小卒”攪動了波瀾不驚的史學界。其研究領域在蘇聯(lián)史、冷戰(zhàn)史以及中蘇關系,并花費大量精力搜集解密檔案,專著、編著、參與合著十余本,擁有三百余萬字著述,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有《朝鮮戰(zhàn)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金門內戰(zhàn)與冷戰(zhàn)美蘇中檔案解密與研究》等;發(fā)表論文近百篇;承擔近10項國家重要課題。[1]關于朝鮮戰(zhàn)爭的研究展開的理論思路重新闡釋了當代中國歷史起點的一系列事件,具有巨大的首創(chuàng)價值。沈志華站在歷史研究的角度,一腳踏入檔案領域,其傳奇的檔案人生和寶貴的經(jīng)驗和做法為我們檔案工作帶來很大的沖擊和借鑒。

二、沈志華用檔治史的方法

(一)不斷發(fā)現(xiàn)利用新檔案

傅斯年說過:“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正所謂追本溯源。沈志華在其現(xiàn)代史的研究過程中,不斷接近歷史的真實,依靠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檔案。他認為利用檔案,探尋歷史真實,要“竭澤而漁”,全面收集資料并進行對比研究;避免“選我所用”。對比其他當代史研究者,沈志華以新挖掘的檔案史料為基礎,其所用原始檔案,并非傳統(tǒng)檔案史料,而是未公布的一手資料。

以《朝鮮戰(zhàn)爭揭秘》[2]一書為例,沈志華利用了大量的檔案史料,包括斯大林給蘇聯(lián)駐朝大使、私人軍事代表和毛澤東的密電,大量當事人的回憶錄、訪談記錄、電報以及信函。此外,沈志華所用檔案數(shù)量巨大,選材廣泛在學術界也是少見的。單就其出版的《朝鮮戰(zhàn)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3]系列,共三卷,參考檔案總計700多件,其數(shù)量之多,選材之廣,是該題目國內外之首。

(二)盡信檔不如無檔

檔案文件中的白紙黑字未必就是歷史的真實。檔案作者本身都是基于自己的理念思想來記錄或“制作”檔案的,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和主觀色彩。甚至處于某種需要而留下言不由衷、文過飾非、掩人耳目的歷史記錄。也許歷史研究要求的真相是不可達到的高貴夢想。

沈志華不滿足于現(xiàn)成的結論,不是從既定和先驗的結論以及概念出發(fā),而是從檔案史料入手,重建歷史事實,然后得出自己的分析,這從方法論上對那些傳統(tǒng)的黨史研究套路造成了沖擊。在瀚如煙海的檔案史料中,充斥著大量的歷史真實、內容本身失真的檔案,有的是為了宣傳而造出來的,并非原有檔案。沈志華基于史料而又不迷信史料,能夠從檔案和資料中出來,尊重事實,讓事實說話,避免陷入檔案主義。

(三)適當借鑒口述檔案

進行歷史研究,不能簡單孤立地使用口述史料,因為人的記憶難免會出現(xiàn)偏差。盡管口述史料真實性和準確性受到質疑,但是并不能就此否認其重要性。檔案不是萬能的,需要其他檔案形式做補充。檔案文獻往往需要以口述史料作為補充。

沈志華并不否認口述史料的重要功能:其一,當事人的描述能夠起到幫助研究者解讀文件的作用;其二,沒有口述檔案而僅靠紙質檔案,歷史的鏈條是連不起來的,當事人口述檔案可以在檔案文獻缺乏的情況下,填補歷史鏈條的空白;第三,口述史料可以彌補檔案文獻的缺乏。[4]

除以上三點,當事人對當時的場景、語境和情況的描述,可以使枯燥呆板的檔案文字所記錄的歷史場景更加生動活潑起來。沈志華曾用一個小故事加以說明:美國研究人員凱佩爾就將專家本人的敘述和檔案文件有機結合。凱佩爾利用在莫斯科報紙上刊登廣告的辦法,招募30幾名曾經(jīng)在中國工作的蘇聯(lián)專家,根據(jù)專家們的回憶,使凱佩爾加深了對俄國檔案文件的理解,使得后來的描寫顯得鮮活生動。[5]

(四)巧妙利用回憶錄

沈志華的大量論著中多次利用當事人回憶錄和采訪錄,這是沈志華收集研究冷戰(zhàn)國際史史料的又一個重要方法。首先,僅查閱白紙黑字的檔案文獻會給人不知所云的感覺。例如,俄國公布的檔案,其中一份關于1956年24日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工作記錄,其內容非常簡單,只有看似前言不搭后語的文字,如“有時強加于人”、“應該糾正缺點”、“形式匆忙作出決議”等等。[6]26日會議的記錄也是讓人讀起來摸不著頭腦,如“哥穆卡爾實在太過分了”“關于羅索夫的一點很關鍵”。解讀這些原始檔案就需要當事人的回憶來幫助更好地理解檔案的內容。曾經(jīng)兩次擔任劉少奇會議秘書的師哲,據(jù)他的回憶錄記載,劉少奇在會議上批評蘇共的大國沙文主義和大民族主義的錯誤,并表示中國將在任何情況下努力維護中蘇友好團結關系。而26日的會議記錄實際上是記錄了劉少奇與赫魯曉夫的一致意見:哥穆卡爾把國防部長羅索夫從波蘭政黨的領導人中排擠出來是中俄兩國都不能接受的。[7]由此可見,當事人的描述能幫助研究者解讀文件。其次,回憶錄也可以作為歷史考證的途徑之一。但要求研究者對回憶錄和當事人的記述進行核查和鑒別,避免造成重大的歷史誤會。

總之,歷史研究要學會把原始的檔案文獻和口述史料以及回憶錄等結合起來,二者相互考辨、相互印證、相映生輝。

(五)結合不同材料得出結論

在沈志華的著作中利用的檔案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十分廣泛,從國外公布的檔案看,包括電報、報告、會議紀要、速記記錄、工作記錄、信函、文本條約、決議草案等等?!皬闹匾陨峡矗@些文件是同等的;但是根據(jù)不同的研究對象,要區(qū)別對待,對不同形式的檔案按層級進行劃分。”[8]有一些非歷史專業(yè)人員寫的文章或者是圖書,有的稱紀實、文學,不能作為史料看待,但是有些也夾雜著對當事人的采訪,只是更需要研究者敏銳的眼光和考察力。“在引用重要的文獻時,需要對比不同時期的不同版本,因為其中的注釋和正文都有可能存在著差別。”[9]

例如,我國傳統(tǒng)觀點認為,1950年中蘇同盟條約由中國起草,蘇方同意后形成最終文本,依據(jù)的是毛澤東與周恩來分別發(fā)給劉少奇的電報。電報作為一種原始檔案,具有較大的真實性。但這兩份電報只有中方當事人的說法,其說服力就沒有那么強了。沈志華在俄國的檔案館中查找了大量的條約文本,其中包括1950年1月6日至22日共7次起草和修改的關于該條約的俄文文本、23日蘇方交中方的俄文文本、24日中方經(jīng)修改后退還蘇方的譯本以及31日周恩來與高揚商議條約的報告。這些文本都證明了條約最初應該是由蘇方起草的,中方只是做了簡單的文字性修改。[10]二者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俄國所公布的文本檔案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

此外,沈志華還大量轉引國家公開和內部的報刊資料,如《內部資料》、《人民日報》等,這兩大刊物不僅信息量大而且內容真實,為其研究大躍進時期的各地民情提供了史料來源。[11]

三、沈志華用檔治史的態(tài)度

(一)實事求是的原則

黨史工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難免會踏入禁區(qū)或“雷區(qū)”,這就要求他們獨立思考所謂的“敏感”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探索。歷史研究者都是歷代記錄者主觀選擇的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在國家利益面前,其真實性有時不得不讓位于國家利益,所以有些歷史事實并非檔案記載的那樣,特別要注意政治家、官方的結論。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層面的,即檔案本身就是偽造的,本沒有檔案,后來被塞進去的;二是政治層面的,檔案形成時,出于某種需要被制作和修改。所以我們常說,檔案也有陷阱,檔案里說的事不一定是真的,我們所說的檔案真?zhèn)蔚呐袛嗥鋵嵏嗟氖菑倪@個意義上講的。所以,研究者要避免掉入檔案為我們設置的陷阱(形式真但內容假的檔案)。

沈志華認為:“歷史研究者應該向古代史官一樣,敢于秉筆直書、實事求是、講老實話、講真話?!盵12]關于朝鮮戰(zhàn)爭的宣傳,我國黨史的闡述是南朝鮮打響戰(zhàn)爭第一槍,而沈志華根據(jù)大量國外公布的檔案看,其結論正好相反。隨著事實的不斷揭露,沈志華推翻了以前一個個根深蒂固在我們大腦中已經(jīng)形成的認識,但其底線是不觸犯有可能越過的紅線。所以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檔案工作者和歷史研究者的不斷權衡。一方面歷史研究不能單純是為了政治宣傳、服務于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需要;另一方面,檔案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的責任,還公眾一個個真實的歷史,做到既尊重官方機構著作的話語權,又要揭開歷史事實。

(二)獨立求索的精神

沈志華獲得史料的過程就如同他的歷史和人生一樣充滿了傳奇。20世紀80年代末,他在商界小有成就,憑著對學術的熱愛,毅然重返學術圈,可謂是“棄商從文”。他數(shù)次前往俄羅斯收集檔案史料,十幾年來,奔波于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間,來往于大陸、香港和臺灣三地,僅路費和資料費的開支就高達150萬。[13] 1996年至2002年期間,個人出資140萬,不遠萬里從美國和俄羅斯收集10000多件解密檔案,并把全部資料自費復印一套贈送北京大學圖書館,有些檔案還制作成光盤,交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前提條件是必須供人自由查閱。

沈志華遠赴國外將歷史檔案的復印件買回進行深入研究的行為,看似是一樁具有想象力和個性的個人行為,但這是一代中國歷史學家立足民間、獨立求索的見證,是一種自我生成的能量,是中國學術界的活力所在。此外,沈志華通過不斷學習,能夠將中、英、俄三種語言運用自如,這也是他得以深入理解國外檔案的基本能力。《朝鮮戰(zhàn)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14]是其親身前往俄羅斯總統(tǒng)檔案館將一手的俄文文獻翻譯成中文編寫而成,為后來我國研究者站在蘇聯(lián)角度研究相關史實帶來了巨大的方便。

(三)注重細節(jié)的態(tài)度

沈志華進行現(xiàn)代史研究不是緊盯關鍵事件研究,而是通過國外檔案館的文件和檔案反過來印證我國當代史的記錄,檢驗二者是否吻合,利用史料資源,發(fā)掘分析出隱藏在史料背后的東西,注意細節(jié)的呈現(xiàn)和串聯(lián)。在他的著作中,甚至有關于抗美援朝宣傳動員問題的描述。沈志華將目光下沉,而不僅僅將關注點聚焦領導人和高層,傳統(tǒng)的黨史研究多半會將大量筆墨放在會議史上,或是著眼于政策的制定、理論的提出。而在沈志華的現(xiàn)代史中看到了具體的人和社會具體的變化,使得政治不是懸而又空的東西,使得讀者看待歷史的視角、關懷和過去有所不同。他認為:“注重檔案的利用......可以從社會基層對國家政策的反應以及不同群體在歷次運動中的表現(xiàn)來考察中央與地方、高層與基層的互動,對于決策的結果和執(zhí)行具有重要意義。”[15]

歷史研究要將黃仁宇倡導的“大歷史”觀與沈志華所強調的“小歷史”觀相結合,注重宏觀架構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宏觀研究需要以微觀研究為前提,要想成功構造整體,就必須先有碎片化的研究作為基礎。利用檔案史料進行歷史研究就要一點點地從微觀做起,由點到面,然后整合這些碎片化的點,進而把歷史的復雜性呈現(xiàn)出來,得出較為宏觀的歷史判斷。

(四)精密求證的學風

解決爭辯和疑問的最好辦法就是小心求證,而非急于斗嘴。其基礎就是大量一手資料和權威的檔案史料。與學術界目前所盛行的粗獷籠統(tǒng)的學風不同,沈志華的學術觀點一直堅持建立在精密的實證基礎上,他認為一份檔案的公布,需要數(shù)份檔案的互證。即使真正找到了幾件核心的檔案史料,也仍需要研究者對比參照其他現(xiàn)有的史料,經(jīng)過認真考證和縝密的梳理之后,才能保證還原的是歷史的本來面目。

如,1958年8月23日,毛澤東下令炮擊金門,導致遠東國際局勢緊張。對于這段歷史,國內研究者大多認為事前中方已向蘇聯(lián)通報了即將炮擊金門的消息。一是劉曉1986年出版的回憶錄中最早提出這種說法;二是隨后公布的1956年呂曉芙訪華與中共領導人會談記錄中,也記載劉曉的觀點是源于10月2日毛澤東在會談記錄中的講話。有了這兩件檔案的依據(jù)與印證,人們似乎可以得出此前結論的正確性。但沈志華在后續(xù)的研究考察中發(fā)現(xiàn)了持更多相反觀點的史料。首先是在吳冷西回憶錄中所引證的1958年11月毛澤中在鄭州會議上的講話,以及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毛澤東傳》中所印證的1959年9月30日毛澤東與赫魯曉夫的談話,二者都記載了關于炮擊金門軍事行動毛澤東只字未提。并且,在行動前的20多天,盡管赫魯曉夫在訪華期間,兩位領導人進行四次會話,但也沒有提及該行動。根據(jù)這些檔案史料的記載,得出的結論就與傳統(tǒng)的定論大相徑庭。[16]

該案例說明了研究者在史學研究中要克服急躁的心態(tài),在發(fā)現(xiàn)一件長期尋找的檔案后,切記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避免因過度興奮、急于得出結論而草率公布結論。學習沈志華在即使利用原始檔案也要始終保持審慎的態(tài)度,學習其仔細對比、反復考證的治史精神。

沈志華在利用檔案史料進行歷史研究時所采用的方法大多并不是他本人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而是歷史的傳承,既有繼承也有創(chuàng)新。沈志華的主要貢獻是在還原重大歷史政治事件時,做了原來主流研究不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澄清了重要歷史史實,更披露了一般人看不到的史料。

四、沈志華帶給我們的思考

(一)學者與商人之視角

沈志華是一個從商界殺回到學界,甚至取得了比純學界人士更大的成就,筆者認為與其所處環(huán)境和個人經(jīng)歷有關。他曾經(jīng)在學校接受過基本的學術研究,在經(jīng)過人生的磨煉后,更加懂得如何看待人生的價值和追求,因此會選擇自己真正比較喜歡和更有意義的研究課題,體會探索的無限樂趣。目前,跨界和混搭這種所謂的“軟連接”是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的一種途徑,對于如何實現(xiàn)不同領域間的跨越也是沈志華現(xiàn)象帶給我們的思考之一。沈志華多次往來于官、學、商多個領域的經(jīng)歷,有利于構建多元價值觀,可使人生不囿于局限。他將商場上的效率觀帶入學術研究中,打破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而官場也需要學術研究上的求真觀,讓政治更加道德透明;將官場上的務實觀引入學術界,讓學術界更準確地把握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分寸和尺度。

(二)檔案與史學之關系

檔案研究的對象是歷史史料,而作為第一手史料的檔案無疑是最重要的史料,所以檔案的開放和利用是歷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原始檔案資料對歷史研究的主要貢獻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歷史研究的前提是檔案的開發(fā)和利用,歷史研究的進展離不開檔案的開放;二是檔案依靠研究者對其內容的解讀和分析來破解歷史之謎。沈志華在檔案開放的問題上首推俄國檔案的大量解密。在20世紀末,俄國大量公布和解密以往鮮為人知的歷史檔案。隨著這些歷史檔案的解密和公布,人們對冷戰(zhàn)歷史中的諸多問題有了重新和更加全面的認識,且近幾年東歐地區(qū)的檔案館也為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打開大門。[17]視角回到國內,2000年以后,地方檔案館陸續(xù)開放1949年以后的檔案;2003年上海檔案館首次開放50年代中后期的案卷;2004年,中國外交部檔案館對社會開放。隨著檔案史料的不斷開放和公布,極大地增加了研究者還原歷史真相的信心。

(三)史學研究之方向

沈志華的成功,某種意義上將歷史研究的門檻降低了,代表了一種當代歷史研究的民間趨勢。一是黨史的研究開始滲入民間的立場;二是治史研究開始重新著重史實的梳理,讓位于基礎性的復原歷史的工作。只要掌握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就會得出與過去的歷史和根深蒂固的認識不一樣的結論。近年來,網(wǎng)絡上對中國近代史或朝鮮戰(zhàn)爭全盤否定的聲音甚囂塵上,而立論者所依據(jù)的基礎事實只是表面化、似是而非的。當然,我們不能否定學術界自由的爭鳴,但是結論的得出必須基于確鑿的事實。處在快節(jié)奏、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當代史的研究風氣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一名歷史研究人員要轉變浮躁的風氣和“高端”的視角,將目光下沉,從史料著手,嚴格規(guī)范研究方法,重建歷史事實,挖掘全面的資訊,接受嚴謹?shù)膶W術熏陶,因此筆者認為將沈志華的思想經(jīng)驗總結出來,對當代史學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師資隊伍[EB/OL][2014-06- 18]http://history.ecnu.edu.cn/products_view.asp?id= 2179

[2]沈志華.朝鮮戰(zhàn)爭揭秘[M].香港:利通圓書有限公司,1995.

[3]沈志華.朝鮮戰(zhàn)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92.

[4]沈志華.歷史研究與檔案的開放和利用——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中的案例種種[J].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2008, 01:155-174.

[5]沈志華.俄國檔案文獻:保管、解密和利用[J].歷史研究,1998,05:136-149.

[6]沈志華.《蘇聯(lián)歷史檔案選編》第27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52一53,54

[7]師哲:《波匈事件與劉少奇訪蘇》,《百年潮》1997(2):13一16

[8]沈志華.冷戰(zhàn)史新研究與檔案文獻的收集和利用[J].歷史研究,2003,01:156-174.

[9]沈志華:謹慎使用回憶錄和口述史料[EB/OL][2014- 04- 03]http://www.hprc.org.cn/gsyj/xkjs/gsyjff/ 201305/t20130515_219448.html

[10]沈志華.冷戰(zhàn)史新研究與檔案文獻的收集和利用[J].歷史研究,2003,01:156-174.

[11]沈志華.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1956-1957年的中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3.02.

[12]沈志華.提高黨史研究水平的關鍵在于實話實說[J].中共黨史研究,2000,01:6-7.

[13]學術傳奇人物沈志華[EB/OL][2014-04-03] http://www.aisixiang.com/data/2471.html

[14]沈志華.朝鮮戰(zhàn)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92.

[15]沈志華.冷戰(zhàn)在亞洲朝鮮戰(zhàn)爭與中國出兵朝鮮[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3.01.

[16]沈志華.1958年炮擊金門前中國是否告知蘇聯(lián)?——兼談冷戰(zhàn)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讀與利用[J]中共黨史研究,2004(3)

[17]沈志華.冷戰(zhàn)史新研究與檔案文獻的收集和利用[J].歷史研究,2003,01:156-17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史料研究者歷史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研究者稱,經(jīng)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英語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中華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醫(yī)生注定是研究者
歷史上的6月
怀安县| 格尔木市| 安泽县| 涿鹿县| 安龙县| 浙江省| 安西县| 绥化市| 龙山县| 祁连县| 安阳县| 习水县| 天祝| 高清| 航空| 碌曲县| 岗巴县| 彝良县| 天柱县| 泸定县| 确山县| 星子县| 登封市| 崇文区| 桃源县| 高阳县| 绥江县| 乌海市| 尼玛县| 南城县| 聂拉木县| 平度市| 盐山县| 高淳县| 岑溪市| 吴堡县| 厦门市| 扬中市| 松江区| 大庆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