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福初
沅湘流不盡,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 蕭蕭楓樹林。
唐代詩人戴叔倫大歷中在湖南做官期間,路過三閭廟時作了這首詩。沅、湘是屈原詩篇中常常詠嘆的兩條江流?!稇焉场分姓f:“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薄断婢分杏终f:“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便渌娼?,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盡的怨恨。騷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江上秋風,楓林搖落,時歷千載而三閭廟旁的景色依然如昔,“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曩鈿w來哀江南!”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詩人撫今追昔,觸景生情,季節(jié)是“秋風起”的深秋,時間是“日暮”,景色是“楓樹林”,再加上“蕭蕭”這一象聲疊詞的運用,更覺幽怨不盡,情傷無限。
自古逢秋悲寂寥??梢哉f繼屈原、賈誼之后站在湘江之濱的文化人大多“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大多在進入這塊土地時心境郁悶,詩篇里彌漫著悲涼與憂郁。到了二十世紀的某一天,少年毛澤東獨立寒秋,看見的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睆拇?,江聲變幽怨為激昂,楓林由蕭索轉(zhuǎn)燦爛,秋天的萬物因“競自由”而充滿生機,風華少年因“競自由”而英氣勃發(fā),少年強,中國強。這個少年的自覺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