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看課看門道。這誰都知道。但我們和行家里手的差別就在于不知道何謂門道。
不得道,入不了門,看課只算看了個熱鬧。
和薛法根老師一起在重慶參加活動,法根的課引起了在場千余名教師極大的興趣。其間有教師真誠詢問:究竟該怎么看課,如何在課堂觀摩中學習名師的教學經(jīng)驗呢?問題切中要害,全場寂靜,等待法根語出驚人。
法根露出狡黠的笑,如孩童一般。一同在場的祖慶聞聽后,說:這個,你懂的,但是很難言說。是吧?
法根點點頭,道:我可以說清楚。
此處應有掌聲,掌聲果然響起……
法根說:大家看名師課例,都喜歡名師的藝術。我喜歡透過藝術看技術。不要以為技術就是低層次的,其實技術是藝術的支撐,是入門道的鑰匙。而藝術屬于個人,看了,學了,還是別人的,自己只有望洋興嘆的分。
法根老師講得好。祖慶老師代大家追問:怎樣才能學到技術呢?
法根說:你們要知道,我就告訴你們。
掌聲代表心聲,再次熱烈響起……
法根說:第一就是模仿教學行為。看名師執(zhí)教的效果那么好,你就要注意觀察名師是怎么做的。例如賈志敏老師教孩子朗讀,孩子讀得很好。不少教師感嘆是孩子會讀書。其實“會讀”就是賈老師教出來的。先讓孩子讀,讀不好就停下來,教師范讀,之后再讓個別孩子試著讀,最后全班再嘗試讀,不斷調整,越讀越好。好就是藝術呈現(xiàn)的結果,而這個過程就是技術。青年教師就要模仿這樣的技術。什么地方最為體現(xiàn)教學藝術,最考驗教學技術?就是那些孩子看上去懂,但不是很懂,講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就要簡單、明了地教,教的水平有高低,技術有先進與落后,這就是差別了??凑n,看到名師在什么地方教,用什么方法教,這是最關鍵的。
祖慶老師說:就像剛才法根老師給我們展示的生詞教學法,孩子學得那么好,我們要學的就是如何操作。這一點很實用。的確如此。蘇教版《剪枝的學問》中,法根只選擇了三個生字,不但教字形,還教書寫,更在運用中教字義,妙不可言。而法根采用的方法卻是聽詞串,辨析和提煉,理解與運用,就這么簡單,卻讓課堂有藝術的簡約美感。
法根接著說:其次是揚長避短。學名師的課,最怕貪多求全,不顧自我。明明自己朗讀水平差,非要朗讀;明明自己表達能力不行,非要那樣滴水不漏地念臺詞。與其這樣,不如找準自己擅長的方面,凸現(xiàn)出來??凑n,就要看到自己的長與短,從不同角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看到自己,這才是看課的關鍵所在?。∷?,最好的學習方法是比較,最佳的比較結果是發(fā)現(xiàn)自我。
法根說:還有一條是我指導青年教師進步的法寶——一課三磨。一節(jié)課,要在不同的班級里上,至少要有三次修改。這樣的歷練比任何方式都有效。看課,就要邊看邊想——該這么改進;什么是可以保留或必須執(zhí)行的,什么是可以刪除或者是必須割除的。看的過程就是選擇、提煉、加工、重組的過程,這就比單純看有意義得多。
衣缽授畢,掌聲雷動。
有青年教師追問:如果我們都這樣修煉,什么時候才能達到您的水平?全場嘩笑。青年羞澀地補充問道:我的意思是,備出一節(jié)好課,您需要多長時間。
會場成了“非常六加一”的現(xiàn)場。有的猜測三天,法根說:太累人,不堪重負。有的說一天,法根含笑搖頭。有的說半個小時,法根笑而不答。最后他緩緩說:如果你堅持這樣錘煉自我,一篇課文看過三遍,基本就心中有數(shù)了?;究蚣艿拇_定,三遍足矣。當然,要把課做細,做周到,那還是要時常琢磨、不斷斟酌的。入了門,行動自如,快慢自由,你會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