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
【訓練目標】重溫回歸教材,以閱讀激發(fā)情感,學習借鑒寫法,并遷移寫作。
【訓練方法】讀寫結合,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資料準備】學案
【教程預設】
一、新聞圖片導入,設置情境
(一)三個情境
1.2013年11月25日早上,浙江金華一道口的非機動車道上,一位八旬老人突然踉蹌摔倒,臉部朝下,爬不起來。正是早高峰,來往的行人和車輛很多,路過的人們不敢輕易地搬動扶起老人,在撥打了120后,路人陸續(xù)地停下來擋在了老人前面,很有默契地圍出一個“安全島”,將老人圍在中央,默默守護著,等待救護車到來……
2.2013年9月,全班學生自發(fā)去長沙市雨花區(qū)敬老院慰問老人。(走近老人,傾聽那遙遠的故事)
3.《羊城晚報》上的一則圖片新聞“鴨子過馬路,警察護送”。(以新聞和學生隨筆導入,兩張來自于新聞,一張來自于學生,既緊扣時代氣息,又貼近學生心理。簡單;輕松;親切;利于導入)。
問:你從三則圖片材料中體悟到怎樣的一種情感?(關愛善良同情弱者,歸于心中的悲憫情懷)
二、引出本次訓練的主題——悲憫的情懷
什么是悲憫?悲是慈悲,憫是體恤,悲憫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一種博大的情懷。什么是同情,北大教授曹文軒這樣告訴我們,同情就是一個人處在一種悲劇性的境況中,另一個人面對著,心靈忽然受到觸動,然后生出扶持與援助的欲望。當他在進行這種扶持、援助之時或在完成這種扶持、援助之后,心里感到有一種溫熱的暖流流過,并且因為實施了他的高尚行為,從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靈魂受到了一次凈化,更加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繼續(xù)去實施這種高尚的行為。
以慈悲體恤之心去關注人世間的苦難,感同身受地去撫慰苦難中的人們。
悲憫之心自古傳承,洗滌俗世的鉛華,這種情感令人充滿愛心,從而影響著你去關愛他人,進而使你的精神世界更豐盈。
三、閱讀探究,激活情感
悲憫情懷是文學作品中一個古老的命題,是人類情感中彌足珍貴的一部分。
(一)滲透悲憫情懷的作品
我們學過的哪些作品中滲透作者這種悲憫的情懷?或者作品中的哪些人物深深地觸動你的悲憫之心,令人產生同情、憐憫、悲傷等等繁雜的情感?
1.屈原:《離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p>
2.白居易時任縣尉,他目睹了農民割麥、貧苦者拾麥的情景寫下了《觀刈麥》:“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弊掷镄虚g充滿了對農民的同情和憐憫,之后他發(fā)出愧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p>
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p>
4.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魯迅筆下的祥林嫂。
6.莫泊桑筆下的于勒叔叔。
……
(二)美文閱讀
【課預設見后面】
在我們周圍,有一些像老王這樣生活艱難的人,他們不被人重視,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你體悟到這些人的善良了嗎?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回憶這篇課文吧,也許你會有不少感觸。
閱讀兩篇文章:
《老王》(楊絳)(義務教育人教版8年級上冊)
《山羊茲拉特》(〔美〕艾薩克·什維斯·辛格)(人教語文選修《外國小說欣賞》)
(三)合作探究
1.現(xiàn)實生活中,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說說看。
【預設】如果學生說不出多少東西,就聯(lián)系文本追問:
你關注過身邊孤苦伶仃的老人嗎?
你與你家樓前做衛(wèi)生的阿姨或者前來收撿廢品的大爺攀談過嗎?
你是否某一天突然對體態(tài)蹣跚的爺爺奶奶,白發(fā)漸多的父母的態(tài)度溫柔了許多呢?
你在是否喂養(yǎng)過或者收養(yǎng)過小動物?對他們是否懷念或者歉疚過嗎?
你是否曾經給予了在困境中艱難的人們一份幫助,現(xiàn)在想起來內心是否有一份甜蜜的回味?
悲憫是指對人間苦難中的人并不輕視蔑視甚至可憐,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來看待。
2.如果讓你把這豐盈的內心情感用文字表達出來,你將如何來構思?
從下面的兩篇文章分析,關于這一類主題的文章寫作,在素材選取和寫作方法上你有什么樣的收獲?
【素材選取的預設答案】
一是著眼于“小”。在寫作時,不一定要寫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們感受獨到,寫出來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藝術家羅丹所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fā)現(xiàn)出美來?!保ā读_丹藝術論》)只要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義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寫出好文章來的。如《小名》僅就母親對我的稱呼變化就寫出了親情之深厚濃烈。
二是著眼于“真”。如《老王》中送冰、送香油、送雞蛋等生活中的瑣事符合老王的身份,《山羊茲拉特》中野外沒有設置木屋,而采用躲于草堆中顯得非常真實。但總有一些學生寫作時逃不出選材虛假、陳舊的“怪圈”。比如,他們寫老師總是固定的選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傘(學生忘帶雨具,老師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藥(學生高燒難耐,老師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課(學生臥病在床,老師排憂解難)、失敗后的一番話(學生失敗沮喪,老師開導解惑)、暗夜里的一盞燈(夜半時分,孤燈一盞,老師奮筆疾書,默默奉獻),這“五個一”近乎笑話,但我們卻隨處可以看見它的影子。這些脫離了生活真實的“故事”,自己讀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說以情動人了。當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觀描繪生活實錄,而是經過提煉、升華的真實,是一種藝術上的真,是“一種生活中的可能”。
三是著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義,并把這種影響施加給讀者,以期引起一種感情上的共鳴。如《老王》中的最后一段,作者以善良體察善良,以善良回報善良。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義、價值,除了自己的思考,還要多讀書,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鑒會對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幫助的,正如梅蘭芳所說“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寫作也是這樣。
【寫作方法的預設答案】
1.質樸的語言表達
2.曲折的情節(jié)
3.細膩的心理感受
4.外貌呈現(xiàn)
5.議論升華
6.夸張美飾對比凸愛
7.矛盾透露
8.節(jié)制勝于放縱
9.場面描寫:《老王》中老王臨終前送雞蛋和香油的場面。
從情感來說,羊始終處于常態(tài)之中,但人暫時處于非常態(tài)之中,在羊的引導下,人回歸了常態(tài)。作者用小說情感醞釀發(fā)展軌跡來揭示這樣一個主題:只有當人成為大寫的人的時候,人和羊(動物)的相處,才能構成美好的境界。
隨著社會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現(xiàn)代人正面臨著“情感的暖死亡”,“嗜新癥”使人類毫無保留地拋棄一切——不止是物品,而且包括親情、友情與故土。
(康得拉·洛倫茨《文明人類的八大罪孽》)
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良知所在,就系與他如何對待那些處境不利的人們,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中寫道:所有的人其實是一個整體,別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為喪鐘是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一個人的不幸就是所有人的不幸。
(四)小結
也許你曾有過親身幫扶弱小者的經歷;
也許你曾經留意過陌生流浪者并為他的命運深深的擔憂;
也許你曾經因漠視過陷于困頓中的不幸者而留下了愧疚;
也許你正在因某個作家的視角或者某部作品中的人物引起了思考;
……
那么,懷著悲憫的情懷提筆而書吧。
如果你寫下的是喜悅,那就讓讀者陪著你歡笑;如果你寫下的是憂愁,那就讓讀者陪著你嘆息;如果你寫下深深的傷感、痛苦,那就讓讀者為你無聲地流淚。
概括地講,就是所寫的人和事要能觸動人心。
四、隨堂訓練,遷移運用
人應該常懷悲憫之心,一個不具有悲憫之心的人,是斷不會懂得珍愛自己,更談不上去關愛和扶助別人的。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點點丟掉它的悲憫之心,最終丟掉的將是社會的良知和道德文化的靈魂。我們不能對人類的不幸和苦難熟視無睹、無動于衷,而應該常懷悲憫之心,用悲天憫人的情懷相互扶持、彼此慰藉。悲憫是善的本質,是善的源頭,是善的表現(xiàn)。
懷著悲憫之心,描繪他們的生活;
懷著悲憫之心,感受他們的痛苦;
懷著悲憫之心,思考他們的命運;
懷著悲憫之心,撫慰他們的心靈。
注意運用你學到的方法。(寫完之后,有學生自己誦讀,與大家分享,時間夠的話可以相互點評。)
【附片段預設】
時光轉瞬即逝,奶奶和老貓也一天天地老去。終于在一個清晨,老貓趴在奶奶身上不再動彈,只是望著她,靜靜地凝望,烏黑的眼球里漸漸閃閃發(fā)光,眼眶邊的白毛也漸漸濕潤。奶奶也紅著眼圈,撫著它著力仰起的頭說:“走吧,走吧,在那頭等我?!崩县?zhí)蝮履棠谈煽莸氖譂u漸慢下去。那雙孤傲的眼睛緩緩合上。奶奶將老貓葬在了爺爺?shù)膲炦叄昴赀^節(jié),也不忘擺上“三牲”。
(摘選自長沙市實驗中學1207班彭鑫)
從那以后,姐姐好像變了,她不敢去愛一樣東西,因為她怕失去。
人類隨意的舉動就主宰了動物的生死。倘若當時爸媽多一絲悲憫之心,我和姐姐幼小的心靈也不必承受這一生的愧疚和痛苦??!
(摘選自長沙市實驗中學1207班賀周易)
五、寫作實踐,心手相應
【參考素材】(教師收集)
六、類文鏈接,強化情感
(這一部分的閱讀放在課后完成。)
《咬舌自盡的狗》(林清玄)
《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莫言)
【閱讀提示】
文章首先從反面提出論題,指出“什么是悲憫”。然后,闡述“什么是大悲憫”。
最后指出作家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悲憫。
【思考】
文章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各有什么作用?如果采用議論文體你將如何構思成文?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