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這種文體多被當作高考試卷上的詩歌鑒賞和名篇名句默寫這兩道題的訓練場,教師帶領(lǐng)學生欣賞時,常從考試題型上來把握詩歌。其實,這種做法從某種程度上局限了詩歌學習的豐富內(nèi)容和意義,我們不妨把詩歌創(chuàng)作與作文寫作聯(lián)系起來,把學生作文同詩歌學習結(jié)合起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水平,也對學生作文有所裨益。
一、剪裁
無論是作詩還是作文,剪裁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作文,要么沒素材,要么素材多。沒素材導致內(nèi)容空洞;素材多,作文卻蕪雜繁瑣,事無巨細,這就與缺少剪裁,不能突出重點有一定關(guān)系。
剪裁就是把多余的、不需要的東西去掉。生活中,做衣服要根據(jù)人的高矮胖瘦對布料進行裁剪,讓人穿上得體。制作電影要把多余的鏡頭剪掉,使情節(jié)故事緊湊集中。詩歌篇幅短小,這就使得詩人更加注重剪裁。
如,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看似一問一答,即首句問,后三句答,其實暗藏玄機,詩中只用了一個問,但實際上前三句句句含問,整首詩是三問三答,只是作者把問題剪裁掉了。對這首詩的問答做還原,全詩的內(nèi)容如下:
作者去尋找隱者,沒找到。(不遇,失望)
卻碰到了童子,童子正好是隱者的弟子(可遇,希望)
問:你的師父呢?答:師父采藥去了。(不遇,失望)
問:到哪里采藥去了?答:在這座山里。(可遇,希望)
問:到這山中哪個地方采藥去了?答:山中云霧彌漫,不知道在哪里。(終不遇,失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獨到的剪裁,雖然是一問一答,卻不寫出問句,而是寓問于答,讓讀者從答句中去尋找,省去了很多筆墨,為詩歌增添了不少意味,全詩簡潔緊湊,卻寫出了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讓讀者產(chǎn)生遐想。
剪裁是作詩的關(guān)鍵。同屬于寫作,詩文一體,詩歌的寫作規(guī)律也可適用于作文。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詩歌時不妨再多停留一下,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去領(lǐng)悟詩歌,會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其實,高考場上也不乏剪裁得當?shù)膬?yōu)秀作文。
如,2005年江蘇卷滿分作文《厚重的心》這篇文章是一篇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記敘文。作者圍繞贊頌親情和人性美這一中心進行選材,他選擇小叔打電話給“我”為開頭,這個角度切入故事,避免了冗長的敘述,迅速進入表現(xiàn)小叔對我無盡關(guān)愛的主旨。又選擇帶有小叔和奶奶身份與個性特征的語言描寫,如小叔在電話里囑咐“我”的話語“明天侄女你就要高考了,咱不緊張;敦實著考,你的成績叔不擔心,只是作文別玩洋,什么新概念式的別寫,高考不是玩兒……”符合小叔的生意人身份,土洋結(jié)合,奶奶的話語“高考不考肚子里的油水,考腦袋里的墨水”質(zhì)樸幽默,老窖飄香。這些細節(jié)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善于剪裁而已。詩歌短小而內(nèi)涵豐富,決定作者必須重視剪裁,要慎重考慮怎樣才能使故事曲折有味,選取人物哪些最富有個性特點的動作、語言最能體現(xiàn)使人物形象鮮明的個性特征,哪種結(jié)構(gòu)最能使主旨突出……這些都是詩人剪裁的題中之意,那么成就佳作的方法之一,就是向詩歌學習以少總多、虛實結(jié)合的剪裁技巧。
二、開頭
古人在寫詩時相當重視詩的開頭,徐增在《而庵詩話》里說,“詩無一定腔拍,只需凈落筆,第一句起頭一二字尤要緊”,詩無定法,但詩也不可無法,那么我們欣賞詩歌時也要從詩歌的“鳳頭”中得出作文開篇寫作技巧的啟示來。
考查我們的詩歌,好的開頭舉不勝舉。如李白《蜀道難》開篇先長嘆一聲“噫吁嚱,危乎高哉!”然后才引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又如他的《將進酒》一開始就是“今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边@灑然而來,突然涌出的開篇方式,展示出排山倒海的氣勢,攝人心魄。
王維《山居秋暝》的開頭是:“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起句就點題,開門見山。
他們這些詩歌的開篇要么起筆突兀,使讀者不知其來,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要么入筆擒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聯(lián)系學生高考作文,很多滿分作文與這些詩歌有異曲同工之妙。如2009年安徽卷滿分作文《喝彩,為彎道上的精彩》:
“屏住呼吸,前進,前進,前進,賽車揚起的塵煙似一條直線,緊緊束住了觀眾的心,觀眾的目光被前面的一輛紅色賽車牢牢吸引住了?!?/p>
文章開頭一段賽車鏡頭突兀而來,然后由這一場面,自然引入了人生路上的“彎道”,民族復興路上的“彎道”,這樣傾瀉而下的方式引入主題,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2007浙江卷滿分作文《在消逝中成長》第一段:
“站在巍峨的高山上,眺望遠方,馬虎博士陷入了沉思。”
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運用了倒裝,在開頭設(shè)置懸念,造成氣氛,與結(jié)尾“幾天后,正如馬博士所料到的,書都回來了,馬博士那份資料也回來了。”形成呼應。
2007年江蘇卷滿分作文,《綠色生活》開篇:
“春風拂柳,細長的柳絲不時地輕掠湖面,蕩起幾紋漣漪。”
以景物描寫開篇,渲染氣氛,引出人物和中心。
通過對幾首詩歌的起筆與高考滿分作文的開篇對照,我們看出滿分作文起筆突兀、直奔主題以及倒裝等開篇方法,在詩歌這種體裁里早有創(chuàng)建,只是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去捕捉、去發(fā)現(xiàn),需要我們有一個善于感悟的心靈,需要我們從寫文章的角度關(guān)注詩歌。
三、結(jié)尾
明朝人謝榛曾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jié)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開篇要吸引人,要如爆竹,驟響易徹,結(jié)尾要像撞鐘,重響之后余音裊裊。結(jié)尾是給讀者留下更深印象的地方,好的結(jié)尾一般會使讀者回味無窮,詩歌的結(jié)句如果很弱,就會影響整首詩的藝術(shù)效果。魏征說過:“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遍_頭好的學生作文多,結(jié)尾好的作文卻不易。所以,好詩的結(jié)尾也是我們作文結(jié)尾的好榜樣。endprint
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結(jié)尾這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不直接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問句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
杜甫在《登岳陽樓》的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中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聯(lián)系在一起,提升了這首詩的格局和境界,余味無窮。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三四句“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尾聯(lián)以景結(jié)情,“落花時節(jié)”寫景色、時令,“又逢君”是敘事,但內(nèi)涵豐富,讓讀者感受到作者自傷飄零,感慨世事的情懷。
這些詩歌的結(jié)尾都可謂別出心裁,有形式上的以問句作結(jié),有內(nèi)容上的遞進和提升,也有以景物、畫面結(jié)尾。在課堂上,教師多多點撥幾句這些詩歌結(jié)尾的技巧,學生就會看到另外一片天?;赝麑W生作文也有很多與詩歌結(jié)尾如出一轍的漂亮的“豹尾?!?/p>
如2009廣東卷滿分作文《傻根》最后一段:
“傻根真的很傻嗎?”結(jié)尾以問句收束全篇,引起讀者思考。
2009湖南卷滿分作文《踮起腳尖》:
“踮起腳尖,它不僅可以讓我們不被埋沒,讓我們看得遠,還可以讓我們攀登得更高。來吧,讓我們踮起腳尖,一起眺望,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奮斗,一起創(chuàng)造。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更上一層樓,我們的民族也將騰飛?!?/p>
全文圍繞“踮起腳尖”是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展開,而在結(jié)尾,又重點指出“踮起腳尖”,不但可以讓我們“看得遠,攀得高”,還可以讓民族得以騰飛,從而升華了主題。
2007上海卷滿分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
“雨后空氣格外清新,一樣將金色鋪在天地間,棋局中的兩位老人也披上了絕美的暖色。在我眼里,在我心中,這夕陽余暉中的一幕定格了,它詮釋著這跨過坎后那金熠熠的畫面?!?/p>
本文圍繞跨越競選失利的心理陰影展開。結(jié)尾生動形象地描寫了雨后初晴的自然環(huán)境和下棋老人的形象,烘托了“我”必須跨越坎坷的勇氣與信念,畫龍點睛,意味無限。
詩歌的結(jié)句新穎獨到,滿分作文的結(jié)尾別開生面,然而滿分作文的以問句收束全篇、把個人上升到民族、國家和以景結(jié)情等結(jié)尾式就像是從前幾首詩歌中重生出來的,只是詩歌運用詩化語言,作文語言采用散文化語言罷了,其技巧方法別無二致。
以上主要從鑒賞唐詩的剪裁和唐人作詩的開頭與結(jié)尾的角度,說明詩歌與中學生的作文有相通的地方,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詩歌時,不妨從作文的角度也關(guān)注一下詩歌,從而為解決學生作文難的問題開啟另一扇窗。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是由前代發(fā)展而來,并從中萌生出新一時代的文學。當今,我們可以靈活借鑒不同時代、不同體裁作品的寫作精華,教師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思維和學習的空間,不能把詩歌的作用僅僅局限于詩歌內(nèi)部,更要站在山外觀山,要為學所用。
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