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當全城人都在焦慮著如何治療它的多病之軀時,鄭州那條不爭氣的路,又塌了。
自5月份全線通車,道路坍塌的場景就不斷在鄭州西三環(huán)快速路上演。9月15日,市領導召開會議下令嚴查,無奈,剛出爐的調查報告還透著熱氣,千瘡百孔的道路就毫不領情地又塌了個大坑。
治療的速度竟然趕不上肌體腐爛的速度,面對這沉疴纏身的道路,人們惋惜的情緒里夾雜著憤怒。要知道,這條全長12.4公里的西三環(huán)快速路,總投資二十四億九千萬元,建設歷經兩年,被稱為鄭州市的“解堵良藥”。而如今,良藥下肚卻成毒藥。
一條雄心勃勃的現代化道路竟被如此輕易擊倒,這可怕的病癥究竟從何而來?
9月19日,鄭州市建委向社會公布了一份情況通報。在這份為道路開出的首張診斷書上,常年的積水和復雜的地下頂管及管線為道路準備了先天不足的軀體,而施工期間雨水滲入則造成地基土壤含水量的變化,誘發(fā)沉降,成為道路塌陷的直接誘因。
診斷倒是簡單明了,不過拿著這張惜字如金的診斷書,人們卻看得稀里糊涂。降雨和積水只不過是大自然捉弄人類再常見不過的小把戲,一條合格的現代化道路如何連這點免疫力都不具備?
如果環(huán)顧四周,那些被道路塌陷嚇得膽顫心驚的人們會發(fā)現,大家手里攥著的,是一份相似的診斷書。2012年,哈爾濱曾在二十天內發(fā)生九起路面塌陷事故,兩條鮮活的生命被吞沒。事故路段的年久失修與大暴雨的連綿不絕,也出現在當地政府給出的解釋里。
撕開這些遮羞布,人們不難發(fā)現,老化滲漏的地下管線跟不上城市光鮮外表的擴張和翻新;填了挖開,挖開填上的隨意整修造成種種隱患……如今,沒有人說得清,塌了十四回的道路到底是工程質量問題,是設計問題,還是有某種天生疾病,如此一來,把病因歸咎于天氣,豈不省事?
在坍塌現場,市政工程養(yǎng)護科的科長分析,塌坑是由通信井滲漏造成的,在那里勘查的通信公司人員趕緊解釋“通信管井的水不會造成這么大的塌陷。沒看到路面下有明顯的空洞嗎”?
專家們好不容易認定了是由于中原環(huán)保股份有限公司頂管施工時,造成地下土質松動,卻又很快遭到中原環(huán)保公司的質疑,因為“頂管只會引起路面下陷,不會造成大面積空洞”。
看來,要揪出讓城市道路病入膏肓的元兇真是困難。
這個問題是得好好想想了,畢竟,在鄭州最近發(fā)生塌陷的現場,已經有專家指著約二十厘米的凹陷沉降告訴大家,“這個凹陷下方很可能已形成大面積的空洞,離第十五塌不遠了!”
【選自環(huán)球網,本刊有刪節(ji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