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永玲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聽語文、說語文、讀語文、寫語文、用語文的實踐活動,是學生練“語”習“文”的“訓練場”?,F(xiàn)如今,為了豐富語文課堂內(nèi)容,大量的非語文的東西源源不斷地涌進語文課堂,充斥著語文課堂,語文課堂成了綜合課,承載了太多的非語文的東西。要把語文課真正上出源汁源味來,我想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拋棄浮華,在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同時,要讓學生充分朗讀,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蕩,喚醒童心童真。
一、語文課要有瑯瑯的書聲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加強朗讀,而且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們有這樣一種認識,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 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采用多種形式朗讀
第一,教師的范讀。范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有經(jīng)驗的教師往往把范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有較強的模仿性。教師的范讀讀的好,學生自然地加以品味、體驗、模仿,久而久之,教師的朗讀能力逐漸地轉(zhuǎn)化成學生自身的能力。但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的范讀只是引導而已,在學生受到直觀的、形象的啟示之后,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按自己的理解去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第二,表演式朗讀。表演式朗讀有兩種:一種是分角色表演式朗讀。即先讓學生讀文本里描述的情境展現(xiàn)出來,讓人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是動作表演式朗讀。即讓學生邊朗讀邊做動作,使很簡單的課文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講解就能理解;一些難理解的課文采用這種朗讀方式也變的好理解了。
第三,競賽式朗讀。學生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有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這種即時進行的朗讀比賽可以實行個人和小組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
第四,配樂朗讀。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最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與文本內(nèi)容相適應的背景音樂。
(二)邊朗讀邊想象、聯(lián)想
想象和聯(lián)想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豐富聯(lián)想和想象,努力激起學生對于作品內(nèi)在意境美的再創(chuàng)造,使文中描寫的情境像電影畫面一樣一幕幕地從學生的腦海中映出來。這樣,學生對于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就會更加深刻,就會從中受到真的啟迪、善的教化、美的熏陶。
(三)讓經(jīng)典誦讀成為課堂的“伴奏”
經(jīng)典,是能經(jīng)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jīng)得住意識形態(tài)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通過經(jīng)典誦讀,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jù)精神的制高點,它是加強記憶、行為好轉(zhuǎn)、心地向善、修養(yǎng)提高的良劑,它直接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fā)展。在經(jīng)典誦讀中,師生交流更深,心靈得到洗禮、凈化,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四)讓延伸拓展成為課堂的“余音”
由于教科書的內(nèi)容只是“引子”,內(nèi)容有限,我認為如果惟其為載體,僅它來承載提高學生學能,培養(yǎng)語文閱讀思考表達創(chuàng)造等綜合素質(zhì),難充大任,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注意拓展和知識的延伸,拓展更多的詞匯、更多的美文、更多的詩詞,讓學生的朗讀范圍更廣、更活。
二、語文課要有激蕩的情感味
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緣于學生、教師與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它牽引著人們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回到原本的精神家園,去領悟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人性的光輝。這樣的情感應源于自發(fā),出乎自然,本性樸實。
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性,關(guān)鍵在于不可只作狹隘的淺表的理解,而應當舍一功夫去鉆研文本的情脈,舍得花力氣去品味語言的情思,毫不保留的敞開愛生的情懷,不遺余力溝通互動的情意……如此踏踏實實地去做,真心實意的去做,就能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chǎn)生想象和頓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作者獨特的個性和美好的情感。
三、語文課要有率真的兒童味
我們應尊重兒童的原始的表達,讓其真情流露;應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體會其語言的真意。我們應通過文本向?qū)W生提供一個更加活躍、更為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應該自始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我們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fā)學生發(fā)展和創(chuàng)見,引領學生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天地。為此我們必須了解兒童,研究兒童,懂得兒童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凸現(xiàn)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思想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教師的喚醒、激勵中真實體現(xiàn),講出語文課率真的兒童味來。
提倡“語文味”,就是要求教師饋贈給學生更多的美的享受。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首先應是駕馭語言的高手,能自覺鑄煉教學語言,同時,對美的教學文本,要積極深入地研究、理解和挖掘。要通過品味語言去體會作品的韻味,感受作品的氛圍和意境。只有這樣,講授的時候,才能把遙遠的內(nèi)容講得親切而生動,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而易懂,把枯燥的東西講得有趣而有味。這樣的表達,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產(chǎn)生美,才能具有美的震撼。
“語文味”的提倡,并非是提倡者特意標新立異,它只是用一種很普通很明白的概念,涵蓋語文教育的性質(zhì)特征,并針對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呼喚語文教育本色的回歸。倘若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充滿了“語文味”,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享受更加廣闊而自由的精神空間,一定能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天地里,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他們的審美意識和人文素養(yǎng)也一定會因此獲得極大的提高。以平平淡淡的教學心態(tài)、清清楚楚的教學形態(tài)、扎扎實實的教學常態(tài)、輕輕松松的教學生態(tài)把學生領到無邊快樂的知識海洋,觀知識海洋的浩瀚,聽知識海洋的樂音,悟知識海洋的真諦。學生在樂學、會學、善學中,不知不覺提高思想情操,提高語文素養(yǎng),豐富文化底蘊,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