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英語教學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會說英語。 教學大綱上對“說”英語有兩種要求。一種是直接在圖片或教師的提示下說,第二種是正確流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會說英語。對于第一種的要求,我們大部分教師都能在教學中達到要求,但相對而言,第二種要求就比較難達到。老師們知道只有做到會說英語,才是真正意義上“學好英語”,而且也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效果并不好。如何讓學生會說英語,如何真正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問題呢?
在教學中我們?yōu)榱颂岣邔W生英語口頭表達的能力,絞盡腦汁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英語氛圍,比如,活動豐富的英語短劇表演、英語演講、英語歌曲學習與欣賞等,學生似乎也很感興趣,但最終都還是離不開教師或多或少的提醒和幫助,在教師的引導下才有所創(chuàng)新。那么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我認為是語言積累不足,語言實踐不足。
因此首先需要解決解決語言積累不夠的問題。
第一,培養(yǎng)良好英文朗讀習慣。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它和語文教學一樣,重在反復讀,時刻練,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朗讀是鞏固舊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培養(yǎng)學生美的語音、語調(diào)、語感的好方法。一方面我們可以分角色朗讀,另一方面還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來對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跟錄音機讀 。錄音機里發(fā)出的是純正的原版錄音,起到了糾正和培養(yǎng)學生語音語調(diào)之效。為了激發(fā)學生跟錄音機讀的興趣,除了單純跟錄音機讀之外,我在布置周末作業(yè)時,常讓學生在讀熟后,再以最好的狀態(tài)錄在磁帶上,再挑出一些讀得較好的錄音,在上課時間播放。讓全班學生認真傾聽同時點評播放錄音的同學好在哪里,該怎樣讀可以更好,這就為學生朗讀指明了方向,效果相當好。
第二,培養(yǎng)學生背誦英文的習慣。為了學生能夠?qū)⒂⒄Z脫口而出,要求學生把功能句型整句背誦,借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流利表達的基礎。因此,我把背誦每周新教的英語課文作為每周的必備作業(yè),并且要求在老師處人人過關。
第三,需要解決學生用英文實際交際的問題。
學生有了大量的背誦后,為什么還是不能張口就說?因為大量的背誦還只是輸入,沒有在實踐中進行過有效的對話,還不能說是完全掌握。我們學英語的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即使是在大量背誦的基礎上,在陌生環(huán)境中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腦海中最先出現(xiàn)的仍可能是幾個關鍵詞,而不是整句話。所以在用英文自由表達時,不知從何說起。那么,如何走進英語實際交際呢?我常常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課前3分鐘英語演講。
二是重組對話,自編小品。
三是課文表演。
第四,需要解決不能靈活表達英語的問題。經(jīng)過前面幾個步驟的訓練,學生能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對話,雖然受到文本的限制,但學生的思維已經(jīng)開始啟動,只是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果此時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說英語,他們往往會覺得無話可說,還是會出現(xiàn)冷場現(xiàn)象。那么,怎樣解決這種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呢?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常常采取下面幾種方法。
一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提問。交流通常是以信息差為基點,通過信息傳遞達到填補信息差而產(chǎn)生的。在形式上可以是問答形式,也可以是描述形式。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必須有思想的參與。因此,要引起交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問題。而我們的實際情況是學生不會提問,更習慣回答別人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情況出現(xiàn)較多,學生常常處在被動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也就被定格在“你問我答”的形式中。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現(xiàn)用的《新目標英語》,語言容量相當大。學生學完七年級上半學期后,已經(jīng)能聽懂并回答: How are you? Whats your name? What color is it? Who is she/he等,但就是不會主動提問,只能在教師要求并作提醒時才能提問。所以在后半期開始,我就將所有學過的問句整理出來,讓學生背誦,在每節(jié)課中的前5分鐘的英語演講之后,讓每組同學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力,向演講者提出幾個問題。學生學習熱情很高,每一輪中每個同學的提問他們都聽得很認真,而且會默默地記在心里。當學生學會提問后,交流時的語言量就會多一些。
二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體驗所學語言的多種運用場合。教師在課堂上會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模擬的交際情景,但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會為一項功能性語言去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如果學生沒有把思維發(fā)散開,只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去交流,永遠都無法體會用語言自由交流所帶來的快樂。如果永遠都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被動接受任務去表演,那么正如牽?;?,一但失去攀沿的墻壁就無法向上生長一樣。所以當學生學會一項功能性語言時,除了讓學生在一定情景中表演外,還要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想一想在什么樣的場合里也會說這些話,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語言的用處。只有學生自己想出來的,才是記憶深刻的,這種情況下的表演和實踐才是最有效的。比如,在教學《新目標》七年級上Unit4,SectionB,2b時,在表演完Kates room 和Tidys room 后,我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房間或爸爸媽媽的房間等。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常會使我發(fā)現(xiàn)自己思維的狹隘。他們有的說自己的房間,有的談同學的臥室……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為他們能靈活運用所學語言又搭建了一個臺階。
總之,中學生學習英語需要大量的可供模仿的目標語言輸入。在語言輸入過程中,學生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語言意義上,而不僅是外在的語言形式上,并且在這個習得的過程中要形成聽和說的習慣。而且我們應把交際語言的習得作為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手段,而非只是把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目的。這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我們要區(qū)分開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