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久以來,閱讀教學一直都不被重視,非常不利于語文閱讀價值的實現(xiàn),也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重視閱讀教學,要從多方面入手,充分發(fā)揮語文閱讀的價值,以確保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閱讀價值;審美意識;寫作能力;愛國情操;表達能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那么,如何確保高中語文閱讀價值最大化呢?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價值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一、借助語文閱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審美情趣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文本價值,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和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文本中所蘊含的美,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由于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中描繪了一幅荷塘月色的美景,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體會文本中所展現(xiàn)的美,也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借助重點句子解讀的方法,讓學生對文章中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鑒賞,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而走進作者、走進這美景。如:在讀到“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去感受當時的景色美,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借助語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難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除了學生無事可述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學生寫作素材的缺乏,詞匯缺乏。而廣泛的閱讀則恰好能解決這一問題。在閱讀中,學生可以摘錄一些好詞好句,進而用自己的語言來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但事實上,學生的摘錄僅是形式,根本不會應用或者是死板的硬套,這樣不僅不能發(fā)揮閱讀的價值,更不利寫作質量的提高,甚至這些硬套上的句子還會降低文章原本的質量。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想真正發(fā)揮閱讀的價值,就要使學生在鑒賞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還以閱讀《荷塘月色》為例,由于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通感等等,所以,在本文的鑒賞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去感受一些句子的妙處,比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該句子運用的是擬人、比喻的手法,作者即將荷花擬人化,裊娜、羞澀這兩個本來修辭女子的詞匯被拿來描寫荷花,不僅賦予了花生命力,而且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解讀過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學生還能體會相關修辭手法的應用,以及描寫手法,進而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學生還能將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比如:“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辈粌H可以用來表現(xiàn)荷花的美,還能被應用到其他事物的描寫中,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在學生不斷閱讀、積累素養(yǎng),掌握寫作手法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三、借助語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陶行知先生說過:“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每個人的本分?!睂τ诟咧猩鷣碚f,愛國這個詞匯并不陌生,但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愛國也僅是停留在書本上和口頭上,和平年代沒有真正考驗學生是否愛國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借助閱讀真正讓學生體會什么是愛國,讓學生去用心感受愛國主義精神,進而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基本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思想,深化學生對祖國的感情。
例如:在閱讀《蘇武傳》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為了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在閱讀之前,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蘇武牧羊”,并向學生展示了電視劇“大漢天子”的相關片段,目的是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感受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之后,引導學生自主翻譯,并感受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真正感受愛國主義精神并不是口頭說說,而是在面對大是大非時所做的選擇。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讓學生真正懂得愛國主義精神的真諦,從而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四、借助語文閱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表達、交際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直接價值體現(xiàn),但是,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并不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因為這不是高考的對象。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摒棄這種思想,要借助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并給學生搭建表述的平臺,進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閱讀《雷雨》這篇文章之后,由于這篇文章是戲劇的選段,故事性較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也為了給學生搭建自主表述的平臺,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講完這節(jié)課之后,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并對文本中的個人形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比如:要介紹人物的身份、背景、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以及該人物的結局等等。這樣的表述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形象,提高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率,而且學生在發(fā)表自己觀點和看法的過程中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同時,對學生的事件的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閱讀教學,從行動上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和價值,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xiàn)以及語文魅力的展示和學生素養(yǎng)的提高作出貢獻,同時也幫助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劉燕.高中語文古代經(jīng)典文本閱讀教學的價值追求[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28).
作者簡介:張雯,女,出生于1968年5月,學歷:本科,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就職學校:武漢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