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壽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脫水、降壓、神經保護和對癥治療等基礎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自擬截癱湯。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70%,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截癱湯對急性腦梗死有較好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 糖尿病 冠心病 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089-02
近5年來,筆者采用自似截癱湯結合西藥治療本院內科住院腦梗死患者60例進行臨床觀察,收到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觀察病例來源為本院內科住院腦梗死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54~78歲,平均63.5歲;發(fā)病24小時內16例,48小時內14例;神志清醒26例,意識障礙4例;完全癱瘓8例,不完全癱瘓22例;高血壓2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7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9~76歲,平均61.3歲,發(fā)病24小時內13例,48小時內17例;神志清醒25例,意識障礙5例;完全癱瘓7例,不完全癱瘓23例;高血壓26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8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
診斷標準:根據(jù)《腦血管疾病分類診斷要點和臨床療效評定標準》[1],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已排除腦出血。
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療全書》[2]結合臨床制定中醫(yī)辨證標準:氣血虧虛,瘀血阻絡證;①半身不遂;②口舌歪斜;③舌強語謇或不語;④倦怠嗜臥;⑤肢體癱軟;⑥頭暈頭痛;⑦口唇紫暗;⑧CT檢查符合缺血性中風改變;⑨舌質淡暗,苔白膩,脈沉細澀。具備其中的4項及以上者即可診斷。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者,年齡40~80歲。
排除標準:①急性應激狀態(tài)如嚴重感染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不接受服用中藥者;④中醫(yī)辨證證型復雜而無主次之分者。
對照組:①降低顱內壓:對有意識障礙、頭痛、嘔吐者,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靜滴,6~12小時1次。②控制血壓:血壓高于180/105mmHg者,口服洛汀新10mg/次,1次/日;壽比山25mg/次,1次/日,維持血壓130~150/80~90mmHg。③降低血黏度:靜滴低分子右旋糖酐。④營養(yǎng)神經:胞二磷膽堿、加鎂極化液(GIKM)等;⑤對癥治療;如抗生素控制感染、法莫替丁防治應激性潰瘍、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15天1療程,共觀察2療程。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自擬截癱湯。藥用:黃芪10~120g,桃仁9g,紅花10g,赤芍9g,當歸尾10g,郁金9g,菖蒲9g,地龍10g,川芎6g,雞血藤10g,水蛭6g。加減:血虛甚者加枸杞10g、首烏藤15g以補血;肢冷,陽失溫煦,加桂枝6g溫經通脈;腰膝酸軟,加川斷10g、桑寄生10g、杜仲10g以壯筋骨,強腰膝。用法:水煎300ml,分2次服,1劑/日。黃芪用量湯劑用至80g后改為散劑,2次/日,6g/次。
統(tǒng)計學方法: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3]》相關標準。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0級。②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89%,病殘程度1~3級。③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④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8%。⑤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
2結果
2.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全國中醫(yī)內科學會與衛(wèi)生部急癥中風協(xié)作組1986年6月制訂的中風病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評定。
2.2 治療結果 60例患者,中西藥物合用14天,基本痊愈49例,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0%。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7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表明治療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3討論
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并由此產生血管供應區(qū)腦功能損害和神經癥狀的一群臨床綜合征,血管因素、血液成分和血液動力學改變與腦梗死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目前,治療腦梗死的方法主要是溶栓、抗凝和神經保護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限制,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腦梗死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其病位在腦,與心、肝、腎、脾密切相關。歷代醫(yī)家對本病有較多論述。如李東垣認為本病的病機是“正氣自虛”。張景岳認為“人于中年之后,多有此證,其衰可知。經云人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正以陰虛為言也?!蓖跚迦握J為中風的發(fā)病機理是氣虛血瘀。綜合前人對本病的論述,結合筆者多年的臨證經驗,筆者認為腦梗死的主要病機為氣血虧虛,瘀阻腦絡。針對此病機,筆者采用自擬的截癱湯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截癱湯是在補陽還五湯的基礎上加郁金、菖蒲、雞血藤、水蛭、而成。方中用補陽還五湯健脾益氣、養(yǎng)血和血;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活血通絡;郁金行氣活血、疏肝解郁、清心開竅、清熱涼血的功效;菖蒲補血、活血、通絡;雞血藤開竅寧神、化濕開胃;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血、活血通絡之效。臨床觀察顯示,本方治療腦梗死療效顯著,總有效率達90%。可見,截癱湯治療腦梗死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腦血栓形成腦梗死,屬傳統(tǒng)醫(yī)學的腦中風、腦卒中等病范疇,是中老年人多發(fā)病。《醫(yī)經溯洄集?中風》云: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矣。凡年逾四旬,氣衰之際,或因憂喜憤怒,傷其氣者,多有此疾。中老年人多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加之情感過極、酒食過度、房事勞累,氣血更耗,氣虛則生血無能、行血不力,而致氣滯血瘀、阻痹經脈,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血互相為用,如氣不能行,血不能榮,經脈肌肉失養(yǎng)逐成本病。王清任[1]稱“因虛至瘀”治宜補氣行血、逐瘀,補陽還五湯重用生黃芪大補元氣而起痿廢為主,乃取其力專性走,牛膝通十二經絡,周行全身以助推動諸藥力,使氣足而血行,經絡通暢;輔以歸尾、川芎、桃仁、紅花活血祛瘀;地龍助牛膝通經絡之功[2,3]。僵蠶、全蝎去風藥,去風先活血,血行風自滅。本方有當歸尾、紅花、桃仁,不會引起血燥生風之弊。用西藥改善腦組織,改善代償功能,和側支循環(huán)。總之,補血活血行血,補氣理氣行氣,使氣血相互為用,陰陽平衡,恢復肢體運動、語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