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厚明
在眾多以紅軍長征為題材的革命傳統(tǒng)小說中,《草》顯得“別樣”。王愿堅巧妙設置兩條線索,通過“物線”和“人線”串起全文,使小說彰顯出別樣的效果,非常耐讀。
巧設線索,安排情節(jié)。情節(jié)是小說的構成要素之一,情節(jié)的巧設置,對小說的出彩至關重要。小說《草》在情節(jié)安排上無疑是獨具匠心的。王愿堅在講述長征途中這一感人故事時,刻意設置了“草”這樣一個物件,以其為線索串起了全文:篇首以紅軍戰(zhàn)士誤食毒草而中毒拉開帷幕,接著以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把情節(jié)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以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zhàn)士悟真理結束全文。于是,讀者的腦海中,會自覺形成一條與“草”有關的情節(jié)“彩線”:誤食毒草→細辨毒草→親嘗毒草→小議吃草。這樣寫,使得全文結構緊湊,脈絡分明。
巧設線索,刻畫人物。小說《草》著力要刻畫的,是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但是,在行文方面,王愿堅卻沒有直接從周副主席的角度切入,而是設置了一個線索人物——二班長楊光,以他的所為、所見、所聞和所感串起全文。小說特別展開楊光遭遇周副主席擔架后的“主情節(jié)”,從他的視角去寫周副主席處置紅軍誤食毒草事件的經過。如此,不僅成功折射了以楊光為代表的紅軍戰(zhàn)士的群體形象,更能把普通紅軍戰(zhàn)士眼里的領袖風采展示出來,突出表現(xiàn)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高屋建瓴的領袖風范。
巧設線索,凸顯主題。主題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文章線索的設置不僅應受到主題思想的制約,并且要為主題思想服務。小說《草》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創(chuàng)作原則。王愿堅在設置線索時,注意與主題的凸顯“掛鉤”。請看文章中首尾兩處關鍵語句——小說開頭,作者先設置了一段“引語”,其中“這里是最甜的地方”語帶雙關,含蓄地揭示了小說主題,“甜”與“草”有關,更與紅軍精神有關;結尾處,作者借周副主席議論“吃草”,再次點明主題:“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為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于是,在王愿堅筆下,“草”這一“物線”,變成了“小中見大”的利器,有力地凸顯了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