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業(yè)朝
【原文】
相如從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①,馳逐壄②獸。相如因上書諫曰: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③,捷言慶忌④,勇期賁、育⑤。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⑥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是胡、越⑦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也,豈不殆哉!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⑧之變。況乎涉豐草,騁邱墟,前有利獸之樂,而內(nèi)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塗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
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旤⑨固多藏于隱微,而發(fā)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絫⑩千金,坐不垂堂?!贝搜噪m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選自《古文觀止》)
【注釋】
①豕(shǐ):豬,這里指野豬。②壄:同野。③烏獲:戰(zhàn)國時秦國的力士,據(jù)說能舉千鈞之重,為秦武王寵用。④慶忌:吳王僚的兒子。闔閭刺殺僚奪得王位后,想殺慶忌,騎馬也沒有追到他,說明他跑得快。⑤賁、育:指孟賁和夏育,皆為戰(zhàn)國時勇士。⑥逢(páng)蒙:夏代善射者。 ⑦胡、越:指少數(shù)民族,胡指匈奴。⑧橛(jué):短木樁,這里指車鉤心。⑨旤:同禍。⑩絫:同累,指積累。
【譯文】
司馬相如曾跟隨漢武帝到長楊宮去打獵。當(dāng)時,漢武帝喜歡親自射殺熊和野豬,馳馬追逐野獸,司馬相如因此上書加以勸諫說:
臣曾聽說,事物中有的雖是同類,卻是各具特殊才能的。所以,力大的要數(shù)烏獲,談到輕捷善跑的就推崇慶忌,勇猛的必稱孟賁和夏育。我愚昧,私下認為人群里確實有這樣的人,在野獸中也應(yīng)該同樣。如今陛下喜歡登上險阻的地方射殺猛獸,如果突然遇到了兇猛異常的野獸,它一旦被逼到死亡的境地,必然咆哮反撲,向你的車駕和隨從沖來。這時,車子來不及轉(zhuǎn)過車頭,人也來不及施展駕車的技巧,衛(wèi)士們縱然有烏獲和逢蒙的本領(lǐng)也用不上,哪怕有一節(jié)枯萎的樹木和腐朽的樹樁阻礙車道,都可能成為災(zāi)難啊。這就像胡越的兵突然從車底下鉆出來,羌人和夷人緊跟在車后追趕,豈不是很危險嗎?即使萬分安全,沒有絲毫危險,但這也不是天子應(yīng)該接近的地方。
天子外出時,先清掃道路然后行走,沿著大道的正中奔馳,有時還會出現(xiàn)馬嘴上的銜鐵斷裂、車軸鉤心脫落的事故,更何況在茂密的草叢中跋涉,在山丘廢墟上奔跑,眼前有貪圖獲得野獸的快樂,而胸中卻沒有應(yīng)付突然事故的準備,遭到禍害是很容易的啊。隨便放棄天子的尊貴,不顧自己的安全,喜歡到萬一有危險的地方去尋歡作樂,臣私自以為,陛下是不應(yīng)該這樣做的。
明哲的人,在事情還沒有萌發(fā)時,就預(yù)料到它的出現(xiàn);聰明的人,在禍患還沒有形跡之前就能避開它。禍患本來大多潛伏在隱蔽之處,發(fā)生在人們忽視而沒有防備之時。所以諺語說:“家中積累千金的人,不坐在堂邊的屋檐底下?!边@句話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用來說明大的道理。我希望陛下留意并請考慮。
【評析】
說到司馬相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子虛賦》。該賦以氣勢磅礴、想象豐富、辭藻華麗而被后人譽為漢賦的代表作。正是他橫溢的才華征服了才貌俱佳的卓文君。漢武帝讀到《子虛賦》后,召其入朝為官,成為御用文人?!端抉R相如上書諫獵》是勸阻漢武帝打獵的。由這篇諫文引發(fā)的對司馬相如的評價亦是眾說紛紜。多數(shù)人認為司馬相如在漢武帝面前唯唯諾諾,文人的風(fēng)骨蕩然無存,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副奴才嘴臉。
對于如此評價,筆者不敢茍同。
首先,漢武帝雖有雄才大略,卻也不乏我行我素的霸氣存乎其間。就說大文豪司馬遷,漢武帝一直很器重,在李陵與匈奴作戰(zhàn)時,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后,僅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惹惱了漢武帝,竟受了宮刑。真是“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這話雖是秦王所說,卻道出了天子發(fā)怒的后果。人們不是常說“伴君如伴虎”嗎?那么,作為人臣的司馬相如,處處想著天子,自然順理成章,是無可厚非的。
其次,我覺得他不僅會為人,還會說話。作為天子,本應(yīng)以天下為己任,處處體恤民情,卻沉湎于游獵,文武百官只要稍有正義感,絕對痛心疾首,可為了保住烏紗,不僅不敢說,還一味地溜須拍馬。而司馬相如從關(guān)心皇上的“龍體”出發(fā),去諫阻皇上的不務(wù)正業(yè),可謂進諫高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