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昊
摘 要:有關形式名詞,特別是「の」和「こと」的區(qū)別的先行研究已經(jīng)有很多,基本的區(qū)分方法主要有:(1)依據(jù)形式名詞所表示內容是抽象的還是具體的內容進行區(qū)分;(2)根據(jù)動作的內容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進行區(qū)分。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例句,發(fā)現(xiàn)了以上兩個標準所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并加以分析。
關鍵詞:副句 主句 同時性 實現(xiàn)可能性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212-01
日語中的形式名詞「の」和「こと」的使用方法對于日語學習者而言是一個既容易又復雜的存在。說它容易,是因為形式名詞,顧名思義,就是與實際名詞相區(qū)別,可以將具有用言性質的內容名詞化,語法功能單一;說它復雜,是因為根據(jù)與「の」和「こと」搭配使用的動詞不同,相應的用法也會有些許不同,即根據(jù)共起的動詞不同,在「の」和「こと」的選擇上也各不相同。例如:
(1)世界に平和が訪れるの/ことを期待する。
根據(jù)先行研究的分類標準,這句話中用來對“和平到來”進行名詞化時,使用「の」和「こと」都可以,并沒有什么差別。本文中筆者將針對這類情況,即既可以使用「の」也可以使用「こと」來進行名詞化的情況,找出是否存在一種規(guī)則,可以判斷使用更合適「の」還是使用「こと」更貼切自然。
1 先行研究
在大多說的先行研究中,都有關于「の」和「こと」在使用方法上的區(qū)別。當形式名詞所表示的內容為“抽象內容”的時候,只能使用「こと」,反之,為“具體內容”時,則只能使用「の」。(久野 1973)
Josephs在其1976年發(fā)表的文章中久野的描述進行了補充,即使用「の」時一般表示“direct”(直接內容),而「こと」則表示“indirect”(間接內容)。
可是,僅僅依據(jù)以上的說明,筆者認為還不足以涵蓋形式名詞「の」和「こと」的全部用法,因此,本文將通過實例來再次觀察和分析作為形式名詞的「の」和「こと」的用法。
2 「の」和「こと」在句中的特征
在兩用句,即「の」和「こと」都可以使用的句子中,包含著「の」專用句(只能使用「の」來使用言性質的內容名詞化的句子)和「こと」(只能使用「こと」來使用言性質的內容名詞化的句子)專用句兩種句子的特征,所以在表達時,使用哪一個形式體言更合適更貼切便成為了需要探討的內容。
2.1 「の」專用句
根據(jù)先行研究的標準,選取以下兩個「の」專用句的例子:
(2)田中は花子がタクシーに乗るのを見かけた。
(3)春子は父が來るのを待っていた。
這兩個例子中只能使用「の」來使動詞名詞化,因為他們名詞所標示的內容分別為「花子がタクシーに乗る」和「父が來る」這種具體的內容,如果使用「こと」的話就會顯的很不自然。同時,由于「見かける」和「待つ」所表示的內容都是動作直接的對象,所以根據(jù)Josephs的分類方法也可以很明確的區(qū)分該使用「の」還是使用「こと」。
這樣,我們就可以總結出這些例句中3個特征。
①主句和副句所描述的事情是同時發(fā)生的。
②例(2)中副句的內容是現(xiàn)實的事情。
③例(3)中副句的內容雖不是現(xiàn)實的事情,但是實現(xiàn)的可能性很高。
所以,不難看出,「の」專用句中副句的內容不一定是現(xiàn)實事物,但是副句和主句一定是同時發(fā)生的,這就是「の」專用句的一大特征。
2.2 「こと」專用句
根據(jù)先行研究的標準,選取以下兩個「こと」專用句的例子。
(4)先生に花子が病気になったことを伝えた。
(5)彼には罪がないことを信じている。
這兩句中只能使用「こと」的原因如果僅僅用副句內容是“抽象的”來解釋還不是太充分。特別是例(4)中副句「病気になった」,很明顯是具體的內容。這樣的情況下,由于「伝える」「信じる」都不是直接能夠感覺到的,用Josephs的“indirect(間接的)”區(qū)分方法就可以很清楚的解釋了。
從上面的例句中我們可以清楚的比較出「こと」專用句與「の」專用句的區(qū)別。
①副句和主句所描述的內容不是同時發(fā)生的。
②例(4)中的副句內容是現(xiàn)實的事情。
③例(5)中的副句內容不確定是不是現(xiàn)實,也無法判斷會不會實現(xiàn)。
在「こと」專用句中,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副句和主句的內容一定不是同時發(fā)生的事情。
以上分別列舉了「の」和「こと」的專用句,從中看出了兩種專用句的區(qū)別和只能使用「の」和「こと」其中之一來使用言性質內容名詞化的原因。簡而言之,主句和副句內容同時發(fā)生應使用「の」,反之則只能使用「こと」。
2.3 兩用句
兩用句是指既可以使用「の」又可以使用「こと」來使用言名詞化的句子,例如:
(6)田中は花子が帰ってきたの/ことを喜んだ。
(7)父親は春子が留學するの/ことを許した。
從例(6)、(7)中也可以看出它們的特征。
①例(6)中主句和副句的事情不確定是否同時發(fā)生,但例(7)中主句和副句的事情不可能同時發(fā)生。
②例(6)中副句的內容是事實發(fā)生的事情。
③例(7)的副句內容雖然不是事實,但是存在實現(xiàn)的可能性,可能性的高低同樣無法判斷。
以上的三個特征中,由于例(7)的主、副句不是同時發(fā)生的,所以不能只用“是否同時發(fā)生”這一標準來選擇是用「の」還是「こと」。與此同時,例(6)的特征①和例(7)的特征③,用兩種選擇方法都可以進行解釋,所以這樣的情況一般認為不是應該選擇使用「の」還是「こと」的問題。
3 結語
由以上列舉出來的例句并對其觀察之后,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的結論。
首先,專用句中的主、副句如果是同時發(fā)生的事情時,就只能使用形式名詞「の」,不是同時發(fā)生時則只能使用「こと」。同時,不論專用句中的副句內容是否是現(xiàn)實的事情,都可以依據(jù)“同時性”這一標準進行「の」和「こと」的選擇。但是,在兩用句中,光是依靠“是否是現(xiàn)實”和“同時性”兩個標準也無法判斷應該使用「の」或是「こと」。
其次,關于副句內容不是現(xiàn)實這一情況,特征③中成為現(xiàn)實的可能性大小也應該被注意。也就是說,副句中的內容成為現(xiàn)實的可能性高的話就應該使用「の」,否則就要使用「こと」。
參考文獻
[1] 橋本修.補文標識「の」「こと」分布に関わる意味規(guī)則[M].國語學,1990.
[2] 久野暲.日本文法研究[M].東京:大修館書店,1973.
[3] 魏萍.關于補句標志「の」和「こと」的相互置換—— 非動詞謂語動詞句的主格位置[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4).
[4] 山本英一.認識の様態(tài)と補文標識.言語學の視界[M].大學書林,1987.
[5] 尾野治彥.小說における補文標識「の」「こと」の使い分けについて[J].日本語科學,2004(15).
[6] 馬瑩妮.關于形式名詞「もの」與「こと」的辨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