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靜軒
林中散步
我住的房子在馬路邊,但是四周是茂盛的綠野,接通著森林。下雪的時候看不見草坪,卻能看見白雪上鮮明的動物爪印,一直延伸到森林方向。我看見黑褐色的松鼠,蓬松的大尾撐托輕巧的身子,抱著松果躥到樹上。我看見一只野兔,豎著大耳朵,警惕地看著我,我一踏步它就轉(zhuǎn)身向樹叢蹦去。我看見兩只野鹿,仔細地低頭尋找剩下的果子,就像畫作中松下的仙鹿。一次我獨自在大馬路上走,一只動物狂風一般從身后沖過馬路跑向森林,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野鹿。我還在圖書館門前邂逅過海貍先生,瞪著紅色眼睛,散發(fā)有些怒色的冷光,大概是我擋道了,然后霸氣地扭過頭去,一搖一擺地消失在灌木叢。秋天的時候南飛的加拿大天鵝現(xiàn)在又飛回來,它們的樣子呆萌,伸長脖子眺望一會兒遠方,又縮回低頭耐心地找食物。
遇見這么多動物,倫敦的森林自然對我吸引力極大。當天氣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就是不下雪的時候,我都會去森林散步。天空總是澄凈得沒有一絲雜質(zhì),幾道飛機的滑痕如同白色的帶子掛在天際。沿著樹木掩映的小徑走進森林,林中的小木屋如同童話一樣閃耀,冬季可以看見屋檐上結著冰棱。積雪厚的時候,需要找準位置踩下去,才不會摔在雪堆里。一步一挪地跨進森林深處,有一處景觀有些駭人:一尊兩人高的耶穌雕像,釘著木質(zhì)十字架,倚靠在一棵大樹上。旁邊是兩個捧著花束的仙女像。這儼然是個祭壇,還豎著刻了禱文的石碑。穿過灌木叢,即可見一片廣闊的原野,沒有一棵植物生長,若在中國應該是被好好利用的莊稼地吧。冬天的時候站在原野上,微弱的陽光照著寂寥的影子,眼前只有一片純白。森林的小路是通往Brescia另一個學院的天主教堂的,教堂前飄揚著一面大楓葉旗。
簡單,干凈,孤單地行走,積了又散的雪,等了六個月的春天,我看到她笑盈盈地來了。脫下厚厚的冬衣,我愉悅地享受在四月的春光里。
寫作中心
寫作中心位于圖書館的小閣樓,旁邊隔著玻璃窗的就是特瑞莎的辦公室,她是中心的負責人。寫作中心有四個輪值教授,包括特瑞莎,以及一個學生輔導。教授皆是年過半百,頭發(fā)花白,戴著老花鏡,極其艱難地盯著密密麻麻的論文頁找錯誤。學生輔導大概是研究生,看上去相當機靈,總能在一兩秒內(nèi)指出文章的邏輯錯誤并陳述理由。我有一次拿著2500字的論文給她改,一個小時之內(nèi)就被整理得清清爽爽,她笑稱這就是編輯的工作呀。去寫作中心前需要在電腦上預約,只要是原創(chuàng)的作品,都會被一絲不茍地修改,包括每個標點。我的論文堆積如山,加上GRE作文的壓力,大致每個星期都去一次,它也是我最愛光顧的地方。
四個輪值教授的日程基本是隨機的,不過我去久了就知道規(guī)律。特瑞莎一般在星期一和星期五,我打心底里不喜歡她改,因為她總是大致看一遍然后“唰唰唰”地提出若干問題,改完即是面目全非,而其他教授則是耐心地一句句地看,就是修改段落位置也是謹慎再謹慎。
我曾經(jīng)拿著用一個小時寫的兩篇GRE文章給一位女教授看,她感慨GRE測試的已不是寫作能力,而是打字速度和反應能力。她時常嘉許我有勇氣去參加這樣的考試,她的感慨和鼓勵在我那段艱難日子里給了我安慰。有一次我拿著一篇批評CNN對中國歌手崔健和春晚的報道有些偏離事實的文章給一位男教授看,教授看完神色凝重,小心地提出這篇批評文可能太過偏激。于是我回去憋了很久將論文口氣改頭換面,又來了一次寫作中心。這次是一位女教授,她看完挺滿意的,還和我探討中國的開放程度,并說她看到這么多中國留學生,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會更強大更開放。
后來我完成了所有論文,考了GRE,雖然作文分仍不是特別高,但是已經(jīng)有巨大進步。我深深地感謝寫作中心,這也是在國內(nèi)未曾遇到過的。
圖書館還有一個搜尋資料中心,也有一個老師十分熱心,每次都耐心地教我使用西安大略大學十多個圖書館的資源。圣誕節(jié)的時候她見我天天混跡圖書館,還獎勵我一張星巴克的熱飲卡。
休倫食堂
從西大走過一座地下橋,就可以看到一塊顯眼的休倫食堂招牌。休倫食堂不大,窗口菜式固定。主要的大廚是一個意大利人,常常穿一身專業(yè)廚師服,戴一個高高的白帽子,站著做比薩。三四個窗口大概供應沙拉、三明治、漢堡、薯條之類,另有一個窗口每天都換著菜單,但是大同小異,都是極易發(fā)胖的西式套餐,有時候是意大利的pasta,有時候是希臘的烤肉串,有時候是印度的咖喱。春節(jié)那一陣還推出中國菜肴,不過春卷是甜的,米飯是硬的。
休倫食堂經(jīng)理是一個戴著茶色眼鏡的矮個女人。我在開學的時候遞了份簡歷申請食堂兼職,結果在第二學期收到邀請,不過我第二個學期實在忙不過來就拒絕了經(jīng)理的好意。經(jīng)理有時候會充當收銀員,不過一般是一位60歲上下的瘦小的大媽和一位有些壯實的大媽收錢。瘦大媽每次刷完卡總是試圖讀每個顧客的名字,“Thank you, Jingxuan”。我的名字拗口又長,外國人一般不會發(fā)“u(屋)”,可是大媽執(zhí)意讓我教了好幾遍,然后特別驕傲地說著我的名字。那個壯實大媽就不一樣,她總是一臉微笑,友好得有些假,然后祝你有美好的一天,帶著有些夸張的音調(diào),叫人只好情愿或不情愿地回應“你也是”。
早餐窗口經(jīng)常是四個女服務員輪流值班,其中有一點齙牙的是個兼職的學生。她們可以為顧客現(xiàn)場做法國吐司,一種蘸著蛋黃煎過的吐司,荷包蛋,幾分熟都可以,還有pancake,蘸著加國的楓漿會很可口。一個胖胖的小伙子會現(xiàn)場做漢堡,最喜歡的是培根芝士漢堡,又酥又脆。有一次一個素食主義者來點漢堡,要求只在面包里放生菜,他聽了對那哥們兒“唉”地長嘆一聲,似乎為做不出美味的漢堡感到惋惜。至于三明治,最優(yōu)惠的時候是在周末吃,因為周末有一個男學生兼職做三明治,放的金槍魚量是別人的兩倍。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Carol奶奶,她今年70了,經(jīng)理提高薪資不讓她退休并且答應她工作時間自由安排,因為她做的炒菜深受學生歡迎,可以說成了休倫食堂打頭陣的招牌。每隔一個星期她都會換一批醬料,這里有各式醬料,比如ketchup,teriaki,garlic honey。外國人喜歡選一些蔬菜然后放滿滿一勺醬料炒,炒熟后(有時不熟)放在煮好的面條或米飯上。米飯不用電飯鍋煮,有時候像生米。蔬菜的種類齊全,隨便放多少量都是一樣的價錢。剛開始我不會說各種蔬菜的英文名,于是總是說每種蔬菜都要吧。后來我問Carol怎么說,她很耐心地教我每一種蔬菜的名字。我們的友誼就這樣建立起來了。我會教Carol如何燒中國菜,怎樣放色拉油、醬油和鹽。有時候我偷偷帶去一些中國超市買的醬料包,她會調(diào)皮地眨眼示意我不要告訴別人,然后小心翼翼地為我燒特制的“中國菜肴”。后來奶奶看到我總是要親自為我燒菜,即使是在她的休息時間。
“你過得好嗎?”“你忙嗎?”這充滿關心和善意的只言片語,在異國他鄉(xiāng)里為我?guī)砹撕芏鄿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