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帥良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我國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世稱朱子。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弘揚儒學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學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軍”(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南康鎮(zhèn)),在廬山唐代李渤隱居舊址重建“白鹿洞書院”,親自講學,制定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學規(guī))》。這份學規(guī)充分體現(xiàn)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國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成為了南宋以后中國封建社會700多年書院的教學模式,是眾多教育學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據(jù)。
《白鹿洞書院揭示(學規(guī))》正文如下: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于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右為學之序。
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于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
右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接物之要?!?/p>
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的第一條明確了教學的目標和宗旨。開篇講到中國古代圣賢堯、舜任命契擔任司徒,教化百姓做人的故事,其所教內容即“五教”。說的是“父子之間要有親情,君臣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有區(qū)別,長幼之間要有次序,朋友之間要講誠信”。古人認為,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是構成社會最重要的五種人際關系,稱為“五倫”。學生要學的就是學會理解和處理好這五種人際關系,知道如何做人。其內容與 “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的封建思想是不能互畫等號的,即使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仍具有深刻的學習意義。同樣我們對“五教”的內容也應當與時俱進并作廣義的理解,即:“人與人之間遵守基本的倫理準則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世上最親的關系莫過于父母與子女的血脈之情;工作中上下級相處應合乎禮法和道義的要求;丈夫與妻子性別不同,角色和責任不能錯亂;兄弟姐妹之間要做到敬長愛幼、長惠幼順;朋友間的相互交往應誠實守信?!?/p>
朱熹的教育指導思想,就是力圖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維護社會秩序、遵守倫理道德的人,再用自身言行舉止影響其他社會成員,從而達到社會穩(wěn)定和諧。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應當努力成為能為國效力的好干部、為民服務的好公仆,為企業(yè)盡職工作的好員工,對家庭負責的孝子孝女,能當好模范丈夫賢惠妻子,同時成為他人值得信賴的朋友。
學規(guī)的第二條,提出了熟讀精思、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以“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作為治學之序,并指出學習道理的目的是為了在生活中去踐行道理,致知力行,知行合一。其后列出的“修身之要”“處事之要”“接物之要”,都是“篤行之事”,皆屬實踐范疇。朱熹認為,人的認識不能脫離實踐,實踐能提升人的認識,“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這個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學規(guī)的第三條,是教育學生如何處事、接物、修身、養(yǎng)性。強調“言必忠信,行必篤敬”,即要求學生要忠實地踐行在書院所接受的教誨,說話忠厚誠懇守信,行為敦厚恭敬謹慎?!皯头拗嫌w善改過”,意思是克制忿恨,抑止奢欲,改正錯誤,發(fā)揚善行,讓學生養(yǎng)成儒雅的習慣,成為有涵養(yǎng)的人?!罢湔x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語出《漢書·董仲舒?zhèn)鳌?,意思是仁人君子只講求道義,不圖謀功利。朱熹認為,教育的宗旨只有一個,就是要實行做人教育,而不是將教育視為追求個人功利的手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笨梢?,古今歷史上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反對功利主義教育的?!凹核挥?,勿施于人”出自《論語·顏淵第十二》,即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想做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的身上。這個原則發(fā)展到現(xiàn)代,就是要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的意思。一個人要辦什么事,說什么話,首先要換位思考,假如自己站在對方的處境,將會怎么樣?這樣思考問題,就可能使問題得到比較正確的處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孟子·離婁上》,意思是如果自己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預期的成效,遇到了挫折和困難,不應怨天尤人,而是應該自我批評、自我反省,多從自身查找原因。
學規(guī)明確了教育的目的,闡明了教學的過程,提出了修身、處事、接物的基本要義和準則。雖然這些內容在儒家的《論語》《孟子》《禮記》等典籍早已出現(xiàn),但是把它們匯集在一起用學規(guī)的形式予以固定,形成較為完整的書院教育理論體系實屬首創(chuàng)。作為朱熹教育思想的代表,《白鹿洞書院學規(guī)》具有世界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當我們用現(xiàn)代的眼光品讀這份學規(guī),那些古圣先賢的光芒,會穿越千年時空,照耀當下,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作者單位:江西省教育考試院)
責任編輯:鄧 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