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木蘭”,姓魏,而不是姓花。關(guān)于術(shù)蘭的歷史傳記,元朝的時候曾經(jīng)有過文獻記載。元代侯有造的《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中說:“將軍魏氏,本處子,名術(shù)蘭,亳之譙人也。世傳: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
侯有造留下的這篇文獻,把木蘭稱為將軍,而且說明了木蘭姓魏,是安徽毫縣人。侯有造的這篇文獻記錄的木蘭的結(jié)局有著濃郁的悲劇色彩:木蘭從軍凱旋之后,皇上知道了她是一個英姿灑脫、亭亭玉立的女子時,非要納她為后宮的妃子。木蘭“以死誓拒之”,皇上大怒,以“勢力加迫”,木蘭便以自殺來對抗強大的皇權(quán)。她自殺之后,皇上追封她為孝烈將軍。
而木蘭被稱為“花木蘭”,和明朝大才子徐渭有關(guān)。徐渭寫過一組雜劇名叫《四聲猿》,其中的一個劇本叫做《雌木蘭代父從軍》,寫的就是木蘭的故事。劇本寫的是木蘭姓花,芳齡17歲。當時,黑山的賊首豹子皮造反稱王,魏國天子下令征兵?;咎m的父親年老體衰,無法從軍打仗,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參軍。在戰(zhàn)斗中,花木蘭英勇頑強,親手活捉了賊首豹子皮,皇上封花木蘭為尚書郎,還念其參軍征戰(zhàn)多年,讓花木蘭還鄉(xiāng)省親,休息三個月?;咎m回到家里之后,露出了女兒家的本來面目,司行的戰(zhàn)友才知道她是一位女性。于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一下子傳揚開來。由于這個劇本被戲班子到處演出,在民間影響非常深遠,所以,人們都認為木蘭姓花,就把木蘭稱為“花木蘭”了。
(《廣西老年報》霍小衛(wèi)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