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香
豆豆入園兩周了,對幼兒園由最初兩天的稍有不適轉為現在的喜歡,過程十分平順,沒有哭鬧,沒有不情愿,有的只是成長和欣喜。昨晚睡覺前還自己念叨著:“明天要上幼兒園,要早點睡覺哦?!?/p>
這一切,要歸功于我們家所做的各種提前準備。
入園前:花仙子也上幼兒園
入園前一個月,我就開始給他講我編的《花仙子的故事》。故事里,花仙子像個小精靈一樣在幼兒園玩耍、工作。那時已經定了幼兒園,所以我盡可能詳盡地向豆豆介紹那家園的情況與課程內容,比如做手工、做花卷、畫畫、戶外玩耍等等。
我將故事講得生動有趣,豆豆在反復聽故事的過程中,對幼兒園也有了認識。當我們開始試讀親子班時,豆豆興奮壞了——因為他發(fā)現,熟悉的花仙子的故事竟然就發(fā)生在他的幼兒園里!
入園儀式:我是大孩子了
臨近開學,我們開始準備入園所需物品,杯子、牙刷、被子、枕頭……東西很多很雜,但每一樣我都讓豆豆自己參與決定。
入園前一晚,我們在家庭會議上,當著豆豆的面,詳細地討論了豆豆幾點上學幾點放學、誰接送、怎么去、上學時爸爸媽媽都在忙些什么等問題,給豆豆傳遞了一個特別清晰的信息,那就是:
上幼兒園只是一天中一段時間發(fā)生的事,晚上媽媽一定會接他回家。
開完會,我們舉辦了一個入園儀式,慶祝豆豆從此成為幼兒園的小同學。吹滅蠟燭的那一刻,豆豆超級自豪地說:“以后不許叫我小豆豆,我是大豆豆啦!”
入園第一天:幸福的離別
入園當天,我跟著班車送豆豆到幼兒園。告別時,豆豆很不理解:“為什么以前你可以在幼兒園和我一起玩,今天卻不行呢?”
我盡量平靜地跟豆豆解釋親子班和正式班的不同,豆豆聽完后有點難過,又有點興奮。我倆在各自的糾結中說了“拜拜”。
豆豆第一天上幼兒園,我很不習慣,一整天都很失落。但在接豆豆回家后,我克制住情緒,要求自己如往常一樣待他,并沒有抱著他親或者告訴他自己有多想他,只是耐心地聽他講白天發(fā)生的事情,像往常一樣全然陪伴。那天晚上我發(fā)了一條微博:“孩子放學后,我發(fā)現最難的不是陪伴孩子,而是不問孩子是不是想媽媽,不告訴孩子自己有多想他!”
有些媽媽把入園看成生離死別,送去上學時,依依不舍;回家時抱著孩子親來親去,訴說自己的思念。她們以為這是在愛孩子,實際上這對孩子是一種誤導。要陪伴一個孩子度過入園焦慮期,首先,媽媽自己得度過焦慮期。正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所說:人害怕的往往不是分離,而是沒有準備好說再見。當我們自己準備好了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就準備好了。
入園焦慮期:媽媽陽光,孩子燦爛
入園前幾天,豆豆反復問我:“媽媽,我什么時候就沒有媽媽了?”“我上中學了還有媽媽嗎?”“我老了是不是就沒有媽媽了?”豆豆問這些問題,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認媽媽是不是會一直和自己在一起。所以不管他問多少遍,我都會告訴他:“媽媽會一直和你在一起,什么時候只要你需要,媽媽都會陪在你身邊?!?/p>
剛入園的孩子,多少都會有分離焦慮,可能會莫名其妙大發(fā)脾氣,無理取鬧,這都可以歸為釋放壓力、療愈自己獨自面對新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傷。作為父母,尤其是孩子的第一依戀人——媽媽,一定要好好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焦慮期。比如入園第三天晚上,豆豆忘了把玩具帶回家,哭了好幾個小時,這個過程我一直耐心地陪著他,因為我知道,看起來是哭鬧,但這哭鬧能讓豆豆的入園焦慮得到一次很大程度的釋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