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9月20日新華網報道,晚下班、晚睡、晚結婚、晚生育……有這樣一群“晚點族”,面臨生活和工作的重壓,他們不斷推遲人生計劃,使人生進程一再晚點。采訪中專家坦言,不少30歲左右在城市奮斗的白領一族面臨生活重壓,又因正處事業(yè)上升期而成為了“晚點族”,但這也是許多人的無奈之舉。
所謂心理桃花源,就是說, 雖然當下是加急時代,競爭激烈、節(jié)奏很快,物質主義目標很扎實,但生活的終極目的不是錢,不是加薪,而是幸福感、趣味感、愉悅感和內在快樂,注重物質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將生活樂趣、分享交流、開放通達、性情豁達當做重要發(fā)展目標,打造“精神或心理桃花源”,得到較大的社會認同感和人生價值感。這種物質、精神雙重發(fā)展,才是一種幸福而有意義的發(fā)展。
這一點,我們應學學有些國家的悠然的生活態(tài)度,比如希臘人,就是有再多的掙錢機會,只要到了休假時間,也會毫不猶豫扔下忙碌應酬和賺錢,給家人和自我制造更多的心理幸福和悠然情調。中國古人也很注重建造這種 “心理桃花源”,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就是最好的寫照。
遺憾的是,現(xiàn)代人尤其是年青人的發(fā)展,太注重看得見的物質財富,而對于內在的心理財富等經營卻有所忽視。就像前文中的“晚點族”,他們之所以選擇晚點,就是將事業(yè)和薪水放到了人生的最高處,太將單位的發(fā)展、創(chuàng)富和前程當回事了,而忽視了還應為家人朋友、心理桃源,留下充分的正能量和健康氣息,留下舒緩而有節(jié)奏的生活。當這種急功近利的模式,沉淀到潛意識,就容易扔掉生活情趣,在心理上封閉自己,將朋友和親人拒絕到“心門”之外,形成心理上的天馬行空、獨來獨往、陰暗潮濕。就容易形成可怕的發(fā)展負面影響,比如快樂心態(tài)會減少,再比如,容易罹患各種心理疾病或心理亞健康?!俄n國經濟》中有一則名為《疲憊的中國,加班現(xiàn)象蔓延,每年60萬過勞死!》的消息說,中國已成為全球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人均勞動時間已超過日本和韓國。過勞成為中國勞動者的家常便飯,以致于“睡不著”已成為當下中國的普遍問題,有兩到三成年輕人有睡眠障礙。“睡不著”作為人體健康系統(tǒng)的一種自我保護,就是“情緒亞健康”的疾病信號預警,是社會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種警示。
如果說“丁克家庭”屬于所謂的精神時尚的話,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晚點族”,就應該屬于不折不扣的生活另類了,為了所謂的事業(yè)和發(fā)展,將最應該擔當?shù)呢熑?,傳播生命的責任都忘了,將最應該分享的生活樂趣,天倫之樂、與孩子相處的甜蜜都忽略了,而寧愿成為機械化的“工作機器”。這種所謂的成功的還有什么實際和幸福意義呢?因為沒有人替自己分享。
廣闊社會需要指點江山的事業(yè)奔放,更需要豁達的心理飛躍。首先,事業(yè)再忙,也應該竭盡所能為自己打造一個精神桃源,打造一種身體和精神同步和諧發(fā)展的新模式,為家人和朋友預留充分的正能量和內在關注,給朋友和情趣更多的時間和交流機會。其次,企業(yè)管理文化也應該超越冰冷的僵化和死板管理,多一些人情味,增加友情互動,為員工創(chuàng)造一個“單位桃花源”。其三,家人和朋友對“晚點族”,盡可能多一些互動和勸說,迫使他們走出封閉模式,打造更多有意義和有價值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