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軍
川端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掌上小說、小說、散文、雜文、文藝評論等。在川端文學中,掌上小說容易被不少人忽視甚至淡忘,實際上卻是最能體現(xiàn)川端文學風格的一部分。川端文學研究家長谷川泉先生說:“川端的掌上小說是川端文學的重要道標”,“叩開川端文學之門的鑰匙不是《伊豆舞女》,而是掌上小說”。川端康成創(chuàng)作掌上小說的過程從大正10年(1921年)一直延續(xù)到昭和47年(1972年),由此可以看出,川端掌上小說的創(chuàng)作是與其整體創(chuàng)作相始終的。川端康成的掌上小說創(chuàng)作歷時51年,對于掌上小說有關(guān)時代的劃分,松坂俊夫以川端的作家生涯為分界線,在《掌上小說一研究之序章》中做了最初的嘗試。包含松坂后來的增補修改,按照松坂的想法:第一期從大正10年到昭和10年,計140篇;第二期從昭和18年到31年,計19篇;第三期從昭和37年到47年,計16篇。這種時期劃分同川端的整體創(chuàng)作是一致的。不言而喻,川端文學中的美學思想也會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和滲透在其掌上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川端掌上小說可謂川端文學中最閃光的部分,意義深遠而又重大。深入探討川端掌上小說,是全面把握川端文學的必要。
川端康成掌上小說便捷輕靈、內(nèi)容凝煉、意境含蓄,構(gòu)思精巧,語言簡潔。作品人物紛繁復(fù)雜,女保姆、偷東西的少女、藝妓、女藝人、乞丐、賣身的少女、筑路勞工、撿破爛的、代筆人、窮學生、窮畫家、舞女、女演員、少男少女等等,都是川端的關(guān)注所在。他從細微處剪影式地反映生活在社會底層各種人物的側(cè)面,多角度地展現(xiàn)了社會人群的低吟,美麗感人的形象蘊涵著一股難言的哀傷與憐憫。
川端康成文學是建立在東方美、日本美的基礎(chǔ)上,與他對東方和日本的傳統(tǒng)的熱烈執(zhí)著是一脈相通的,主要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的“物哀”“幽玄”與“風雅”等美意識。正如瑞典科學院常任干事安達斯·艾斯特林在授予川端康成諾貝爾文學獎時的頒獎詞中所說:“他忠實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并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tǒng)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里,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贝ǘ死^承了日本古典傳統(tǒng)的“物哀”,這構(gòu)成川端康成文學的一大特征。川端文學繼承和弘揚了平安朝以《源氏物語》為中心形成的“物哀”美,并在現(xiàn)代生活中進一步發(fā)現(xiàn)了鮮活的“物哀”美,使其得以傳承。品味川端掌上小說,也不難發(fā)現(xiàn)“物哀”“幽玄”“風雅”等日本傳統(tǒng)美學沉淀于深部,而其中“物哀”最能代表他的文學基調(diào)?!八^‘知物哀是指對物的情趣之心,亦或物之心能夠加以辨別、理解之心。既是遇到悲傷的事情,可以不顧及別人的目光而哭泣之心,不需要自我控制而對對象物的反應(yīng)之心。作為理解物的情趣之心而被捕捉,實際上就是對物的本質(zhì)的真實認識。”川端在掌上小說中塑造了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以“知物哀”為基礎(chǔ),對“物哀”做了出色的表現(xiàn),包含了悲哀、同情、感傷、可憐、愉悅、凄美等諸多真實感動,令讀者在復(fù)雜而多趣的情境中感悟人生的真諦。
一、川端康成在現(xiàn)代生活中發(fā)現(xiàn)“物哀”
從《古語拾遺》中古代原初歌謠中的“阿波禮”來考察“物哀”一詞的詞源。“阿波禮”釋義為“一切喜怒哀樂有感于心而發(fā)之聲”,并賦予它以一種特定的感情內(nèi)容,可以用“哀”字標出?!鞍А钡母袆訉ο螅粌H限于人,也可以是自然風物。平安時代,“哀”向“物哀”轉(zhuǎn)變,意味著由最初的感動意義進展到特殊的觀照意義和情趣意義。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完成了從“哀”到“物哀”的演進,但是紫式部卻沒有明確提出“物哀”的文學理論。學者們基本上認為“物哀”是由江戶時代國學大家本居宣長提出的一種文學理念。即“物の哀れ”,世上萬事萬物,看在眼里,聽在耳里,放到心中來品味,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日本學者久松潛一將“物哀”的性質(zhì)分為感動、調(diào)和、優(yōu)美、情趣和哀感五大類。他認為其中最突出的是哀感。由于有了這五大類的不同性質(zhì),就需要有“物”來限定其內(nèi)容的性質(zhì)?!啊锟梢允侨耍梢允亲匀晃?,也可以是社會世相和人情世故。總之,是將現(xiàn)實中最受感動、最讓人動心的東西(物)記錄下來,即《源氏物語》是在接觸‘物即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寫出來的,而不是憑空虛構(gòu)出來的。這樣,‘物就成為感動的文學素材,創(chuàng)作始終是以‘物為基礎(chǔ)的。但是,創(chuàng)作不是單寫‘物本身,而是寫觸‘物的感動之心、感動之情,寫感情世界。而且其感動的形態(tài),有悲哀的、感傷的、可憐的、也有憐憫的、同情的、壯美的。也就是說,對“物”引起感動而產(chǎn)生的喜怒哀樂諸相。也可以說,‘物是客觀的存在,‘哀是主觀的感情,兩者調(diào)和為一,達到物心合一,哀就得到進一步升華,從而進入更高的階段?!笨傊?,是從心底對對象物感到悲哀、憐憫、憤懣、愉悅、親愛、同情等等純化了的真實感情。
川端康成年幼時起就非常喜愛日本的古典文學作品,他在古典作品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短篇?!澳贻p時讀過的古典文學還是朦朧地留在我的腦海里。色調(diào)雖然淡薄,卻也感染了我的心,就是閱讀當代文學作品,有時我也感受到千百年以來的日本古典傳統(tǒng)在我的心中旋蕩?!痹谑稣f自己受到《源氏物語》的影響時,他說:“由《源氏物語》集大成的王朝時代的美,成為后來日本美的源泉”,“深深滲透我的內(nèi)心”,是精神上的“搖籃”。日本文學從《源氏物語》以來形成的獨特的美學傳統(tǒng),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學的根基。這“對于我們創(chuàng)造和鑒賞今天的文學是很有裨益的,或者將成為一種內(nèi)蘊的力量”。在大正13年3月向東京大學遞交的畢業(yè)論文《日本小說史小論》中就看到了這一點。川端在同一個《小論》以及同年12月26日《時事新聞》中發(fā)表的《文藝寸言 短篇小說之祖》中,針對普通認為短篇小說之祖為堤中納言物語、今昔物語、宇治物語等的諸家學說,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川端認為短篇小說之祖當屬《枕草子》中的數(shù)篇章節(jié)。沉浸在古典文學世界里,使川端忘卻痛苦,不再孤單,從中汲取了豐富的文學營養(yǎng),對他的整體創(chuàng)作風格都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川端康成在探索日本文學之美的漫長道路上執(zhí)著前行,立足于傳統(tǒng),適當運用現(xiàn)代主義的技法,著力發(fā)掘日本文學中最深層次的美,他的作品不愧為“堅定地立足于日本的傳統(tǒng)而開出的燦爛的文學花朵。”在川端文學成就中,為數(shù)150篇左右的掌上小說,構(gòu)成了又一道別有情致的風景線。掌上小說營造出了一種淡淡的哀愁、感傷、夢幻的東方色彩,這一獨特的“物哀”美意識會吸引著眾多的讀者來細細品味它、發(fā)掘它。endprint
川端不是單純模仿古典文學中的“物哀”,而是以他從閱讀古典文學中獲得的“物哀”美意識,體察他自己所處時代的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物哀”。有人將古典之美當成化石,川端康成卻不那么看,甚至可以說,在他心中,《源氏物語》也好,《枕草子》也好,都不是“古典”的,而是活生生的,是他真實可感的,“物哀”的世界就是現(xiàn)實的世界。世界不會因為有了高樓、近代化的教育制度、汽車……就失去“物哀”,恰恰相反,這些東西都可以成為“知物哀”的對象或“物哀”美的來源。
二、“物哀”之情與“物哀”的世界
葉渭渠在《日本文學思潮史》中論述到:“從《源氏物語》的整個題旨聯(lián)系來看,“物哀”的思想結(jié)構(gòu)是多層次的,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第二個層次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tài)、包括“天下大事”的詠嘆上。第三個層次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jié)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動心。前兩者屬于現(xiàn)實性的,后者是屬于觀照性的?!薄拔锇А笔亲鲜讲课膶W思想的主題,《源氏物語》中的“物哀”情愫感染著川端康成,使他陷入淡淡的哀愁之中,他的生活中無法排遣的孤獨和悲哀隨處可見,并下意識地將日本傳統(tǒng)“物哀”美意識踐行在他的掌上小說中。掌上小說繼承并弘揚了傳統(tǒng)的“物哀”美,把“物哀”的涵義推進了一步,也加深了一步,使得川端在現(xiàn)代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較之《源氏物語》更多方面的鮮活的“物哀”美。包含對男女愛情、少男少女純情、骨肉親情、人生世相、頹廢美、自然物等諸方面體現(xiàn)的“物哀”之情。掌上小說中各種人物不同方面的真實感動,將讀者引入了作品人物的內(nèi)心深處,同悲哀共感傷。
第一方面,愛情之“物哀”。在《石榴》《早晨的趾甲》《金絲雀》《月勛》《玻璃》《母親》《一個人的幸福》《詩與散文》《化妝的天使們》《妹妹的和服》《夏天與冬天》《瀑布》等作品中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來展現(xiàn)男女之間的悲戚戚的心態(tài),讀起來總是會讓人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壓抑。這是川端掌上小說中“物哀”美表現(xiàn)較為顯著的一方面。
《石榴》中是以“石榴”這一意象作為情感不斷升華的寄托。一直被遺忘的石榴借助親戚家的孩子和寒風的外力作用浮出,始終作為鋪展文章的引線,牽動著紀美子的內(nèi)心變化??匆婈柟庀碌氖褡觾海o美子“覺得對不起石榴”。吃了一口好像被即將出征的戀人啟吉咬過的石榴,“石榴的酸味滲到牙齒里,仿佛還沁入肺腑。紀美子感到一種近似悲哀的喜悅。”當意識到自己對啟吉與母親對父親的態(tài)度一致時,涌上難受、幸福、喜悅、害羞等諸多情愫。最后“再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似乎太可怕了?!彼坪跻呀?jīng)預(yù)感到了殘酷戰(zhàn)爭可能會帶來的后果。正如作家本人表白的,這類掌上小說“支撐著愛的悲哀”這個石榴在小說中既寄托了紀美子的悲傷,也寄托著紀美子甜蜜的羞澀,這正是《源氏物語》中贊美的“知物哀”,可是在這篇小說中,“知物哀”顯然不再是古代貴族女性在宮廷或深宅生活中的情趣,而變成平民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一閃而過的微妙心理,雖然平凡而短暫,卻美麗、動人?!对绯康闹杭住分懈F苦少女在婚前仍要接客,最后坐在男客人送給的潔白嶄新的蚊帳上,修剪趾甲準備與戀人結(jié)婚,仿佛美麗的多情之花在現(xiàn)實的冷酷中早已凋謝。這篇小說寫的是一個很哀傷的故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問題小說”的題材??墒谴ǘ说墓P觸是含蓄的、節(jié)制的。他將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作為背景,浮現(xiàn)出來的卻是人心之中獨特的溫情。短短的篇幅,卻有著精心的設(shè)計,“電燈”“蚊香”,都暗示著姑娘的心境。片段式的語言,如“不斷地做著揮動團扇的夢”這句話自成一段,以“留白”的方式延展了敘事的時空。姑娘到了潔白的蚊帳上想起要鉸指甲,這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銜接卻和蚊帳的意象奇妙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讓人難以忘懷。事實上,短短的篇幅中幾乎每一個細節(jié)都充滿寓意。男子將姑娘從蚊帳下面拽出來,又放到蚊帳上,這既很寫實,同時也象征著“蚊帳”的兩重性:理想的、精神的一面和現(xiàn)實的、實用的一面。
這些作品中女性形象幾乎都具有清純、溫婉等日本傳統(tǒng)女性之美,人生的際遇卻讓人同情。她們多處于弱勢地位,不由得讓讀者從心底涌起一股悲情。這也許同川端的唯美主義傾向和執(zhí)著地追求深層次的“日本傳統(tǒng)美”有著難以割裂的聯(lián)系。在現(xiàn)實社會中善于發(fā)現(xiàn)接近真正的美的東西,通過描寫日常生活和感情,表達出對普通勞動人民尤其是女性的同情態(tài)度。川端將美麗而又悲哀的女性宿命與大自然的細膩描寫融為一體,升華為一種凄婉、悲涼、令人陶醉的“物哀”美。
第二方面,少男少女純情之“物哀”。在《樹上》《雨傘》《少男少女和板車》《金琵琶和蝗蟲》《戒指》《駿河小姐》《鐵梯子》等作品中,川端以無限眷戀之情歌頌了少男少女的天真及略帶傷感的純情?!稑渖稀分猩倥纷雨J入少年敬助的“樹上世界”,此后兩人爬到香樹上讀書、學習、看海等,約莫持續(xù)了兩年。路子問道:“為什么要變成像鳥一樣呢?”敬助的回答讓我們有些心酸:是因為父母吵架太兇,就爬到樹上躲藏起來?,F(xiàn)實世界已經(jīng)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所以隱匿于另一個非現(xiàn)實世界即“樹上世界”,“有些日子,小鳥飛來;有些日子,風吹樹葉沙沙作響?!币赃@種追憶的筆調(diào)感慨人世無常,兩個孩子營造出靜謐純潔的“樹上世界”如今也已消散,流露出懷戀和淡淡的哀傷之情。
這些作品中的少男少女世界是純凈而透明的。懵懂的情愫、內(nèi)心情感的真摯流露,是一種最自然、最本真的釋放,其純情溢于筆觸,躍然紙上。無不具有“物哀”中明朗歡快的感覺,雖數(shù)量不多,卻也清新亮麗,余韻久久地縈繞在讀者心頭。川端在寫孩子的情感、故事時,不以成人的眼光居高臨下,也不故作“天真”,正是深深體會了孩童世界“物哀”的真實流露。
第三方面,親情之“物哀”。《拾骨》《油》《向陽》《合掌》等作品對親情的感動進一步延展了“物哀”美意識。這些是川端本人的回憶,沉重的悲哀和寂寞刻下了他不可磨滅的痛苦生活的痕跡?!妒肮恰肥谴ǘ烁鶕?jù)少年時代的習作略加改寫而成的,可以說純以一腔“知物哀”的天性寫成。文中既無太多議論,也無太多抒情,對相依為命的祖父去世這一人生大事,以準確的意象、細致的筆觸,從細節(jié)處體驗心底的波瀾。更為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對“未曾謀面的親戚來了”和對周圍鄰居行動力的描寫比對“我”的描寫更為突出,整個拾骨過程中,“我”只說了短短一句話,似乎是被遺落在這個畫面之外的人物。但是,“最悲傷的,恐怕只有我自己吧?!薄跋s的喧噪、綠的壓迫、土地的溫馨、心臟的跳動”等內(nèi)心真實感受體現(xiàn)了他失去祖父后呆然、惶惑、不安的心情。川端非常注重對人物心理的描寫,纖細感情和敏感心理在掌上小說中重現(xiàn)并得以升華。文中“骨灰盒落下去的聲音”,情感從聲音處體驗,這聲音仿佛在清晰地警示我:此刻起祖父真的離我而去了。歸途中有一處細節(jié)描寫:“桃子從樹上吧嗒地掉落下來,滾到了我的腳跟前?!碧易拥牡袈?,既是一種死亡,也是一種生命。既昭示著自然的一種威嚴,同時也是來自自然的一種安慰。桃子本無情,從樹上掉落,與樹分離標志著桃子的成熟,其掉落本身也是一種生命的表現(xiàn)。從文藝心理學來講,“物哀”美中包含著自己的心情投影于外在之物、自己在外物上看到自己隱微的情感而造成的獨特審美體驗。川端這篇小說體現(xiàn)了他對于這種“物哀”之美的敏感。endprint
第四方面,世相之“物哀”。《謝謝》《萬歲》《偷茱萸的人》等作品讀起來有韻律、節(jié)奏感強,這些牧歌式的作品能夠蕩滌人的心靈。對人情世態(tài)的詠嘆與感動,也同樣體現(xiàn)出“物哀”美意識的另一方面?!吨x謝》首尾都是同一句話“今年是柿子的豐收年,山里的秋色美極了?!绷髀冻隽朔e極健康的審美情趣。我們不妨把司機稱作“謝謝先生”,他對十五里的山野滿懷感激之情,一路上對迎面遇上的以及超過的車輛,包括馬在內(nèi)都要真摯地說聲“謝謝!”顯然已經(jīng)把自然、馬路與自身融為一體。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對萬物心存的感激之情,如一縷春風撲面而來使人感覺愜意的同時,也呼喚著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文中除了“謝謝”,還有“肩膀”這一意象也值得回味。最初姑娘的目光落在司機那端正的“肩膀”上,“肩膀”可以帶給姑娘走入一個新的、偌大的、未知的世界,群山的山姿從這“肩膀”分兩邊擦過,仿佛暗示過去生活的走遠,這是含有信任與期待的“肩膀”。第二次是疾馳百里后,那姿態(tài)就像一棵筆直的杉,樸素而自然。那是以一顆平常心來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驕不躁的平緩心態(tài),也是一個男子漢的“物哀”最真實的體現(xiàn)。最后,姑娘沒有被賣掉,歸途中,目光落在旁邊溫暖的“肩膀”上?!凹绨颉边@一意象是力量和依靠的象征,秋日的晨風,從“肩膀”分兩邊吹拂過來。此時的“肩膀”用溫柔加以修飾,似乎告訴我們姑娘的心情已與來時不同。受司機溫情的感染,現(xiàn)在滿心是歡喜、舒暢的情懷。川端以敏銳的目光捕捉生活中剎那間的感情,擷取片片斷斷的瞬間,這些瞬間定格于讀者心間,留下無窮的美妙意境與遐思。他以“物哀”美來表現(xiàn)人間溫情,以“物哀”之情、“知物哀”之心將現(xiàn)實世界中最讓人動心的東西記錄下來。
第五方面,頹廢之“物哀”?!渡窆恰贰渡裨谒查g》《雞與舞女》《屋頂下的貞操》《空房子》《夜店的微笑》《御會式小景》《淺草一夜》等是關(guān)于眠花宿柳事件的描寫,頹廢思想嚴重影響了作品創(chuàng)作?!渡窆恰分信写訉⒅换钜惶斓膵雰旱墓腔曳謩e寄給了五個不同身份的情人,并寫道“這是神的御骨”,信中厲聲控訴了五個不負責任的男人,胎兒甚至在腹中悲傷地沉思,“自己究竟該像誰才好呢?”胎兒出生注定是不被期待、不被接受的。所以,神對胎兒說:“可憐的孩子,你像我,生成神的容姿吧?!倍鍌€男人在收到嬰兒骨灰后,雖處理方式不同,但主體感情確是一致的。董事把美貌的女打字員叫到自己跟前、大學生煽起要娶電車上女生的思緒、男演員把骨灰同避孕套之類裝在秘密袋子里,趕快拍電影去了……這五個男人恢復(fù)了以往沉醉的生活,往事消散在流逝的時光中。一個嬰兒在成人世界里短暫地停留,不被誰呵護,不被誰憶起,這是胎兒的悲哀,也是女性的悲哀,更是時代的悲哀。這類作品所寫的題材是社會、人性中的丑陋,渲染的情感或許也不容于世俗道德,但川端卻從感人處體會到了頹廢中的“物哀”,以及對男女不同權(quán)社會中身份卑微的女性的悲哀之情。“物哀”超越了是非善惡,是人的一種自然感情,同時又是一種唯美的感動。
第六方面,自然物之“物哀”。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jié)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動心,是“物哀”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队浖o》中有一首歌謠:“這一棵松,哀(景行天皇)”,學者對此歌的解釋,大體相同,即表達了倭建神來到尾津海濱,對松樹守護寶劍的深情贊嘆。這個“哀”的感嘆,表達了對松的親愛之情。川端康成的掌上小說中雖然單純描寫自然風物的作品很少,但是不乏感動于自然風物的“物哀”,以《喜鵲》為例,二十年來不曾在意、習以為常的鳥兒,只因朋友來訪,說是“喜鵲”,“我”便因“喜鵲”這一名字,而立即對鳥滲入了感情,且腦海里浮現(xiàn)古詩中的“喜鵲”,仿佛聽見了一種親切的湍流聲,感慨那是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代古人的古詩的心??!“我”由此聯(lián)想起了“喜鵲架橋”傳說。這是川端對人類美好傳說的認同、向往與尊崇,代表了人類最普遍的一種情感。同時川端本人也借此抒發(fā)了對人世無常的感慨?!拔以趺淳拱阉鼈兛醋魇腔盍硕甑耐坏镍B兒呢?”其落腳點不是為了宣揚宗教教義,而是為了挖掘內(nèi)潛的“哀”的因素。睹物思情,物我兩忘,不用于一般的同情與悲哀之意。
川端康成掌上小說除了上述“物哀”美意識之外,《龍宮仙女》《靈車》《麻雀的媒約》、《合掌》等作品中可以探尋到厭世、輪回轉(zhuǎn)生、因果等深處潛在的“物哀”意識,這是源于對人生諸矛盾無法在現(xiàn)實中加以理性解決,從而出現(xiàn)了對“物哀”的追求,想借此在虛幻的世界里消解人生的諸多矛盾。這種“物哀”受《源氏物語》中濃厚的無常觀和宿命思想影響,也體現(xiàn)了川端康成在掌上小說中對日本佛教文化的接受與思考,因此完全可以作為另外一個課題來研究,筆者也擬另文詳論。
三、“物哀”美的生命力
日本古代文學意識從“真實”發(fā)展到“哀”,又由“哀”到“物哀”,經(jīng)歷了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從《古事記》《日本書紀》中追求國家、民族和集團的“真實”文學意識中產(chǎn)生“哀”。經(jīng)《萬葉集》過渡到個人的感動,是一種單純的憐愛和詠嘆,賦予了比上代更為明顯的文學意識,“哀”從“真實”中分裂出來,后又經(jīng)《源氏物語》,演進為“物哀”,成為當時文學思潮的主流,逐漸走向成熟。到了江戶時代,“本居宣長通過將‘物哀提升,建立了獨自的理論體系,‘物哀思想超出文學領(lǐng)域,其適用范圍及于一切文化,乃至成為一種思想和行為的規(guī)范,覆蓋人生的整體?!锇б哺哂衅毡橐饬x,成為一種社會文化思潮?!?/p>
“物哀”在日本文化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是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行,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xiàn)出各種詮釋,在文化空間上,涉及文學、藝術(shù)、美學、宗教、道德、生活感情等各個領(lǐng)域,在時間上,從古代跨越近代,滲潤在現(xiàn)代以及當下的文化生活中,成為縱貫歷史的日本傳統(tǒng)美的主流。在川端康成的掌上小說里,處處飄蕩著日本傳統(tǒng)美的氣息,其中的“物哀”是最重要的審美體驗,精致的筆觸細膩地挖掘人物內(nèi)心細微的情感變化,大都縈繞著悲涼、惆悵與寂寥的氛圍。川端康成在現(xiàn)代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物哀”之美,并成功地形諸筆端,在“物哀”傳統(tǒng)的傳承與弘揚中有很大貢獻,其掌上小說中體現(xiàn)的“物哀”較之源氏之“物哀”開拓了更多領(lǐng)域。川端本來就具有極其敏感的感受性,加之他不幸的身世,使他的文學基調(diào)和“物哀”十分吻合。川端借鑒了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技法,營造出了含有淡淡哀愁的日本傳統(tǒng)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
“物哀”之美已經(jīng)深植于日本文化與民族心理中,支配著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諸多層面,有持久的活力與生命力,在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近現(xiàn)代作家的天才創(chuàng)作中煥發(fā)了新的生機,至今左右著日本國民對世間萬物的“美”的欣賞與感悟。即使當紅作家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江國香織等人的作品中也洋溢著古典抒情美,“物哀”美意識清晰可尋。村上文學的基調(diào)就是把玩孤獨和無奈,《挪威的森林》籠罩著冰涼的“物哀”情調(diào),使讀者能在虛無、孤獨的氣氛中產(chǎn)生共鳴。江國香織那輕靈、純凈、透明、寧靜的文學世界里沒有城市的喧囂與浮躁,以帶有淡淡孤寂、哀傷的筆調(diào)再現(xiàn)當下日本人的生存況味。吉本芭娜娜文學具有療傷的社會功能,以溫婉細膩的筆觸描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營造出生動的感性和淡淡的哀愁。這些作品都是對傳統(tǒng)“物哀”美意識的進一步弘揚與傳承。他們各自以獨特文筆所營造的審美空間,遠離都市生活的浮躁、壓抑,勸誘人們向只可意會的“物哀世界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濁流洶涌的世俗之中,唯有川端等人憧憬的“物哀”之美,才能輕輕撫慰當下日本人在精神上無法痊愈的寂寞靈魂吧!
(責任編輯:孟春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