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強
(西北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甘肅蘭州 730124)
在眾多的基礎形式中,樁基礎以承載力較大、沉降量較小的特點尤為突出。由于樁基礎能夠把荷載從覆蓋層傳遞至穩(wěn)定層,從而達到安全可靠的要求,所以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樁基礎己被廣泛運用于交通、民用和工業(yè)建筑、港口、橋梁等眾多工程領域。但由于樁基礎的施工是一個隱蔽性很高的過程,難免在施工階段甚至于使用當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而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因此,為了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必須對樁基礎進行嚴格檢驗,以便準確判斷出樁基礎是否存在缺陷,檢測出缺陷的程度和具體位置,并采取經(jīng)濟合理、有效且容易操作的補救方法,防止事故的進一步發(fā)生。由此可見,只有提高了樁基礎檢測的可靠性,才能保證整個樁基礎工程的施工質量與安全。所以,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樁基礎檢測的理論方法和工程應用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領域。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已經(jīng)總結出一些比較有效的研究方法,如回傳射線矩陣法[1-3]、以波動理論為基礎的動力檢測技術等。
本文利用ANSYS/LS-DYNA的非線性顯示求解分析程序對樁基礎的應力波進行了初步數(shù)值模擬,建立了一定參數(shù)的離析樁模型,并通過Lsprepostd后處理程序繪制了離析樁的波形曲線圖,使之與回傳射線矩陣法[1-3]得到的理論曲線進行對比,說明ANSYS/LS-DYNA能夠檢測樁基是否存在缺陷,以及能夠判斷缺陷的類型,并進一步研究了應力波在樁身中的傳播特點。
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是一個具有多種用途的計算機設計程序,它能夠將各種結構、流體、熱、聲學、電磁學及碰撞運動等問題融于一體,近年來也被廣泛運用于各工程領域。其有限元法(也稱有限單元法)是一種數(shù)值計算方法,在目前工程分析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它在工程技術界能夠受到高度重視,是因為具有較高的通用性和有效性等特點。伴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科學的飛速發(fā)展,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如今已經(jīng)成為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所提到的ANSYS/LS-DYNA中,ANSYS僅僅為LS-DYNA提供必要的前處理和后處理,而具體的求解過程則是由LS-DYNA版求解器來完成的。
LS-DYNA是通用性很高的顯示動力分析程序包,功能非常齊全,可以模擬現(xiàn)實情況中的各種復雜問題,尤其適合于求解各種二維、三維幾何非線性、材料非線性、接觸非線性、爆炸等問題。LS-DYNA以顯示算法求解為主,特別適合分析各種非線性結構沖擊動力學問題[4]。
離析樁的表面是完整的,造成樁身內部離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做樁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混合料配合比選擇不當,打樁的過程中攪拌不夠均勻或者振搗沒有達到規(guī)定的密實度,或者施工過程中某些地區(qū)的石、砂含量過多等等,從而導致混合料之間的黏聚力太小,粗集料出現(xiàn)下沉現(xiàn)象,混合料之間相互分離,造成樁身內部的組成和結構不均勻,比如常見的蜂窩現(xiàn)象,因此樁身內局部呈松散狀態(tài)。也就是說,在樁身離析的部分彈性模量變小,波速也隨之變小,樁身截面面積不變。
樁基礎的離析會造成其強度下降,并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樁基的承載能力,整個結構的抗?jié)B性、抗凍性等等耐久性能與安全性能也遭到破壞,嚴重離析會導致基礎返工,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
樁-土關系為樁周圍有土樁底架空,樁長為8 m,樁身截面邊長為0.5 m,樁周圍土體截面邊長為0.6 m,土體深度為9 m,樁頂部距離離析部分起始點的距離為4 m,離析部分長度為1 m,樁頂用1表示,樁底用2表示,離析部分起始點和終止點分別用3、4表示。按照上述參數(shù)利用ANSYS/LS-DYNA建立完整樁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選取樁頂部49號節(jié)點作為研究對象,記錄ID工具條上所顯示的坐標值,分別為x=-0.083 333 335 82,y=-0.083 333 335 82,z=0。波形曲線如圖2所示。
圖1 離析樁樁-土關系及有限元模擬圖
圖2 離析樁樁頂49號節(jié)點z方向速度波形曲線
3.2.1 與理論曲線對比
利用回傳射線矩陣法[1]原理編制MATLAB程序,得到離析樁樁頂節(jié)點z方向的速度波形曲線,即理論曲線。圖3為模型曲線與理論曲線的對比圖。
圖3 離析樁模型曲線與理論曲線對比圖
從圖3中的曲線對比可以看出,模型曲線與理論曲線擬合較好,說明能夠利用ANSYS/LS-DYNA建立離析樁模型,并且得到的數(shù)據(jù)良好、可用。
3.2.2 反向推算模型參數(shù)
根據(jù)離析樁樁頂49號節(jié)點z方向速度波形曲線反向推算模型參數(shù),如圖2所示。樁身完好部分彈性模量E=2.7×1010N/m2,密度 ρ=25 000 kg/m3,離析部分 E′=1.8×1010N/m2,密度 ρ′=2 300 kg/m3。
計算過程如下:
(1)求得應力波在樁身中傳播的速度c0=3 286.34 m/s,c0′=2 797.5 m/s。
(2)入射波波峰時間為0.479 ms。
(3)第一個反射波波峰時間為2.957 ms。由于應力波傳播到達離析部位時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樁身密度變小即波阻抗變小,因此出現(xiàn)了與入射波同向的反射波,時間差 Δt=2.478 ms,求得L=Δtc0/2=4.07 m,為離析部分的起始點位置,與離析缺陷的模擬設計位置L=4 m非常接近。
(4)第二個反射波波峰時間為3.599 ms。由于應力波傳播經(jīng)過離析部位之后遇到波阻抗分界面,樁身密度變大即波阻抗變大,因此出現(xiàn)了與入射波反向的反射波,時間差Δt=0.642 ms,求得L=Δtc0′/2=0.9 m,為離析部分的長度,與離析缺陷的模擬設計長度L=4 m非常接近。
(5)第三個反射波波峰時間為5.475 ms,且與入射波是同向反射,時間差Δt=1.876 ms,求得L=Δtc0/2=3.08 m,為離析部分以下的樁身長度,與模擬設計長度L=3 m非常接近。
(6)離析部分的終止點位置為 4.07+0.9=4.97(m),與樁身離析部分終止點的模擬設計位置5 m非常接近。
(7)總樁長為4.97+3.08=8.05(m),與樁身的模擬設計長度8 m非常接近。
表1為離析樁波形曲線計算值與模擬值對比。
表1 離析樁波形曲線計算值與模擬值對比
3.2.3 波形曲線特征分析[5]
(1)在離析部分的起始界面和終止界面處會出現(xiàn)和入射波同向、反向的反射波,這是由樁身彈性模量即波阻抗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的,并且材料的彈性模量變化越大,波阻抗變化也會越大,同向或者反向的反射波波峰就會越加凸顯。
(2)到達樁底的反射波位置正確,波峰峰值大約為入射波峰值的兩倍。
(3)離析樁到達樁底的反射波與完整樁到達樁底的反射波時間相比,具有一個時間差為5.475-4.893=0.582(ms),這是離析樁區(qū)別于其他缺陷樁的典型特征,因為離析部分的彈性模量變小,到達樁底的反射波所需時間就越長,因此存在延遲現(xiàn)象,這表示應力波在離析樁中傳播要比在完整樁中傳播得慢。
(4)所有反射波波峰呈自然衰減的現(xiàn)象,說明樁與樁周土之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對波形曲線有消耗作用。
本文針對離析樁利用ANSYS/LS-DYNAD建立了反射法動力檢測的有限元模型,通過最終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該模型對于離析樁的模擬效果較好,也反映了離析樁波形曲線的規(guī)律和特點。今后有待進一步開發(fā),使其能夠研究和檢測各種存在各類缺陷的樁基礎。
[1]余云燕,鮑亦興,陳云敏.有損傷框架結構中的波動分析[J].震動工程學報,2004,17(1):20-24.
[2]余云燕.回傳射線矩陣法分析埋置框架的瞬態(tài)動力響應[D].杭州:浙江大學,2004.
[3]余云燕,鮑亦興,陳云敏.埋置框架的質量檢測的探討[J].力學學報,2006,38(3):339-346.
[4]程翠.應力波反射法基樁完整性檢測結果影響因素及對策[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8.
[5]張樂婷,余云燕.基于ANSYS/LS-DYNA的應力波反射法的數(shù)值模擬[J].山西建筑,2010,(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