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正午+杜烏
格凸河與龍宮,讓很多人相信,安順一定是上古神袛居住的地方。
這兩個地方,擁有大量地地理奇觀:暗河、溶洞,以及它們互相作用形成的更多匪夷所思的奇景。按照地理學的說法是,貴州省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喀斯特景觀——而安順,則擁有貴州喀斯特景觀中的精華,其中格凸河與龍宮是地球上最美的喀斯特地下宮殿群。
安順,是無數(shù)探險家魂牽夢系的地方,因為在這些地下宮殿中,奇跡不斷涌現(xiàn)。從河流溯流而上抵達的天然洞窟中,有古舊的神秘懸棺;在大山封閉的盲谷中,保留著最原始的森林,里面有野熊出沒,普通人被告誡切勿靠近;至今仍有一個苗寨,整體坐落在一個巨大的溶洞中,當河水突然下陷,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旋轉(zhuǎn)湖泊……
格凸河:懸棺、蜘蛛人和洞中苗寨
格凸河,是一條遠古的地下河流,它曾經(jīng)完全埋沒在安順地區(qū)的喀斯特山體之下。隨著地殼運動、河水對山體的侵蝕,格凸河有的部分露了出來。于是在河流沿線,形成了連串壯觀的溶洞群,而河水時而浸沒在巖石之中,時而露出地表。在這樣的地質(zhì)奇觀中生活的人們,創(chuàng)造了人類學上的奇觀:格凸河沿岸的巨大溶洞群中,有的溶洞兩壁掛有神秘而古老的懸棺,有的溶洞里面仍然安扎著穴居苗寨,還有一些,則成為“蜘蛛人”活動的場所。
從懸棺開始的探險歷程
天星洞,又被稱為“神靈宮”——因洞內(nèi)懸棺而得名。洞口處于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地方,一個巨大的洞口陡然出現(xiàn)在其中一面山體之上,洞內(nèi)“憑空”流淌出一條河流——天星洞,正式格凸河的上游出水洞。漲水的季節(jié),人們可以乘船溯流而上,深達洞內(nèi)200米的地方,抬頭能望見高出河水十幾米、甚至更高的巖壁上,掛著上百口古舊的懸棺。
這樣的洞葬懸棺是古代苗族的遺跡,年代不可考,現(xiàn)在的苗族已經(jīng)不實行洞葬。懸棺的主人到底是誰?古時的人究竟是采用怎樣的技術(shù)將棺木放置在巖壁上的?這些如今都已是難解的謎。
順著露出地表的格凸河水,能到達聲名遠播的大河苗寨。這是個民風純樸的苗族寨子,只有47戶人家,民居擠擠挨挨矗立在石峰環(huán)抱的袖珍盆地中國,平緩清澈的格凸河從寨前繞過,竹木掩映,炊煙裊裊,雞鳴狗吠,頗有些世外桃源的氣象。寨后山坳上有一個高出寨子50米的天然小湖泊,湖水顏色隨光射變化無常,人稱“變色湖”。據(jù)說大河苗寨附近有幾個龐大的野猴群出沒,經(jīng)常毀壞莊家,但村民從不獵殺猴子,為了不遭猴子搬包谷似的破壞,村民在山上專門設(shè)有喂食點,并形成了習慣,猴群因為繁衍不減。
近年來,伴隨著越來越多的探險家、背包族的到來,大河苗寨也開始有了一些變化。寨中現(xiàn)有幾戶人家用自己的木樓接待游客。最有趣的,是寨民王鳳書家中那只熱情好客的黃狗,只要有游船出現(xiàn),它就會在沙灘上搖頭擺尾恭候,把客人迎到家。離開時它又將客人送到河邊,一臉傷感地目送客人上船遠去。
蜘蛛人和盲谷中的原始森林
在名為“耳桶山”的懸崖上,有一個高116米、寬25米的巨型天然拱門,河水流入洞口,形成270米長的平靜河灣后,突然轟隆隆地下跌消失在黑暗深處。這個大洞被叫做“燕子洞”,因燕子眾多而得名,成千上萬只燕子在洞中峭壁上筑巢棲息,每日清晨可看到燕子們傾巢而出的壯觀場景。洞內(nèi)平靜的河灣盡頭,有一束光從天而降,原來燕子洞的頂上直接開了一個300多米的天窗——通天洞。然而比燕子歸巢和通天洞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要算“蜘蛛人”攀巖了。
“蜘蛛人”是現(xiàn)代人獵奇的說法,格凸苗家人并無此雅稱,他們自稱為“爬巖的人”。爬巖即通常所說的攀巖。但格凸苗家人所謂的爬巖又與攀巖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作為戶外探險運動,攀巖須有精良的護具,而格凸苗家人爬巖則無需任何防護措施,就能在懸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在燕子洞內(nèi)高達百米如刀削的巖壁上,他們從底爬到頂最快只需5分鐘。
格凸苗家人爬巖的絕技和自古以來就有的洞葬習俗相關(guān),據(jù)說苗族先民遷徙至人跡罕至、洞穴眾多的格凸河后,為了讓故去的親人有安息之所,有專人練就了攀巖絕技,徒手將棺木運至懸崖上的洞穴或水洞里常人覺得高不可攀的絕壁上安葬,后逐漸發(fā)展為鉆洞刮硝灰造火藥的職業(yè)。洞葬逐漸消亡后,又演變成了掏燕窩的生計。近年來,有游客無意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絕技之后,又變成了有償?shù)呐蕩r表演——“蜘蛛人”由此而來。
格凸人只有3個“蜘蛛人”,師傅羅發(fā)科已50多歲,依然敏捷如猴,他是同輩中唯一繼承祖?zhèn)鹘^技的人,他的兩個徒弟黃小保和王鳳中都已38歲,其中黃小保的腿還有殘疾,是個跛子,卻絲毫不影響攀巖。他們的手骨節(jié)暴突,粗壯變形,像鷹爪一樣的剛健有力。
燕子洞上方山頂是一個穿洞,過穿洞不遠的地方有一片神奇的方竹林,這里的竹子看上去圓,摸起來竟是方形的。方竹林旁邊就是著名的格凸河盲谷:這是一片長約一公里的條形凹地,中間下陷,四壁高達300米。盲谷內(nèi)是一片封閉的原始森林,只能通過崖壁上一個僅容一人、有10多米深的豎洞下去。據(jù)說曾經(jīng)有山民從豎洞下谷采藥時,發(fā)現(xiàn)里面有野熊,當?shù)厝丝倳窠庖话阌慰颓形鹈叭幌鹿取6鴮<視?,盲谷是一條古代河流的河床,一直在封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保存了難得的原始林帶——是科考人員、植物學家、探險旅游者夢寐以求之地。
中國“最后的穴居部落”
1989年,中法聯(lián)合探險隊考察格凸河伏流系統(tǒng),從格凸河再次出現(xiàn)在地表的洞口中深約500米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震驚世界的苗廳——全球第二大巨型洞廳。根據(jù)探險隊測定,苗廳長700米,平均寬215米,高70米。洞內(nèi)凝結(jié)了壯觀的巖溶堆積物,其中一根石筍高達38米。中法探險隊員因住在附近的苗寨,故取名“苗廳”。一位探過無數(shù)洞穴、見多識廣的法國探險隊員,首次領(lǐng)略苗廳的壯觀之后激動地說,用任何華麗的詞語來形容這個巨大的地下景觀,都顯得蒼白無力。
然而對于人類學家而言,真正的奇跡,還在于格凸河的另一個巨大溶洞——中洞的發(fā)現(xiàn),那是中國“最后的穴居部落”居住的地方。
巧的是,在去中洞的路上,筆者與兩位小學老師結(jié)伴而行,他們正前往中洞小學。而中洞為世人所知,也是因為一位老師。河南姑娘劉東靈到中洞小學支教的事跡,被無數(shù)媒體報道后,外界才知道了在苗疆深處,還有一個村寨坐落在巨大的洞穴中,寨中有民居,甚至還有學校。正是這些報道使小學獲得了一些社會捐助,寨中通了電,當?shù)卣惨虼藢ω毨У闹卸疵缯瘜W生實行全免學書費。沒想到的是,全免政策卻吸引了中洞周圍貧困村寨的家長,于是一個本來只能接納洞中18戶苗寨小孩上學的小學,一下子云集了160多名學生,盡管目前也只有幾位大學生志愿者到這里支教,但師資、校舍和飲水等問題已經(jīng)不堪重負。有的學生只好走讀,一天往返須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兩位帶路老師貌似輕描淡寫的語言,使筆者的中洞之行充滿了朝圣般的意味。endprint
中洞的入口,位于一道較陡的高山旱谷半腰懸崖下,洞口竹林遮掩,遠看顯得很小,在洞口外能聽到洞內(nèi)傳來的說話聲很大,而走進洞里,聲音卻細如游絲,據(jù)說是洞頂漩渦狀巖石產(chǎn)生的奇特聲效。洞很干燥,成長方形,寬115米,深215米,高約50米??拷纯诘耐舛畏植贾?8戶人家,木結(jié)構(gòu)竹籬笆小屋一律沒有頂蓋,二樓上陳放或吊掛著串串玉米和辣椒。中段是泥土平地,算是操場,兩邊是希望小學校舍,也沒有頂蓋。底端靠巖壁處橫排著簡易的辦公室和老師宿舍。中外段采光較好,往里則有些昏暗。由于適逢星期日,外村學生已回家,農(nóng)閑的苗民大多趕集去了,洞里人際稀疏,空空蕩蕩。置身其間,恍若鬼魅般形跡可疑。
和楊校長在洞中進行蹩腳的采訪式閑聊后,此前的一些形而上學的玄想,如人類文明從穴居開始,可以看到人類尚未消失的原始生存狀態(tài)燈,都被顛覆地支離破碎。穴居生活變得具體而又真實,并沒多少詩情畫意。在校長看來,每到秋冬枯水期,中洞的人畜飲水問題最令人無奈。洞外的蓄水池只能靠雨季的望天水補給。早就空了,洞里唯一一處滴水的鐘乳石也無異于杯水車薪,根本無法滿足200多人(包括師生、居民)和牲畜的飲水,下山挑一次水通常需要3個小時,你甚至能看到六七歲的小孩用游客扔下的礦泉水瓶懸吊在小木棍兩端,當做“水桶”,和大人一起下山“挑水”。
中洞苗族人穴居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證,據(jù)說是戰(zhàn)亂中避難遷徙至此,大約始于明代。由于長期與世隔絕,中洞幾乎戶戶還使用織布機。隨著游人紛至沓來,昔日平靜的洞寨在與現(xiàn)代文明劈面相迎后似乎沒有多少改變,他們已習慣了穴居——這種遠古人類從狩獵進入農(nóng)耕文明后摒棄的生活方式,依然存愛于正在歡天喜地奔小康的現(xiàn)代社會,成為一個尷尬的隱喻。
龍宮:從暗河幽巖,到旋轉(zhuǎn)的湖泊
如果說貴州是一個巨大的喀斯特迷宮,那么龍宮絕對是最激發(fā)人類想象力的一個殿堂。從地理學的定義出發(fā),龍宮是一處大型的暗湖加溶洞的景觀,它位于貴州省安順西南方向27公里處。然而對我們這些普羅大眾而言,龍宮就是一個窮盡了想象力和浪漫心情的巨大長洞。這個洞全長達到3500米,一路穿越了20余座山峰,連接90余個洞穴——就像真的有龍從這里經(jīng)過,開山撞石——打通了一條飛龍潛行的地下通道。
這90多個洞穴類型各不相同,而相互之間又聯(lián)系著不同的地理景觀,于是人類沿著“龍的道路”向前走去,能看到包括水洞、旱洞、天池、瀑布、石林、峽道等奇景。那溶洞中的暗河水及其深幽,洞頂洞壁的巖石形狀奇異——似乎是一個異界,真的有龍在此居住,故而“龍宮”是它最恰當?shù)拿帧?/p>
“五進龍宮”和洞中的觀音
詢問當?shù)厝?,他們會用一種質(zhì)樸的分類觀告訴你,龍宮由“一條暗河和5組溶洞(包括旱洞)”組成。暗河在溶洞中進進出出,一共5次,所以有“五進龍宮”的說法。換句話講,就是人們可以乘船,行在玩玩乖乖的暗河上,去觀賞5組溶洞中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暗河水大約30米深,水面最寬處30多米,最窄的地方,則只容一條小船出入。有趣的是,安順人正經(jīng)八百地給這五進龍宮取了相應(yīng)的名字:一進龍宮,是宮門到蚌殼巖;二進龍宮,是蚌殼巖到花魚塘;三進龍宮,從花魚塘到青魚洞;四進龍宮,從青魚洞到楓樹洞;這最后一進,只走過楓樹洞后的全部景觀。
龍宮的天然精華成分,主要集中在1500多米長的“一進龍宮”到“四進龍宮”里。人們也把那里稱為“水宮”,乘舟進入山體之內(nèi)的地下世界,朝圣般進入一些天然而巨大的“殿廳”:殿廳內(nèi)有穹頂?shù)痛埂鞘晴娙槭诲e;或者有天然的石林高聳,如同皇宮衛(wèi)士威嚴;更有奇形怪狀的巖石,如同鬼怪神袛光臨此處。
安順人在龍宮中,建造了全國最大的洞中寺院——龍洞觀音洞。這個寺院所有的殿堂都是天然溶洞,總面積達兩萬多平方米,供奉著32尊人工雕刻的佛像,其中的觀音像高達12.6米——最神奇的是,在主殿內(nèi),還有一根神似觀音的鐘乳石。龍宮中還有全國最大的洞中瀑布——龍宮龍門飛瀑。這個飛瀑聲勢浩大,是黃果樹瀑布在地下的姊妹——這里的水流到30公里外,就形成了地表的黃果樹大瀑布。
越來越多的人游歷過龍宮以后,將一句話傳播開來,他們都說,“龍宮就是地下的漓江,也是天上的石林”——國內(nèi)兩大著名地理景觀剎那間被統(tǒng)一在一起,而此言不虛。
除了能看到的奇觀,龍宮還有許多需要去“感覺”的奇跡:據(jù)有關(guān)資料來看,龍宮是全世界天然輻射劑量率最低的地方,長久居住對人體疾病有奇特的療效;龍宮的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其富集程度幾乎跟森林一樣。
神秘的旋轉(zhuǎn)湖泊
漩塘是龍宮中最獨特的自然景觀,這里是流經(jīng)龍宮的地下暗河。水面露出地表,又被稱為“通漩河”。河水在沉入地下,轉(zhuǎn)變?yōu)榈叵掳岛拥臅r候,形成了面積達一萬平方米的塘面,塘水常年以順時針方向自轉(zhuǎn),站在塘邊,能看到綠色的浮萍也被水流裹挾著旋轉(zhuǎn),非常神奇。
距離漩塘最近的村落,就叫做“漩塘寨”,外人問道漩塘之謎的時候,當?shù)厝藭浅:┖褓|(zhì)樸地說,他們的群族,也只在這里居住了上百年而已——問題是,聽先輩說,最初到這里的時候,池塘的水就是旋轉(zhuǎn)的。面對不能解釋的事物,傳奇故事便出現(xiàn)了,在漩塘寨也不例外。這個小小的寨中,關(guān)于漩塘的傳說還真不少。
最完整的一個傳說,是關(guān)于塘底的寶物。據(jù)說是塘邊曾有人家的藤上結(jié)出了兩個神奇的葫蘆,一個外地人從這里過,看到塘里有寶物,就向那家人高價買了葫蘆,準備用它吸干水,好去塘底取寶。唯一的要求,就是葫蘆要在藤上結(jié)99天,然而這家人只讓葫蘆結(jié)了98天就摘下來了。那外地人從山外用馬馱著鐵鏈和銀子來了以后,用鐵鏈拴了葫蘆扔到漩塘里,塘水旋轉(zhuǎn)著被吸干了,湖底露出寶物的輪廓,卻因為欠一天的火候,最終沒有人得到寶物——然而這塘水就這樣一直旋轉(zhuǎn)下去了。這個傳說顯然不是科學的解答,卻能在里面看出一些歷史的痕跡,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外地人從山外用馬馱著鐵鏈和銀子”這句話——歷史上,安順市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
附近居住的人對漩塘充滿了好奇,據(jù)說寨中人釣魚的時候,都曾努力將魚線摔到塘中心,希望能釣上來神奇的寶貝。同時也有大人為了防止孩子溺水,編出一些塘底有大怪物的故事來嚇唬孩子。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掉到漩塘里溺水身亡,寨中人對漩塘的感覺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害怕這個池塘,覺得真掉進去肯定就會被怪物抓住,有人卻覺得這神秘的水塘保佑了自己生活的平安,湖底住的一定不是怪物,而是一方土地神袛。
據(jù)說,漩塘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水體尅整體旋轉(zhuǎn)的唯一水塘,于是這個神奇的水塘曾引起了無數(shù)專家的好奇,紛紛前來一探究竟,他們想知道,究竟是怎樣的神秘力量,攪動了這滿池的水。最后,地理學家解開了這個謎題,一切依然跟貴州省的典型地貌——喀斯特地貌有關(guān)。專家解釋說,漩塘的下方是一個巖溶形成的巨星“漏斗”,通漩河的水流經(jīng)這里,突然被漏到地底,與下面的另一條暗河連接了起來,水柱注入“漏斗”時,產(chǎn)生了推力,最終導致塘水不停旋轉(zhuǎn)。
專家說,漩塘水應(yīng)該已經(jīng)流轉(zhuǎn)了上千年,甚至上萬年。而對于寨中的居民來說,唯一的變化,就是幾十年前塘中能打到大量的魚,而現(xiàn)在卻很難再有收獲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