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瓊+盤麗娜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但是中職生理財教育卻相對滯后,已不能適應經濟發(fā)展的要求。中職生理財教育的實施和開展迫切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相互配合。本文闡述了中職生理財教育的具體實施途徑,以期構建一條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理財教育的實踐路線。
關鍵詞:中職生;理財教育;途徑
根據我們對北海市衛(wèi)生學校2012級學生消費及理財情況的調研,發(fā)現目前中職生普遍存在著不合理消費的現象,盲目、攀比、奢侈、浪費現象時有發(fā)生,這與中職生理財知識缺乏密切相關,所以加強中職生的理財教育,培養(yǎng)其健康合理的消費理財觀念刻不容緩。
由于中職生目前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其理財教育的有效實施亟須學校、家庭及社會三者的密切配合,既需要三者在理財教育的實踐中發(fā)揮各自的積極作用,也需要三者的協同效應。
一、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強中職生理財教育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校理財教育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系統(tǒng)性、組織性和計劃性,而且在學校開展理財教育既經濟又有效。中職學校應著力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實施理財教育:
1確定理財教育目標,建立理財教育人才隊伍
中職生理財教育的目標應包括理財知識目標、理財意識目標、理財能力目標三方面。由于中職學生年齡偏小,對其實施理財教育不能等同于對成人的理財教育,目標與內容應該與中職生的身心發(fā)展階段和水平相匹配,其顯著特征是它的基礎性。這里的“基礎性”有兩層含義:一是理財教育的實施對中職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具有基礎性作用;二是在學校所接受的理財教育對于中職生畢生的理財知識與技能發(fā)展具有基礎性作用。此外,為有效實施理財教育目標和內容,還必須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穩(wěn)定的理財教育隊伍。中職生理財教育隊伍可以由黨政人員、思想政治教師、心理輔導師、班主任、金融機構人員等組成,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以確保理財教育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
2延伸課堂教育,開設理財課程
課堂教育是中職生獲取知識和接受思想的主要渠道。雖然中職德育課程“經濟政治與社會”中有一章節(jié)涉及理財方面的內容,但是知識量太少且非常簡單,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求。因此,中職學校必須延伸課堂,為所有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理財課程,通過選修課的方式向學生系統(tǒng)地介紹個人理財知識與技能?;蛘咄ㄟ^舉辦知識講座的方式,利用“兩會一課”向學生介紹一些先進的理財理念、理財方法,介紹一些金融產品及其在理財活動中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有機會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理財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及走向社會的理財活動能夠與時俱進。
3在其他課程中滲透理財教育
可以將理財的內容納入其他課程,如思想政治課、數學課、計算機課等,將理財教育與中職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緊密相連,強化教學針對性,提高實效性。在思想政治課中,著力提高中職生的思想覺悟,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科學的消費觀,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蔓延。同時,在道德修養(yǎng)的教育過程中加大對中職生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誠實守信等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力度,使學生學會識別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誠實守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中職生在消費行為上存在的不良心理進行矯正,幫助其擺脫不良心理因素的困擾,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4廣開渠道,豐富理財活動
充分發(fā)揮各種社團的作用,開展以消費、理財為中心內容的教育活動,如消費知識競賽或有獎問答、消費投訴等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校園網、廣播、校報、宣傳欄等傳播媒介的功能,形成科學、合理、健康理財的輿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理財教育,形成科學的理財觀和消費觀。
5注重實踐教育,豐富理財經驗
一方面,理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知識和技能,學校除了要對學生加強理財知識教育、意識培養(yǎng)外,還要加強理財實踐教育,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中做、做中學”,以真正實現理財教育的目標。另一方面,中職生理財意識的培養(yǎng)、良好理財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活動才能不斷強化。所以,學校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理財實踐活動,比如要求學生自己去銀行辦理個人儲蓄業(yè)務,了解存貸款利息、匯率以及相關理財產品;廣開勤工儉學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勤工儉學的機會,既可以增加中職生尤其是有特殊困難的學生的收入,又可以使他們理解父母掙錢之不易,形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道德品質;在計算機課程上模擬股票交易;等等。通過實踐教育,同學們加深了對財富增值的理解,熟悉了各種投資品種,積累了實際操作經驗。
二、優(yōu)化家庭理財教育方式,培養(yǎng)學生理財能力
家庭是中職生生活、學習、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對中職生的消費意識和理財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首先,家長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中國的父母總是避諱和孩子談錢的問題,總怕早早讓孩子接觸金錢,會對他們造成負面影響。實則不然,理財教育不僅是一種生存教育,更是一種素質教育。教會孩子正確對待金錢、合理運用金錢,會讓孩子受益一生。其次,家長要關心和引導子女合理消費。要杜絕孩子產生任性和依賴的心理,防止奢侈浪費的風氣;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子女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子女自立、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家長要積極改變自身的不良消費習慣。父母的不良消費習慣對子女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消極影響,家長要及時糾正自身的不健康消費行為,改善消費結構,科學合理消費,提高消費質量。
三、營造良好的社會消費環(huán)境,培養(yǎng)中職生的正確消費意識
在現實社會中,人的行為和觀念不可避免地受著來自社會的各種思潮的影響。中職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和理財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可塑性極大,但自身的約束力和免疫力都較差,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腐蝕。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消費環(huán)境是如此重要,需要全社會公民積極行動起來。首先,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消費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對奢侈風氣要嚴厲打擊,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抵制腐朽人生觀、價值觀的腐蝕;其次,加大對文化市場的監(jiān)管力度,創(chuàng)作并出版更多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高尚的書刊,對電子游戲、音像、互聯網等場所要嚴加監(jiān)管;最后,要加大對大眾媒體的監(jiān)管,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通過社會輿論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讓適度消費、科學理財的意識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曾慶東,李志春.在校大學生消費情況分析及科學理財模式的構筑.理工高教研究,2007(04).
周雨風.當代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與消費道德引導.商場現代化,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