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星
二十六歲時,我的聽覺開始出現(xiàn)問題。每當受不了耳鳴的折磨時,我就把整個頭扎進冷水里來保持清醒。三十歲以后,我對聲音的感覺越來越模糊,這嚴重影響了我的鋼琴演奏和社交生活。1802年4月,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我遷居到維也納北方的郊區(qū)海里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逃開夜夜笙歌的帝都,嘗試著減少演奏和應(yīng)酬,專心創(chuàng)作。1802年10月6日,我對病痛的忍耐到達了極限,突然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便拿起筆來給兩個弟弟寫信。然而,越寫越覺得身上所擔負的音樂使命由不得我放棄自己的生命。落筆簽字后,我把這份“圣城遺囑”收進了書桌上的抽屜,把所有消極陰暗的思想和此信一起上鎖封存。是音樂,把我留在了人間。
從海里根施塔特返回維也納后,我決定改變自己的曲風,正式接過莫扎特的權(quán)杖,擺脫前人的禁錮,為人類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音樂,一種能夠奏響我內(nèi)心的愿望和激情的音樂。第三交響曲《英雄》拉響了我新時代的序幕。這部比海頓、莫扎特的交響樂長一倍的巨作本來是要獻給法國革命的勝利者拿破侖·波拿巴的,我曾在封面正中央的位置虔誠、工整地寫下“Buonaparte”的字樣,謙卑地把自己的名字“Ludwig van Beethoven”簽在頁面的最下方。但當學生和助手費迪南德·里斯告訴我拿破侖在5月背叛了革命而加冕自己為法國皇帝時,我被激怒了,大叫道:“他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居然為了自己的野心而踐踏人權(quán);他把自己抬升到眾人之上,成了獨夫寡頭!”我沖到書桌前怒不可遏地撕碎了樂譜的封面。當這部作品在1806年10月出版時,我在新的封面上寫下“英雄交響曲,為紀念曾經(jīng)的偉人而作”。1821年,當聽說拿破侖死在他被流放的圣赫勒拿島時,我告訴身邊的人們:“早在十七年前,我就為他的今天寫好了音樂?!蹦蔷褪潜窘豁懬牡诙氛隆霸岫Y進行曲”。
然而,這部杰作并不能被膚淺的維也納所理解。1805年4月7日,和它同時首演的一個平庸作曲家埃布爾(Anton Eberl)的一部平庸作品——《降E大調(diào)交響曲》居然得到了更高的好評。更有甚者,居然連我的門徒費迪南德·里斯也沒有理解我在第一樂章的妙筆:在排練時,當圓號在我樂譜的指示下?lián)屜仍佻F(xiàn)主題時,他居然大罵圓號手“不會數(shù)拍子”!可見,傳統(tǒng)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在這個時代尋求創(chuàng)新是多么的艱難而必要!
1808年12月22日,我在維也納劇院親自指揮、演奏了一批新作,包括《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詠嘆調(diào)《Ah perfido!》(Op.65)、《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及《合唱幻想曲》等。樂隊蹩腳的演出、寒冷的劇院和長達四小時的音樂會曲目影響了聽眾對我作品的真實感受,演出后反響平平。直到一年之后,一位作家兼樂評人E.T.A.霍夫曼才對我的《C小調(diào)第五交響曲》有了一個中肯的評價,稱它為“當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用小說家獨有的浪漫文筆,描述了我在音樂中創(chuàng)造出的效果,如“強光射穿深沉的夜幕……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調(diào)動一切激情,迸發(fā)出全身心的吶喊,我們才能堅定地活下去,成為靈魂的守望者”。而且,他敏銳地洞察出樂曲開頭“四音動機”(后人稱之為“命運的敲門聲”)在四個樂章中的貫穿,說“這部天才的狂想曲”有著“無與倫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深沉而親切地”將聽者“帶入無止境的精神世界”中。從此,我的《第五交響曲》逐漸成為音樂會上最受歡迎的曲目。
由于霍夫曼的評論,我開始關(guān)注這位多才多藝的文人,讀了他的小說《霍夫曼的故事》《胡桃夾子和鼠王》《葛蓓莉亞》等,很欣賞他充滿幻想的故事和極具感染力的文字。(1870年法國作曲家德利布為芭蕾舞劇《葛蓓莉亞》配樂;1881年奧芬巴赫寫成歌劇《霍夫曼的故事》;1892年柴科夫斯基創(chuàng)作芭蕾舞劇《胡桃夾子》)
1808年,我的朋友梅爾澤爾(Johann Nepomuk Maelzel,1772–1838)為我發(fā)明了一系列號筒助聽器,大大緩解了我日益衰退的聽力。這個來自雷根斯堡的聰明人梅爾澤爾雖然不是個一流的音樂家,但從小在父親的管風琴作坊里學習音樂和機械制作,在這兩方面都很有造詣。他發(fā)明了可以代替整個軍樂隊的“百音琴”(Panharmonicon),又改裝了一個機械玩偶——曾經(jīng)戰(zhàn)無不勝的“土耳其下棋手”,把它變成了“自動機械小號手”(automaton trumpeter)。我對他的這兩項發(fā)明都很感興趣,決定為它們寫一首管弦樂作品。梅爾澤爾建議我以威靈頓將軍在西班牙維多利亞大敗約瑟夫·波拿巴的戰(zhàn)役為主題,給了我一些結(jié)構(gòu)上的建議,使得他的兩個發(fā)明可以參與這部作品的演出。但寫著寫著,我的配器編制超越了“百音琴”之所及,最后只好讓真正的樂隊取代了“百音琴”的管樂部分。這部管弦樂作品名為《維多利亞之役》(Op.91)。1813年12月8日,它和我的《第七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由我本人親自指揮。當天臺下坐滿了剛從哈瑙戰(zhàn)役中受傷的奧地利及巴伐利亞士兵,他們和樂曲中的戰(zhàn)火描述產(chǎn)生了強大的共鳴,并被我音樂中的英雄主義精神所感動,而梅爾澤爾“自動機械小號手”的表演也給演出增添了歡樂的效果。
1811年,我試圖在維也納首演自己的《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但彩排時,我發(fā)現(xiàn)鋼琴和樂隊的聲音通過我這雙該死的耳朵都變成了嘈雜、模糊的嗡嗡聲,我再也無法識別音高和節(jié)奏了。不得已,我讓位于忠實的學生車爾尼,相信以他的鋼琴技巧和對我作品的理解,應(yīng)該是演釋此曲的最佳人選。我的好朋友克拉默(Johann Baptist Cramer)在英國出版此曲時,為它冠名“皇帝”協(xié)奏曲,很符合這部作品的氣魄。
我鐘愛這首鋼琴協(xié)奏曲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約稿者魯?shù)婪虼蠊ˋrchduke Rudolph,1788-1831)是我最有才華的學生,也是最高貴、最忠實的朋友。1808年,拿破侖的弟弟、威斯特法倫王國國王熱羅姆·波拿巴(1784-1860)高薪聘請我到他的領(lǐng)地擔任宮廷樂師長。此消息一傳出,維也納最顯赫的三位王公——魯?shù)婪虼蠊?、克林斯基(Kinsky)王子(1781-1812)和洛布科維茨王子(Lobkowitz,1772–1816)立即出面阻止。為了挽留我,他們?nèi)藳Q定付我四千弗洛林斯的年薪,條件是不要離開維也納。他們的這個決定所傳遞的信息非常清楚,那就是“貝多芬屬于維也納,維也納不可一日無貝多芬!”然而,不久以后,克林斯基王子帶兵出征,死在馬下;洛布科維茨王子在1811年后由于戰(zhàn)后的財產(chǎn)嚴重縮水而破產(chǎn),逃離了維也納,也就停止了支付他的份額;只有魯?shù)婪虼蠊恢眻允刂闹Z言,追加了缺失的份額,忠誠地履行著他作為恩主和朋友的義務(wù)。
1809年,當法國軍隊壓境,大公不得不短暫撤離時,我為他寫了鋼琴奏鳴曲《告別》(Les Adieux),并為每一樂章都取了標題:第一樂章“道別”(Das Lebewohl)寫在他離別之前,傾訴了我的不舍;第二樂章“缺席”(Die Abwesenheit)寫在他被放逐之際,表述了我的綿綿思念。我構(gòu)思好了第三樂章,卻刻意留到1810年重逢那天才動筆,取名“重歸”(Das Wiedersehen),抒發(fā)久別重逢的喜悅。
1819年,大公被封為奧洛穆茨大主教,請我為他的登基典禮譜寫一部宗教作品。于是,我開始了一段對靈魂的反省和懺悔。四年后,《莊嚴彌撒》(Missa Solemnis,Op.123)封稿。這是一部對永恒、萬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eternal, omnipotent, omniscient and omnipresent)的上帝的虔誠贊歌。在獻給大公的手稿扉頁上,我寫下自己對音樂最新的領(lǐng)悟:“生于心,而又念向于心。”(From the heart – may it return to the heart,日后成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銘言)。當這部作品在圣彼得堡隆重上演以后,轟動了歐洲皇室。俄國沙皇、普魯士國王、丹麥國王爭相認購,法國路易十八還特鑄一枚“貝多芬金幣”贈送于我。我題獻給魯?shù)婪虼蠊钠渌髌愤€包括《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鋼琴奏鳴曲“槌子鍵琴”》(Hammerklavier,Op.106)、《小提琴奏鳴曲》(Op.96)、《鋼琴三重奏“大公”》、《弦樂四重奏“大賦格”》(Op.133)等諸多名作。
和大公相比,我的另一位重要的恩主李希諾夫斯基親王(1761-1814)卻有著不同的品性。
這位開明貴族有著敏銳的嗅覺。早在1793年我初到維也納時,他就慷慨地在府邸首演我在維也納的第一部作品——Op.1的三首鋼琴三重奏,而當時,恩師海頓老爹卻一點都不看好這部作品。從1800年開始,他向我支付年薪六百弗洛林斯的贊助費。1804年,我的第一部代表我自己風格的重要作品《第三交響曲“英雄”》又在他的埃森堡(Eisenberg)城堡首演。為了感謝他的支持,我把這首原本獻給拿破侖的巨作題獻給了他——“我最忠誠的朋友和支持者李希諾夫斯基親王”。我是個投桃報李之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我還把一系列重要作品,如《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兩部弦樂四重奏(Op.18,Op.74)、《三重協(xié)奏曲》和由我首創(chuàng)的德語聲樂套曲《致遠方的愛人》全都題獻給了他。
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一直很和睦,直到1806年10月。一天夜晚,我正受邀居住在他在奧斯特拉瓦附近的城堡,一群占領(lǐng)維也納的法國軍官突然到府上做客,親王居然叫我出來為他們演奏鋼琴。明知道我對拿破侖的憎惡、鄙視和反感,他居然會做出這樣侮辱我人格的提議,我被激怒了。大吵一頓后,我憤怒地卷起行李,冒著傾盆大雨沖出城堡。在我之前,他也曾經(jīng)熱烈地支持過莫扎特,但在偉大的作曲家臨死前幾個星期,他卻向法庭提出訴訟,追繳他所借貸的、而后者明顯無力償還的債務(wù)。這種行為是多么的冷酷,多么的反藝術(shù)!這印證了他雖然有著贊助藝術(shù)的善舉,卻沒有一顆尊重藝術(shù)家的善心。
幾天后,李希諾夫斯基收到了一封短信,上面用他非常熟悉的、和所有貝多芬題獻作品的扉頁上相同的筆跡寫道:“您之所以成為親王,是因為生于親王之家。而我,是靠著自己的才華而成為今天的我。過去有過親王,今后也還會有成百上千個,而貝多芬只有一位?!睆拇?,我們不相往來。
我們這個時代有一位巨人,他用詩歌帶領(lǐng)我們在這個黑暗的世界勇敢地探索生存的價值。1811年,當我讀了歌德的偉大悲劇《艾格蒙特》(Egmont)之后,一股無法克制的創(chuàng)作沖動驅(qū)使我寫下了十段配樂寄給了他。很快,我收到了一封充滿贊揚的來信,詩人居然期待和我見面。第二年的七月,在共同的朋友貝蒂娜(Bettina von Arnim)的引薦下,我們在特普利茲見面了。沒有想到,這個德意志民族最偉大的詩人、思想的導(dǎo)師在我的面前是如此的謙恭,這讓我受寵若驚,有一種甘愿為他去下十次地獄的沖動。我情不自禁地向他表達了我對世俗的憎惡、對理想的憧憬以及他偉大作品中的英雄主義對我的觸動和啟發(fā);他則很優(yōu)雅地稱贊了我與眾不同的見解和音樂上特立獨行的風格。兩年后,歌德在魏瑪隆重上演了他的史詩《艾格蒙特》,對外宣稱他的作品在我的音樂中得到了升華。
我們之間相差二十一歲,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一邊用詩歌引領(lǐng)著時代,一邊用謙卑和圓滑周旋于宮廷官場;他也未必能真正接受我顛覆性的音樂風格,而改變習慣和欣賞的海頓莫扎特式的優(yōu)美平和。然而,作為開創(chuàng)音樂新風格的斗士,我非常感激這位時代偉人對我的認可,他所賦予我的自信和勇氣是無人能夠取代的。
1812年對我來說是個多事之秋。七月,我先后遭遇了生命中的永恒戀人約瑟芬和代表德意志思想的偉大詩人歌德;十月,我和二弟約翰促膝談心,目的是終止他和情婦——一個帶著私生子的女人特蕾莎(Therese Obermayer)的關(guān)系??蓤?zhí)迷不悟的弟弟根本聽不進我的勸阻。于是,我向當?shù)孛袷潞妥诮虣C關(guān)投訴,希望他們干預(yù)此事。沒想到,這竟成全了他們——被我激怒的弟弟居然在十一月和這個女人注冊結(jié)婚。這件事傷透了我的心。回想母親早逝、父親嗜酒,為了撫養(yǎng)兩個弟弟,我從十六歲起就亦父亦母,歷盡艱辛,把他們撫養(yǎng)成人。我不明白,為了這樣一個女人,他怎么可以把手足之情踩在腳下,讓我這個大哥顏面盡失?!沮喪的心情讓我變得憤世嫉俗,我開始在公眾場合穿著隨意、不拘小節(jié),不再介意路人的眼光。
禍不單行——第二年,我的經(jīng)紀人、大弟卡爾得了肺癆,我義不容辭地開始資助他全家的生活。1815年,可憐的卡爾去世了,留下遺囑,把兒子卡爾托付給我,和他的遺孀一起撫養(yǎng)孩子。我的心在默默地流淚:糊涂的弟弟呀,侄子是我們貝多芬家族血脈的延續(xù),收養(yǎng)他是我的義務(wù)。但你怎么可以讓我和那個被自己的父母指控偷竊、和別的男人有過私生子、用肚子里的孩子逼迫你成婚的女騙子喬安娜(Johanna)“共同監(jiān)護”?這種惡毒的、奸詐的、背信棄義的女人有什么資格撫養(yǎng)我們貝多芬家族的血脈?于是,我開始了爭奪孩子撫養(yǎng)權(quán)的長期訴訟。這是我人生中最漫長、最灰暗的一頁,它歷練了我,堅定了我和邪惡作不懈斗爭的決心。在梅爾澤爾為我特制的很多個助聽器的幫助下,雖然耳聾繼續(xù)惡化,但我依稀能聽到一些對話和音樂的模糊聲響,直到1814年,聲音的世界從我的耳際徹底消失。幸好,我靈魂的耳朵依然尖銳,它們將伴隨我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作品。我開始用筆記本和外界溝通:朋友們把他們的看法和問題寫給我,我告訴他們我的答復(fù);我把對自己作品的演釋要求告訴演奏者,他們反饋我演奏的效果和問題。我的思想和對音樂、藝術(shù)、哲學的思考都記錄在一本一本代替我耳朵的筆記本里。
1815年,我的人生進入第四十五個年頭。身體日益衰退,愛情離我遠去,孤獨將伴隨我走到生命的盡頭。回首過去,我從一個在求知和叛逆中尋找著自己定位的懵懂少年,在經(jīng)歷了情感、病痛的折磨和考驗后終于找到了英雄主義的光芒。我的音樂構(gòu)思,無論是《第五交響曲“命運”》還是《熱情奏鳴曲》,都是在困惑和憤怒中開始,經(jīng)過安靜、沉思的中段到達充滿希望的結(jié)尾;我的速度標記表達了心目中既有舞蹈又有歌唱的氣質(zhì),可惜往往被認為太快而被放慢演奏。對于思想狹隘的指揮家、鋼琴家、弦樂四重奏組來說,可能還要過幾十年、幾百年才能在理解上、技巧上達到演釋我作品的要求,但我卻不能因為他們的愚蠢而停下創(chuàng)新的腳步,因為上蒼賜予我才華,也賦予我使命。我要在生命的最后里程,用先人巴赫至臻完善的復(fù)調(diào)對位技術(shù),修繕海頓莫扎特所搭建的平穩(wěn)、和諧、對稱和優(yōu)雅的象牙塔,讓音樂的圣殿充滿神性、理性和人性之光,讓后人從我的音樂中理解我所信奉的真理——“音樂是比所有智慧和哲學更高的神示”(Music is a higher revelation than all wisdom and philosophy)。
1819年,出版商迪亞貝利(Diabelli)給奧地利的音樂家們發(fā)出了一首他自己寫的三十二小節(jié)的圓舞曲,希望我們各自以它為藍本創(chuàng)作一首變奏曲。他的計劃是將這些征集來的作品收集成一冊,取名《祖國的藝術(shù)家們》(Vaterl?ndischer Künstlerverein),把出版所得捐獻給拿破侖戰(zhàn)爭的受難家庭。我被迪亞貝利的善心所感動,決定接受這個使命,把他這首幼稚平庸的樂曲創(chuàng)作成如同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那樣經(jīng)典的作品。在幾年的沉思和休整以后,這次的重新出征讓我感到無比的輕松和自由??赡苁堑搅酥烀哪昙o,我突然對海頓老爹的幽默感有了深深的感悟,真懊悔年輕時因為不解風情而藐視了他那高超脫俗的圓滑,放出“從他那里我沒有學到任何東西”的闕詞。在這首變奏曲中,我運用了海頓的智慧,通過夸張的模仿,歌頌了莫扎特《唐璜》的優(yōu)雅和巴赫賦格的高深;諷刺了迪亞貝利單調(diào)乏味的和聲配置;調(diào)侃了克拉默為技巧而技巧、匱乏樂思的手指練習。迪亞貝利在1824年如愿出版了他的變奏曲集錦《祖國的藝術(shù)家們》,我的三十三首變奏曲獨成上冊,下冊則合訂了由舒伯特、胡梅爾、我的學生魯?shù)婪虼蠊?、車爾尼和他十一歲的天才學生李斯特等五十位音樂家為他的主題各自譜寫的變奏曲一首。
在創(chuàng)作這部巨大的變奏曲的三年間,我同時完成了最后五首鋼琴奏鳴曲。一百年前十二平均律的調(diào)音技術(shù)啟迪了偉大的巴赫寫下了上下兩冊四十八首《平均律鋼琴曲集》,把巴洛克時期作曲的復(fù)調(diào)對位法做到了極致。一百年來,鋼琴制造技術(shù)有了革命性的進步,我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展現(xiàn)了巴赫時代鍵盤樂器羽管鍵琴(Harpsichord)和擊弦古鋼琴(Clavichord)所無法做到,而新一代槌子鍵鋼琴(Hammerclavier)已經(jīng)能做到,但依然有潛力做得更好的新技術(shù):開闊的音域、突兀對比和大幅度漸強漸弱的音量、厚重的低音織體、延音踏板技術(shù)以及發(fā)自靈魂的歌唱性音色。這些奏鳴曲也完整地記錄了我從波恩的青年時代,到維也納后的盛年,至遲暮之年在音樂構(gòu)思上的探索和成長。只可惜,維也納鋼琴單薄清脆的聲音實在是滿足不了我奏鳴曲中如交響樂般的宏亮音質(zhì),直到1818年我才收到了英國制造商船運來的一架似乎能滿足我要求的布洛德伍德(Broadwood)鋼琴,可惜那年我已經(jīng)全聾了。在晚期奏鳴曲中,我嘗試著大幅度運用巴赫復(fù)調(diào)對位法的精髓來豐富我作品的內(nèi)涵。在鋼琴上實驗成功以后,我又把這種古為今用的手法運用到其他體裁,包括最后五首弦樂四重奏以及我生命的絕響《第九交響曲》。
1824年5月7日,我的《第九交響曲》在皇家宮廷劇院首演。這是我十二年來第一次重登舞臺,整個維也納的崇拜者們都來到這里,劇院內(nèi)外水泄不通,當局不得不動用警察來維持秩序。排練很匆忙,雖然完全聽不到他們的演唱和演奏,我嚴重懷疑這些演奏者和合唱團是否能夠真正理解我把席勒的《歡樂頌》和交響樂結(jié)合的創(chuàng)舉。沒想到,當為時一小時的演奏結(jié)束時,我還沉浸在高尚的喜悅中,美麗的女中音卡洛琳(Karoline Unger)像個天使般向我走來,攙起我的手,把我轉(zhuǎn)向觀眾席。于是,我看到了全體起立的觀眾們正狂熱地揮動著帽子、使勁地鼓掌、拼命地喊叫。這可是堪比帝皇的尊貴呀!可惜如此輝煌的成功并沒有給我?guī)砗艽蟮氖找?,兩千兩百二十弗洛林斯的票房被?jīng)理人、抄譜人和一大批樂隊、合唱演員分割后,我這個作曲家只到手四百二十弗洛林斯。當收到票房報告時,我在失望和驚詫中癱倒在沙發(fā)上。
我的一生留下了很多遺憾:少年時沒有保護好自己的母親,讓她受盡父親的虐待而早逝;青年到中年,我為情所困,和相愛的女子糾纏不休卻無果而終;晚年,我嘔心瀝血、散盡家財?shù)仞B(yǎng)育我唯一的血親、深愛的侄子卡爾,而他卻為了反抗我的管教而開槍自殺;我一生脾氣暴躁,不修邊幅,對身邊忠實的朋友們多有得罪,卻問心無愧地接受著他們的照顧和無私奉獻。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有太多的缺失。但是,作為一個音樂家,我無愧于上帝賦予我的使命:我為出身貧賤卻品行高貴、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家爭得了尊嚴;我把正義、理想和深邃的情感灌輸?shù)絼?chuàng)作中,讓經(jīng)歷苦難的人們在我的音樂中找到希望,勇敢地活著,并為后世開辟新天地!
1827年3月26日,我靜靜地躺在病臥已久的床榻上,在忠實的朋友的陪伴下,等待上帝的召喚。忽然,空中一陣電閃雷鳴,我知道自己的時候到了。用盡最后一口氣,我吐出一句幽默的臺詞:“鼓掌吧朋友,喜劇結(jié)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