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我友,獨唱演員。臺上一站,美艷無敵;嗓子一亮,傾倒四座。
仿佛,她與“壓力”二字是徹底絕緣的。但一次小坐,她向我吐露了心聲:
大幕關著時,舞臺上那么多人在眼前晃——調(diào)話筒的、理妝容的、無事忙的。但很快,我一個人被孤零零地剩在了舞臺中央。逃吧!這個聲音蠱惑著我,我的雙腳,登時就像懸了空。大幕拉開,千萬道目光盯著我;聚光燈、柔光燈、回光燈打著我。巨大的孤獨感吞噬了我。我被推到了懸崖邊上。跳還是不跳?這是個問題……
沒有人知道,雙腳懸空的感覺多少次劫掠睡夢中的我。在夢中,那種無助感被無限放大。坐起來,獨自在黑暗中流淚。不唱了。我跟自己說。但是,天剛剛放亮,我就慌忙爬起來去練聲。我不敢不練啊。干我們這行的,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聽眾知道;三天不練,連歌曲都知道了!
壓力,那是一種要壓倒人的力啊!
壓力這么大,怎么減壓呢?我嘗試過許多減壓方式——健身、美容、看恐怖片、到老家去干農(nóng)活。不瞞你說,我還曾背著家人,悄悄去精神康復中心看過心理醫(yī)生??珊髞砦野l(fā)現(xiàn),這些減壓方式都很難徹底解決問題。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最好的減壓方式。
說出來你可別笑,那最好的減壓方式,在我看來莫過于“最充分的準備”。
對我而言,最充分的準備就是——在正式演出開始之前,我已經(jīng)多次“虛擬演出”成功了!登臺前,我獨自把要演唱的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錄好像,放給自己看。我要求自己做自己最挑剔的觀眾。我從情感、神態(tài)、手勢、眼神、咬字、語氣、韻味等多方面細致入微地觀察自己。有時候,一個細節(jié)要重放幾十遍。我否定起自己來從不怕疼,因為我明白,只有人后不怕疼,才能人前不丟臉。就這樣,每一個音符都被我的心妥帖地熨好了。我準備得充分到了在夢中都可以完滿地演唱那首歌了——這時候,我才算真正減了壓。
現(xiàn)在,大幕拉開的瞬間,我還是會有懸空感;但是,我不孤獨了,我覺得有一萬個“小我”和我并肩站在舞臺上,她們是此前被我否定過的那個“我”,也是此前被我肯定過的那個“我”。有她們和我站在一起,我感覺到了自己的強大。
壓力,這種曾被我理解成“壓倒自己的力”,如今已被我偷笑著理解成了“壓倒別人的力”。呵呵,不信,你也試試?
摘自《做人與處世》2012年5月下
【賞析】
壓力,到底是不是一種能夠壓倒人的力呢?文中,作者講述朋友找到的最好的減壓方式——做最充分的準備。這從實質(zhì)上來講就是要讓自己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zhì),當你的內(nèi)心充滿自信時,那所謂的壓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