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衛(wèi)橋 李銀鳳 林金麗 梁玉潮
泌尿系統(tǒng)感染是臨床上一種最為常見的感染之一。在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治療中,耐藥菌的出現(xiàn)和流行加大了治療的難度[1-3]。為了解本地區(qū)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為臨床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本研究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療的68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對其進行細菌培養(yǎng),現(xiàn)將其病原菌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療的68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對其進行細菌培養(yǎng),進行微生物檢驗,以對其病原菌結果進行分析。患者均符合泌尿系統(tǒng)感染相關診斷標準,經完整的尿培養(yǎng)均為陽性。其中男25例,女43例,年齡32~87歲,平均年齡為(71.3±2.5)歲。
1.2 方法 從江蘇省臨床檢驗中心購買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細胞菌ATCC27853、光滑假絲酵母菌2238NL、大腸埃希菌ATCC25922、白假絲酵母菌ATCC64548及ATCC64550等,依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培養(yǎng)和分離細菌,陽性標準為革蘭陰性桿菌計數(shù)在105CFU/ml及其以上,革蘭陽性桿菌計數(shù)在104CFU/ml及其以上。運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鑒定系統(tǒng)對細菌和真菌進行鑒定。共分離出120株病原菌。
1.3 藥敏試驗 運用英國Oxoid公司提供的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依據(jù)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的要求鑒定藥敏質控結果,依據(jù)2010年版CLSI篩選和確證藥敏結果判讀及超光譜β-內酰胺酶(ESBLs)。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NET5.4軟件對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1 主要病原菌分布 在進行的培養(yǎng)的120株菌株中,革蘭陰性菌為71株,占59.2%,主要為大腸埃希菌;革蘭陽性菌為29株,占24.2%,主要為鳥腸球菌和糞腸球菌;假絲酵母菌20株,占16.7%,主要為白假絲酵母菌。主要病原菌分布情況具體見表1。
2.2 檢出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率 檢出主要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具體如表2所示。
表1 主要病原菌分布情況[n(%)]
表2 檢出主要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率[n(%)]
2.3 革蘭陰性菌產ESBLs的檢測結果 革蘭陰性菌產ESBLs的檢測結果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革蘭陰性菌產ESBLs的檢測結果
泌尿系感染是常見的泌尿系疾病,也是住院患者常見的院內感染性疾病。但由于抗生素不規(guī)范及盲目的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率逐年上升。不同地區(qū)、不同醫(yī)院細菌分布特點也各有差異。為更好控制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發(fā)生,了解病原菌的流行特征成為首要任務。本研究對120株菌株的分析發(fā)現(xiàn),革蘭陰性桿菌是泌尿系統(tǒng)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最多的是大腸埃希菌[4-5],占43.3%。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阿莫西林等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較好,分別為92.3%、84.6%,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等常用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較低[6],分別為7.7%、28.8%。阿米卡克星和阿莫西林的敏感性均比較高,因此比較適合于作為是經驗用藥的首選藥物,但是要對阿米卡星所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防治,特別是對于耳毒性和腎毒性。鳥腸球菌則對于舒巴坦和亞胺培南的敏感性比較高,分別為100.0%、100.0%,因此在其使用中,也要注意對二重感染以及耐藥株的產生進行注意和避免,因此其比較適合于用在重癥感染患者中。另外青霉素的敏感性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因此也比較適合于作為是首選藥物。白假絲酵母菌則對于磺胺甲噁唑、四環(huán)素以及頭孢噻虧具有較低敏感性,在臨床應用中也值得注意。另外在相關報道中稱ESBLs最常出現(xiàn)在大腸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所以對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G-菌株就需要實施ESBLs檢測,其中本次研究中對革蘭陰性菌實施了ESBLs檢測,其中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為25.0%,肺炎克雷伯菌的檢出率則為60.0%其余未檢出。對檢出的13例大腸埃希菌ESBLs菌株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對于喹諾類、替卡西林、氨芐西林以及磺胺類等抗生素具有較高耐藥性,其原因主要是因為ESBLs菌株且有ESBLs質粒的同時,還具有多種不同的耐藥表型。所以在對ESBLs引起感染性疾病實施治療之中,首先應該對亞胺培南或者是加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進行應用。
總而言之,泌尿系統(tǒng)微生物檢驗病原菌結果顯示,其主要為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其中最為常見的為革蘭陰性菌。泌尿系統(tǒng)患者的感染情況也不相同,其致病菌肯定也不一樣,那么在其初診根據(jù)醫(yī)師經驗給藥之后,在之后的抗菌藥物使用中,可以依照其微生物檢驗病原菌結果進行,以能夠對其抗菌藥物合理進行使用,從而提高其抗菌藥物使用有效性,減少二度感染和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
[1]楊秀靜,黃佳玲.醫(yī)院內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0):2809-2810.
[2]張秀梅,李洪利.社區(qū)與院內泌尿系感染大腸埃希菌的耐藥狀況對比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31(7):732-733.
[3]張翠英,趙小平,栗志平,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J].中醫(yī)醫(yī)藥導刊,2009,7(3):173-174.
[4]張立明,王紅,任愛民,等.尿路感染220例臨床病原學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2008,5(11):30-32.
[5]羅卓躍,鄒義春,柯俊.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4):334-337.
[6]施雪梅,賀小福,樊秀華,等.細菌L型感染現(xiàn)狀與耐藥分析[J].湖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0(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