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舒
斯德哥爾摩城最早建立于13世紀中葉,“Stockholm”一詞在英語里的意思為“木頭島”,“Stock”即為木頭的意思,“holm”則為島的意思。顧名思義,最初的斯德哥爾摩以簡陋的木頭小屋為城市的主要特色,據(jù)說外國商船開到這里,看見街上隨處都是木頭搭起的東倒西歪的房屋,不禁隨口喊出“斯德哥爾摩”,這座城市由此得名。而如今街上很難看到圓木小屋,取而代之的是融合了古色古香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潮流的城市建筑。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座被譽為“北方威尼斯”的美麗城市,位于瑞典的東岸,波羅的海的海風吹拂著這座北歐城市。斯德哥爾摩的冬季一般在12月至3月,常能見到白茫茫的雪景,氣溫一般在-7℃~-2℃之間,白晝很短,使得生活在斯德哥爾摩的人們特別珍惜短暫的白晝時光。行走在斯德哥爾摩的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幾乎都是落地玻璃窗,罕見窗簾,只為了在暖洋洋的午后盡情地親吻陽光。
管風琴皇家大教堂
漫步在斯德哥爾摩的老城區(qū),石頭鋪砌的道路帶我們走進了這座城市的歷史,瑞典王宮、皇家歌劇院、皇家話劇院、議會大廈以及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等都聚集在此。
來到斯德哥爾摩老城區(qū)的中央廣場,在它的邊上是建于17世紀的瑞典王宮,這座瀕水而建的3層方形小城堡,花了近60多年時間,耗費了三代建筑師的心血,才于1754年完工,如今是瑞典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宮殿廣場上站著數(shù)名頭戴軍帽、身穿傳統(tǒng)中世紀軍服的帥氣衛(wèi)兵。如果時間趕巧,還能一睹衛(wèi)兵們進行威嚴隆重的換崗儀式?;蕦m內(nèi)部對外開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館、珍寶館、三王冠博物館、皇家兵器館。宮內(nèi)還陳列著各種金銀珠寶、精美的器皿,以及華美的壁畫、掛毯與浮雕,盡顯瑞典皇家收藏的氣魄。
從瑞典皇宮步行到老城區(qū)最古老的建筑——皇家大教堂,古斯塔夫五世之前的歷代瑞典皇室的加冕活動都在這座教堂中進行。一走進教堂,瞬間就被莊嚴而神圣的氣氛感染,身心都安靜了下來。完成于1489年的木刻雕像圣喬治屠龍,是這座教堂中最著名的藝術珍品。大教堂里的管風琴也是這座教堂的另一大特色,規(guī)模壯觀、音色優(yōu)美,堪稱北歐地區(qū)最優(yōu)質(zhì)的管風琴。每逢周六中午,管風琴宏大、莊重的旋律都會在大教堂內(nèi)回蕩,絕對是一場不可錯過的聽覺盛宴。教堂的南面坐落著瑞典學院、諾貝爾圖書館和諾貝爾博物館。
斯德哥爾摩是一座以博物館著稱的北歐文化名城,各類不同主題的博物館成為這座城市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城里大大小小的50多座博物館涵蓋了歷史、人文、科技、自然等各個方面。此次我們的藝術之旅從國家博物館開始,讓我們一同欣賞斯德哥爾摩的藝術收藏。
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位于瑞典皇宮對面,與皇宮隔水相望,其前身為斯德哥爾摩王宮向公眾開放的皇家博物館,1794年向公眾開放,而作為國家博物館則是在1866年開放。1958年,國家博物館將20世紀的藝術品移交給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1963年又將遠東藝術品劃歸遠東古器物博物館,盡管如此,它仍然是瑞典的繪畫、雕塑、版畫、素描、應用美術的收藏中心。
館內(nèi)藏有豐富的油畫、雕塑作品,藝術史上的名家拉斐爾、丟勒、倫勃朗、魯本斯、凡·代克、普桑、華托、夏爾丹、布歇以及瑞典本土著名畫家卡爾·拉森和安德斯·佐恩、恩斯特·約瑟夫等人的作品,都陳列在博物館中。
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
瑞典十八至十九世紀的繪畫作品是國家博物館的一大特色,走在博物館的長廊中,猶如展開瑞典藝術史的長卷,生動而清晰地勾勒出了瑞典本土藝術家的風格變遷。在欣賞完瑞典藝術家的作品后,館中的18世紀法國的繪畫收藏也讓人目不暇接,這批作品在質(zhì)量和數(shù)量上,都在世界各大博物館中首屈一指,著實讓人驚嘆。除此之外,館中還藏有14世紀至現(xiàn)代的幾十萬件版畫、素描。
說到瑞典,它的設計和應用美術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宜家的家具已經(jīng)走進世界的諸多家庭,瑞典的設計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國家博物館內(nèi)特意留出一大塊展區(qū),展出了從中世紀至今的許多工藝藏品和藝術設計,其中包括14世紀西班牙阿爾汗布拉瓶、威尼斯和德國的刻花玻璃器皿、瑞典12世紀的銀器以及瑞典本地的現(xiàn)當代藝術設計,讓我們看到了這座城市長久以來對于設計和工藝的重視和執(zhí)著。
上圖:Damen med slojan亞歷山大·羅斯林(Alexander Roslin)
下圖:象牙雕塑David Heschler of Ulm
木馬10號 1948年 平面裝置 波洛克 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
交織字母羅伯特·勞申伯格裝配藝術新達達主義1955年混合媒體107x160x162cm當代美術館
遺憾的是,斯德哥爾摩國家博物館近年在進行整修,預計2017年重新接待游客,想要欣賞作品的游客,只能在皇家美術學院欣賞其中的部分藏品。
喜歡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游客,一定不能錯過斯德哥爾摩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該館于1958年在傳奇人物龐圖·胡爾騰(Pontus Hultén)的領導下成立開館,它的建立和收藏使斯德哥爾摩得以在國際上躋身于現(xiàn)代藝術大都市之列。該館主要收藏20世紀各流派的繪畫和雕刻,藏品以國家博物館撥交的1200件作品為基礎,后經(jīng)多方征集,現(xiàn)在藏品已增加到3500件。如今我們看到的新館是1998年由西班牙建筑師拉費爾·莫內(nèi)爾(Rafael Moneo)設計的,嶄新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出色的藝術品。館前的草坪上陳列的是丁古力與考爾德的雕塑,未進館已感受到濃濃的現(xiàn)代藝術氣息。
走進現(xiàn)代藝術館,它豐富的收藏著實讓人震驚。表現(xiàn)主義的蒙克、諾爾德、克利、科科施卡,立體派的畢加索、布拉克、萊熱,達達主義的恩斯特、比卡比亞,超現(xiàn)實主義的米羅,野獸派的馬蒂斯,現(xiàn)代主義藝術大師的作品可謂應有盡有。
“波普大叔”勞申伯格的著名作品《花押字母》陳列在一樓的展廳中,這位擅長用綜合材料打破藝術與生活邊界的藝術家,將一只站著的安哥拉山羊標本穿過一只橡皮輪胎,山羊腳下的板子安置了腳輪,上面飛濺著各種顏料。
不遠處展廳的墻上掛著法國新現(xiàn)實主義藝術家伊夫·克萊因用藍色的海綿創(chuàng)作的作品,表達了現(xiàn)實即藝術的主張。圣菲勒的新現(xiàn)實主義作品,則充分利用了廢品和顏料,對當下的生存狀態(tài)提出了反思與批判。館內(nèi)還可以看到美國著名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家波洛克的平面裝置。不同于波洛克的激情澎湃,法國藝術家杜布菲的作品則以簡單的線條,尋找人的普遍心理暗示,仿佛是陰暗角落里的自言自語,達到了一種更為真實的自我。
總體來說,斯德哥爾摩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盡管規(guī)模小于紐約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但是從收藏的質(zhì)量和展館的布置來看,絕不遜色于任何一座美術館,尤其是對瑞典本地現(xiàn)當代藝術作品的展示,值得每一位藝術愛好者到此駐足欣賞。
在飽覽西方藝術之后,讓我們在這座北歐城市一睹東方情調(diào)。斯德哥爾摩的東亞收藏集中在位于瑞典皇宮河對岸的一座黃色長條形的建筑中,這就是斯德哥爾摩的東亞博物館,與國家博物館、皇家藝術學院為鄰。博物館收藏了中國、韓國、日本、印度以及東南亞的大量文物。在整個歐洲,它的考古藏品總數(shù)排行第3位,所藏藝術珍品總數(shù)排到第4位。可見其收藏之豐富。
東亞博物館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1926年,首任館長——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不僅幫助發(fā)掘了北京山頂洞人的頭骨,還于1922 年,在河南三門峽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約5000年前的住宅遺址,并挖掘出土了大量彩繪紅陶、骨器和石器,由此命名“仰韶文化”。博物館最早稱為“遠東古物博物館”。第二任館長是瑞典漢學家高本漢,他在1963年把博物館遷至現(xiàn)在的位置。
沿著展廳地面的年代導視標,觀眾可以清晰地觀賞到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和絕妙璀璨的華夏文明。展廳包括“中國以前的中國”、“中央之國”、“中國書史”、中國畫、佛教等不同部分。這里陳列的很多精品即使在國內(nèi)也難得一見,除此之外,館內(nèi)收藏的來自日本、韓國、印度的文物、藝術品也相當豐富精彩。
東亞博物館藏品
瓦薩沉船博物館內(nèi)景
斯德哥爾摩最有特色的博物館應屬瓦薩沉船博物館。瓦薩是一艘古戰(zhàn)船的名字,建造于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時期。這艘戰(zhàn)船本來是單層炮艦,可是國王得知當時瑞典的海上強敵丹麥已擁有雙層炮艦,便不顧本國的技術條件,下令把炮艦改造為雙層,這顯然超出了船的承重。1628年,“瓦薩”號首航幾分鐘便在距離港口僅2公里處沉沒,直到1961年才重見天日。
如今的“瓦薩”號保存在為其量身打造的博物館中,作為現(xiàn)存唯一一艘17世紀的船只,它的歷史價值可想而知。由于“瓦薩”號上保留了數(shù)百尊裝飾用的雕像,其中95%以上的部件完好如初,這些在海洋中封存了300多年的藝術寶藏,如今完整地陳列在博物館中。
瓦薩沉船博物館自開館以來,每年都吸引著大批游客前往,如今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它是參觀游客最多的博物館。
瓦薩沉船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