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梅
(河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教師教育中的“頂崗置換”模式分析
張群梅
(河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從理論上講,“頂崗置換”是一種雙贏模式,實現(xiàn)了教師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的有效銜接,而在實踐操作中,此模式的有效實施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加強制度建構,是提升“頂崗置換”模式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頂崗置換;雙贏;實踐操作;制度建構
自2010年教育部與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起“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以來,中小學教師教育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在教師教育實施過程中,“頂崗置換”模式脫穎而出,成為了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有效模式。當然,這種模式在實踐操作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影響了教師教育效果。因此,對“頂崗置換”模式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和從實踐上進行總結,對于提高其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頂崗置換”,全稱為“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是指高師院校在教育實習期間派送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承擔中小學教師的相關工作,同時相應地置換出中小學教師離崗到高師院校接受職后教育的一種實踐教學模式。從理論上來講,這是一種雙贏模式,實現(xiàn)了高師院校教師職前培養(yǎng)與農村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的有效銜接。教師教育大體可分為兩部分:教師職前教育和教師職后教育。教師職前教育一般在高師院校進行,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和實踐學習,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職后教育則是在職教師為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和學科發(fā)展需要,抽出一段時間到高校進行相關的再培訓。如果從時間順序來講,這兩部分是每個教師從事教師職業(yè)所應接受的兩個不同階段的教育,但在同一時期內,其受育主體并不相同,職前教育的受育主體是在校師范生,職后教育的受育主體是已就職的教師。對于在校師范生來講,職前教育部分不僅需要系統(tǒng)性理論學習,還需要實踐性教學實習,實習必須要有可實習的教師崗位;對于在職教師來講,職后教育是對其已有知識進行更新和補充的重要方式,要實施職后教育,必須以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為前提。怎樣使學生有合適的實習崗位?怎樣使教師離崗后又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似乎“頂崗置換”最為合適。首先,頂崗實習可以提升師范生的培養(yǎng)質量。對于高師院校的實行生來講,實習是其在高校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正是通過實習,才能將所學理論轉化為實踐運用,并累積一定的教學經驗,為以后走上教師崗位打下基礎。一般地,學校會有計劃地組織本校師范專業(yè)高年級的學生在一定時期到固定的實習基地實習,但傳統(tǒng)性教育實習時間短,學生難以真正地融入課堂并熟悉教學技法。而頂崗實習正好克服了傳統(tǒng)教育實習的諸多“短板”,它既可以培養(yǎng)師范生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又能增強其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利用農村中小學作為實習崗位成為了許多高師院校的選擇。其次,置換培訓可以為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職后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保障。由于經費短缺、教學任務繁重等原因,農村中小學教師很難獲得真正參與培訓的機會,其職后教育往往不能有效開展。而“頂崗置換”則免除了教師參與培訓的后顧之憂,解決了教師教學與培訓之間的矛盾。當高校師范生去農村中小學進行頂崗實習時,就可以置換出一部分教師利用這一段時間去高校接受職后培訓,了解學科前沿信息、更新教育理念、反思教學中的得失,相互交流教育教學中的經驗,實現(xiàn)教師的終身發(fā)展。
作為一種新型實踐教學形式,“頂崗置換”模式在國內一些高校已陸續(xù)開展實施。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頂崗置換”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比如:學生實習時間有所增加、教學技能相對增強;農村教師來到大學接受專業(yè)培訓,其思想觀念和知識結構得到更新。但是,這種模式在實踐運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師范生的“頂崗實習”,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師范生實習專業(yè)與所學專業(yè)相差較大。根據(jù)對參加頂崗實習學生的調查,近四分之一的大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所教科目與所學專業(yè)并不相符。大學生去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并不是根據(jù)自己所學專業(yè)來選擇實習崗位,而是由所實習的農村中小學實際狀況來決定。如果實習學校缺少某一科目的老師,頂崗實習生就有可能去教這門科目,而師范生所學的且應當頂崗的科目,一般都是主要科目,要么實習學校不放心讓實習生去頂崗,要么是本科目教師由于各方面原因而不愿離崗。第二,在實習過程中,由于缺少老師對實習學生的教學進行跟蹤指導,部分學生不能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地運用到教學中。據(jù)調查顯示,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中,約22%的學生不能把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而高師院校對自己實習生沒有進行指導的約占48%。長期以來,高師院校多注重師范生的理論學習,卻輕視實踐鍛煉。當學生開始接觸實際教學時,往往不知道如何把理論知識融入課堂,加之又缺少老師及時而正確的引導,故師范生實習過程中本應得到鍛煉的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等得不到大幅度提高。第三,實習中的基本生活條件得不到好的保障。頂崗實習的師范生一般都被安排到較偏遠的農村中、小學進行實習,在實習過程中,高校與實習學校并沒有作好相關的生活安排,一些地方的中小學不能為實習學生提供必要的食宿條件,從而增加了實習困難。
而對于“置換培訓”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講,其情況也并不樂觀。第一,一些被置換出來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認識不到去高校參加職后教育的重要性,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崗位去高校研修。一般地,農村中小學的教學條件都比較落后,當?shù)厝藗儗處煹穆殬I(yè)素質缺乏一定認知,對教師的要求相對較低,一些教師認為自己不參與培訓也能應付教學工作,從思想觀念上對職后培訓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另外,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各方面待遇比較低,僅有的年終獎金往往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相掛鉤,一些教師擔心實習生沒有教學經驗,一旦讓他們擔當教學工作,會導致學生成績下滑,自己的獎金有可能得不到。再者,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家一般都在本地,一些教師在教學之余還要照顧家里,如果出外學習可能會影響到家里。第二,一些高校、地方教育部門對置換培訓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缺乏統(tǒng)籌安排,致使培訓效果不太理想。教師培訓課程一般都會涉及教育理念、教學技術、班主任工作、心理輔導等諸多方面。由于課程內容過多,時間短,難以消化,許多教師學起來有點吃力。另外,培訓中的課程特別是公共課缺少系統(tǒng)的教材,參與培訓的教師在上課時只能聽老師講及看課件,能夠記下來的筆記非常有限,即便是針對不同學科開設的專業(yè)課,也只有少數(shù)課程有簡單的講義,這種情況不利于參訓教師對課程的預習和復習。第三,課程的實踐性不夠強。許多參與培訓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更期望得到實踐上的教學引導,比如實地考察觀摩、觀看評析名師課堂實錄和案例教學等,但在實際的培訓中,大多數(shù)課程的教學方式仍是理論教學,缺乏足夠的實踐性。
任何一種措施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落實,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作支撐。同樣,“頂崗置換”這種理論上的雙贏模式要想在實踐中具有可行性與可操作性,也必須建構相應的制度體系作為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首先,建立各地區(qū)教育行政部門、高校與農村中小學之間的聯(lián)系機制?!绊攳徶脫Q”的實施前提是雙方都有彼此的需求,而這種需求通過“頂崗置換”正好可以相互滿足,換句話說,就是要考慮師范生實踐教學和教師培訓雙方面的需要。對于高校來講,尋求合適的實習學校并不容易,同樣,對于需要置換培訓的農村中小學來講,尋求合適的頂崗實習生也很困難。因為到農村中小學頂崗實習一方面要考慮到實習生在課堂教學、學生班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畢竟不高,要保證實習生的實習質量和教學質量,選擇的學校必須具備優(yōu)秀指導教師;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頂崗實習是支援農村基礎性教育,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中小學校因師資緊張而導致教師進修困難的問題。
其次,從對象、時間的選擇上考慮制定合理的頂崗置換原則。頂崗實習的學生是頂替原任教師的崗位進行全方位的實習,為保證其實習效果,滿足中小學教學需要,必定要求實習學生具備初步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F(xiàn)階段,我國高師院校的實習期并不固定,時間也比較短,學生真正進課堂上課實習的時間相當有限。實踐證明,沒有一定的時間連續(xù)性就難以保證教學技能的獲得,這也是師范教育培養(yǎng)體系中一直存在但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同樣,對于農村中小學教師來講,零星的培訓加之過多的內容也不利于新知識新技能的獲得。
第三,建立合理的人員編排、任務確定與效果評估等系列管理體制與考核機制。頂崗實習的人數(shù)要與實習學校的可置換教師人數(shù)相結合,實習小組的成員構成以性別、學科、學業(yè)水平的差異集合體為組建原則,其具體任務根據(jù)教師實踐性知識領域展開。為了保障頂崗實習的有效實施,可由高校安排的蹲點帶隊教師與由實習學校安排的教學指導教師相結合,共同保障頂崗實習的順利開展,即用“雙導師制”的指導管理模式來加強對支教實習生的教學指導和跟蹤管理。另外,為了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無論是實習學生還是參與培訓的教師,無論是高校還是實習的農村中小學校,都要進行定期的以“頂崗置換”為主旨的教師教育考核與評估,這就需要建立系統(tǒng)的考核評估機制。
[1]魏亞琴.頂崗實習置換培訓: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新模式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2009,(2).
[2]刁曉偉.“國培計劃”師范生頂崗實習實效性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2.
[3]蘇星.置換培訓中教師的收獲與失落[J].東南大學學報,2011,(S1).
G642
A
1674-9324(2014)36-0003-03
河南省教師教育項目“河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2013-JSJYZD-003)”的階段性成果。
張群梅(1973-),女,河南三門峽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政治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