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輝
摘要:因材施教是每一位教師都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注意到弱生的心理,因材施教時一定程度上傷害到了這部分學生。本文就因材施教時應該考慮到的心理因素進行了分類歸類研究:均質(zhì)分組,優(yōu)劣平等,保全顏面;教法一致,標準分層,迎合心理;表揚跟進,評價得當,激發(fā)動力。針對每一個分類,筆者都進行了詳實的闡述并用案例進行佐證。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讓老師在因材施教時更多地考慮一下學生的心理,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達到預期的目的。
關鍵詞:因材施教;差生;心理因素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4-0028-02
“差生”都是教師有意無意給學生打上的標記,為了表示對這個稱呼的不贊成,筆者在本文闡述中都加以雙引號表示個人意見。體育教師在對“差生”實施因材施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他們的心理因素,只有充分尊重“差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尊心,才能對其實施真正的因材施教。本文就對“差生”實施因材施教時的心理因素進行分析闡述,希望此文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教師對“差生”傾注更多的關注和關心。
一、均質(zhì)分組,優(yōu)劣平等,保全顏面
因材施教時,尤其是對“差生”因材施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在實施因材施教時,有時教師會不自覺對學生進行分類,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建議教師盡量不要把“差生”進行特意分組,同質(zhì)分組在練習時組員之間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完全忽視了差生組學生的感受,這樣等于給所有的學生一個提示,在那組里面的學生都是不好的。所以,筆者建議,在進行因材施教時,盡量不要按質(zhì)分組,可以按照優(yōu)劣均分的辦法進行分組教學。這樣不僅保全了“差生們”的面子,也不會給他們造成負面心理影響?!昂谩⒉睢睂W生都在一起,動作好的學生還可以起到以點代面的作用,幫助其他同學更快掌握動作技術,促進大家共同提高。所以,教師在分組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差生”的心理感受,千萬不要刻意把他們單獨分組,這樣才是實施正確因材施教的第一步。
筆者在一年級新生廣播體操教學中發(fā)現(xiàn),男生普遍掌握動作比女生速度要慢,質(zhì)量要差。筆者用兩個班進行實驗比較。一個班筆者利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并未把動作不好的學生單獨拉出來進行加強練習。而是把男生按照動作技術掌握程度平均分在女生組里,讓他們和女生一起進行練習。女生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幫助男生練習動作,提高質(zhì)量。男生也并未因為分在女生組里感到不快,而是更加愉快地接受女生的幫助,效果十分不錯。而另一班則是單獨把動作不好的學生拉出來進行加強輔導。由于這樣分組,這部分學生不僅在面子上覺得過不去,在練習時還受到其他學生的擠兌和譏笑,使得他們更不愿意進行練習,效率十分低。筆者這個小實驗的對比結(jié)果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教法一致,標準分層,迎合心理
很多教師在因材施教的實施策略上都是根據(jù)不同對象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針對“差生”實施和其他同學不一樣的教法,也是無異于給他們打上了“差”的標簽。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證明,針對“差生”要和其他同學一視同仁。但在評價標準上,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既做到了科學合理全面評價學生,又可以保護部分學生的面子和自尊心。如此做法,不僅在教法上不用費更多的精力,而且在評價上也是符合他們的心理需要。畢竟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別的,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也是符合運動能力評價的原則。即使面對是“差生”的評價標準,也不會有很多學生去考慮這是針對“差生”的評價標準,而認為是正常的運動水平差異,直接保護了“差生”的心理。在這里,筆者還針對部分在課堂上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可以在課后采用“開小灶”的跟進方式對他們進行幫扶。教師可以在課后對個別“困難戶”進行特別輔導、特別關心,讓他們利用課余、課后時間加強練習,使他們能通過自己的課外努力跟上班級速度,這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同時也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的。
筆者在低年級跳繩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一位很特殊的學生,他身材比較高大,動作很不協(xié)調(diào),心里極度不自信,在體育課上總是被其他同學瞧不起,但卻很努力地在練習,還是效果不佳。筆者特意留心觀察了他一堂課,由于自己跳繩不好,一分鐘還跳不到10個,習慣一個人躲在一旁練習。而其他同學總是喜歡看他的笑話,他越是躲在一邊練習,其他同學越是圍過去看笑話,導致他在課堂上不愿練習。筆者對全班同學進行了一番教育后,把他分在平時和他比較要好的同學一組,讓這位同學幫助他。他由于對及格失去了信心,練習效果還是不佳。下課后,筆者拿了一根跳繩找到他,讓他自己帶回家去練習,并且和他私下約定,考核時只要跳到及格成績的一半就給他及格,并要他保守秘密。他很意外,也很樂意地接受了這個約定。我還特意囑咐和他要好的那個同學,叫他課后多幫助他。事實證明,這樣的手段方法是有效的。在考核時,他雖然離及格成績還差幾個,但卻遠遠超出了和他約定的成績,成功的喜悅掛滿了他流滿汗水的臉龐。實踐證明,針對案例中的這位學生,雖然考核標準降低了,對于其他同學看似有點不公平,但卻對他來說是十分有效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教師要求的考核標準,這對他的運動心理是一個有利的促進,相信在他今后的運動活動中,這次的成功肯定會對他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表揚跟進,評價得當,激發(fā)動力
表揚永遠是一劑最有效的催化劑,教育不能缺少表揚鼓勵。針對因材施教時,尤其是“差生”,他們很少能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表揚,假如能在他們最需要或最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表揚,甚至是一個手勢、眼神或動作,都是對他們莫大的鼓勵。體育教師們,不要吝嗇你的表揚,不要吝嗇你的大拇指,也許正是你一次小小的鼓勵,對于“差生們”來說卻是一次質(zhì)的飛躍,是一個無形的精神動力,促進他們今后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參加體育鍛煉。但在這里,筆者要提醒大家一點的,對于
“差生”的評價一定要言語適當,不要過分夸大其詞。本來一些很小的進步或者長處,被老師過分的放大進行表揚,有時會適得其反的,讓學生,尤其是“差生們”感到反感,反而會打擊其積極性的。只有合理合適正確的評價,才是真正促進學生內(nèi)心運動動力的有效催化劑。
筆者任教的班級里,有一位身材肥胖的學生,雖然他受體型影響,很多體育活動不能順利完成,但他卻總是盡量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無奈現(xiàn)實很殘酷,他的體育成績鮮有進步,這也是他最苦惱和痛苦的。在一次立定跳遠測試中,他完成了他的考核,離及格線還有一段距離。考核還在繼續(xù)著,筆者在課前就和學生說了,測試結(jié)束后要是還沒下課,沒及格的同學還可以再考一次。當考核結(jié)束了,還沒下課,只見他來到筆者面說要重新考一次,筆者很意外,同意了他的請求。再一次考核下來,成績沒有一點進步,他很喪氣,獨自走到一邊。筆者以為他會就此放棄,沒想到,他在一旁認真練習,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技術,每一跳都很盡力在練習。沒一會兒他又一次走過來說要再考一次,鑒于他的努力,筆者同意了。吸氣、半蹲、蹬地、起跳、落地,一連貫的動作下來,他的成績僅僅提高了一厘米。但他卻很興奮地跑過來說,老師老師,我提高了一厘米。其他同學不以為然的冷嘲熱諷,但他卻以期盼的眼光望著筆者。在同學的嘲笑聲中,筆者重重地把他提高了一厘米的成績重新登記了,并拍了拍他的肩膀,期盼的說道:很好,希望下次還能看到你更大的進步!他歡天喜地地離開了,看著他漸行漸遠的身影,相信明天他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盧孝飛.高中體育教學因材施教之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07).
[2]陳波,陳琪瑤.大學體育弱勢生的成因與對策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O3).
[3]師風玉.在體育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因材施教[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
(03).
[4]宋國良.因材施教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