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石軼蕓
摘要:朗讀是學好一門語言的基礎(chǔ),它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舉足輕重。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期,利用小學階段培養(yǎng)朗讀習慣,有利于孩子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并慢慢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本文結(jié)合現(xiàn)行英語素材,舉例闡述了如何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合理設(shè)計朗讀任務(wù)以促進課前預(yù)習、課堂學習、課后鞏固和實際運用,最終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朗讀形式;朗讀材料;朗讀習慣
美國著名的功能派語言學家僑姆斯基曾提醒人們:學習母語是說在前、讀在后,而在沒有外語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學習外語,是讀在前、說在后。所以,先學會朗讀英語,這符合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由于小學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很難像語文一樣,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濃濃書香中,通過閱讀,自然而然的萌生讀書的內(nèi)在需求。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英語閱讀材料,只有那本薄薄的英語教科書。學生既沒有強烈的閱讀欲望,也很難讓他們體驗閱讀帶給心靈的與眾不同的愉悅。所以,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是設(shè)計各種朗讀的形式,尋找有趣的朗讀材料,培養(yǎng)學生英語朗讀的習慣,享受朗讀帶來的快樂。
一、以情帶讀,化枯燥為樂趣。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經(jīng)常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這門學科。所以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原動力。當朗讀變成一件能令人快樂的事情時,每個孩子都會為之瘋狂。
在教學探究活動中,我總是想方設(shè)法通過肢體動作、教學道具、情景創(chuàng)設(shè)、播放卡通、表情朗讀等環(huán)節(jié)或手段,設(shè)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教學情景或氛圍,使學生進入“當時的境界”中,與文本中的人物“見面”,自己來扮演主人公,讓文中的畫面和故事所要表達的含義在孩子的頭腦中“活起來”,使之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雖然英語課文不如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含義那么深刻,但嘗試著給孩子們配樂朗讀,進行情景短劇表演。或是,讓一些有朗讀特長的孩子聲情并茂地展示朗讀,播放動畫來欣賞、感受優(yōu)美純正的發(fā)音,總會帶來令人欣喜的收獲。
比如在教學3B Unit2 In the library一課時,我把第一課時Story time安排在周五,當學生對故事有了整體感知后,布置了周末作業(yè)?!罢埬闩c同伴合作,完成三個任務(wù)。任務(wù)一,選定自己的角色(楊玲還是劉濤)。任務(wù)二,熟悉自己的臺詞。任務(wù)三,編排角色所需動作。周一進行彩排,與同伴磨合表演內(nèi)容?!蓖ㄟ^這樣的活動,把枯燥的背誦課文轉(zhuǎn)變?yōu)樯鷦拥谋硌?。無論是表演者還是純粹的欣賞者,孩子們總是充滿熱忱的。這種在成人身上幾乎消失的純真,總是特別的讓人感動。在布置的過程中,我并沒有強調(diào)必須聽讀磁帶多少遍,對一些不喜歡朗讀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句空話。這個周末作業(yè),在孩子的理解中并不是背誦,也不是任務(wù),而是一場表演。想要呈現(xiàn)默契十足的表演,必須兩個人都有充足的準備。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那個星期一,孩子們帶來了道具,表演中融入了很多動作,比如跑步,睡覺,思考等等。原本背誦課文磕磕巴巴的孩子,也帶來了豐富流暢的表演,令人驚喜不已。
二、組織活動,化個別為集體。
留心觀察自己的學生,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不管是朗讀語文,還是英語,總有一個“領(lǐng)頭羊”。他的聲音總是最響亮的,他的語速永遠是我們的“節(jié)拍器”。因為他的出現(xiàn),整個班的朗讀都顯得特別的整齊。這一認知啟發(fā)了我,將班級里有朗讀特長的同學集合起來,進行“一幫多”活動。帶動全班同學的朗讀水平。
有朗讀還要有聽眾,新課程改變了學生成績由教師單一評價的模式,改由教師、家長、學生本人和同學等多方綜合評價。除教師評價外,我設(shè)計了層層遞進的朗讀評價方式,特別是生動有趣的卡通板塊。第一步,由學生自己來評價朗讀情況。按正確得一顆星,流利得三顆星,有感情的朗讀得五顆星,三個標準來打分。第二步,按同樣的標準讀給家長聽。請家長給學生的朗讀打星。這個做法使許多學生為了取得五顆星,總是不停的模仿、練習,然后非常隆重的在家中朗讀給父母聽。鍛煉能力的同時,增進了與父母的交流,家長也能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第三步,同桌兩人為單位互評。每人都有一張評價表,記錄的是對方的朗讀成績,評價標準與之前一樣。同桌兩人互讀,讀完互評。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們都很投入專心。他們積極地練,熱情地讀,認真地評,朗讀水平不斷提高。第四步,以小組為單位比賽。每組一個組長,負責組織和算分。就像電視臺的“歌手大獎賽”一樣,每個小組成員都是評委。每人發(fā)一張評分卡,當一個成員朗讀完畢,其他同學開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評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們來說非常新穎,賽場上熱鬧非凡但井然有序。學生們積極參與,許多以前想讀而不敢讀的學生聲情并茂,朗讀得十分出色,“誕生”了許多以前沒發(fā)現(xiàn)的朗讀新星。
三、堅持不懈,化一時為終身。
整班集體朗讀時,總會出現(xiàn)拖音明顯,節(jié)奏較差,有時還讀不整齊的情況。研究小學英語朗讀現(xiàn)狀,這個問題仍然存在。有的學生齊讀時漫不經(jīng)心,不是看著一句句地讀,而是滑句,一股腦兒讀完;有的學生對自己的朗讀很不自信,在齊讀時,只是做做樣子,動動嘴巴,其實根本沒有發(fā)出聲音,存在假讀等現(xiàn)象。雖然現(xiàn)狀堪憂,但是堅持英語朗讀有著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語界老前輩范存忠先生曾說過:“我體會到學語言與學曲子一樣。學曲子貴在能唱?!薄霸绯恳黄穑瑢W生們就在屋外,樹下,千遍萬遍地讀……不到半年,舌頭聽使喚了,一些句子,不假思索就跑到嘴里來了?!彼晕覀儽仨殘猿植恍浮T谀7逻^程中要求學生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最初可能達不道這個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達到“口到——心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讓學生進行指讀。指讀的習慣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單詞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讀到哪,指到哪,既使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訓(xùn)練了學生認讀單詞、句子的能力。
英語朗讀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首先要提高認識,明確朗讀的重要作用,同時不斷學習,不斷練習,以自身優(yōu)美、純正的語音、語調(diào)感染、熏陶學生,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學生的朗讀欲望。在與家長取得積極配合的情況下,正確引導(dǎo)學生堅持朗讀訓(xùn)練,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