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在綠染明珠滿眼春的五月,再度翻開那些塵封多年的故事,踏著先輩們的足跡追逐逝去的歲月,走進耳熟能詳?shù)拿鐜X新村,用我笨拙的思路和文字,感受歷史的厚重,記錄和傳遞老區(qū)的變化,感嘆老區(qū)的發(fā)展。
追栗街鎮(zhèn)塘子邊村坐落在文山至天保二級公路旁,經(jīng)過整村推進和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苗族同胞們早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磚混結構的瓦面新房,不但通風好、采光好,而且樣式也極為好看。房屋的墻壁上,繪上了苗族同胞生產(chǎn)生活情景的彩畫。
早就聽說,生活逐步好起來的塘子邊村建起了苗族文化展示館。在邊疆少數(shù)民族村子里建起民族文化展示館,這種情形應該不算多見。我們在操場上下了車,便迫不及待地直奔展示館。只見里面集中展示了苗族的刺繡和純麻服飾的制作流程和一些成品。績麻、紡線、織布、臘染、刺繡等,無須作更多的解釋和說明,苗族服飾的所有制作工序,一覽無遺地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
我滿懷好奇地仔細瀏覽那一件件館藏物品,就像在翻閱一本“穿在身上的書”。無論是純麻的傳統(tǒng)風格,還是當今絢麗多姿的時尚風格,苗族同胞光彩奪目的服飾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那從頭到腳的盛裝,都以刺繡為主,大到一條裙子,小到一根絲帶,都是一件精美的刺繡藝術品。據(jù)說,苗族服飾豐富多彩的紋飾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也各不相同,呈花狀、江水狀的花紋,象征著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紅、綠波浪花紋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錯紋代表田埂,花點代表谷穗……
塘子邊村的花苗愛披加花披肩,上繡三道方形圖案,傳說它象征古代的練兵場和令旗,披肩兩頭的花紋代表過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這些服飾的來由,大多是上古九黎三苗與黃帝逐鹿中原,戰(zhàn)敗后從黃河流域退到長江,又退到云貴高原的歷史有關。因而,苗族的衣裝圖案并非每個能織會繡的男女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織繡,什么地方飾什么圖案,什么圖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齡的人該飾什么圖案,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多姿多彩的苗族服飾上記錄了這個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歷史,積淀了悠久厚重的苗家文化內(nèi)涵。
佇立在透著古老氣息的木制紡車前,我的心里充滿了濃濃的敬意?,F(xiàn)代紡織業(yè)的發(fā)展,早已結束了這種極為原始的紡車的使命,但類似的紡車在革命斗爭年代作出的奉獻卻讓老區(qū)人民世代銘記:那時候,小塘子、小渾塘等村的苗族婦女們常常以紡線、織布、挑花為掩護,為革命黨人把風望哨,只要看見陌生人進村,或是突破她們認定的警戒位置,就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及時通風報信,一次又一次躲避了土匪的襲擊和國民黨反動勢力的追繳,挽救了革命黨人的生命,延續(xù)了革命的火種,使那些星星之火最終形成了燎原之勢,贏得新生。
改革春風吹大地,老區(qū)人民謀發(fā)展。如今,塘子邊村利用交通優(yōu)勢,大力推廣休閑體驗農(nóng)業(yè)。一個蔬菜大棚,無論是20、30平方米,還是40、60平方米,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租用它,種上自己喜歡的蔬菜,平時將其托管給當?shù)氐拿缱遛r(nóng)民。到了周末,卸下一身的忙碌帶上家人到這里呼吸新鮮空氣,體驗種植的艱辛、品味收獲的喜悅,摘取一些自己種植的蔬菜在就地提供的廚房中自己烹飪,享受蔬菜從“出土”到“入口”的最短時間帶來的鮮嫩和甘甜。喜歡重口味的人們,可以到燒烤區(qū)來一場自助燒烤,或者陪孩子在樹林里打一場野戰(zhàn);晚上,可以在宿營區(qū)躺著看月亮、數(shù)星星、打撲克,或是撥響吉它為蛙鳴蟬聲自由伴奏。累了,就鉆進自家的帳篷,任一周的勞累盡情地釋放……
勝日尋芳塘子邊,無邊光景日日新。塘子邊村的農(nóng)民將會用勤勞與智慧賦予老區(qū)更加迷人的神奇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