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寶玉
引言
詹妮弗·伊根(1962-)是美國當代著名女作家。伊根出生于美國芝加哥,在舊金山長大,先后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和劍橋大學(xué)圣約翰學(xué)院。早在1991年,伊根就獲得過短篇小說獎,之后還獲得過各種藝術(shù)獎項;1995年伊根發(fā)表了小說《無形的馬戲團》,1996年發(fā)表了短篇故事集《翡翠城市及其他故事》,2001年,憑借小說《看著我》又譯《風(fēng)雨紅顏》),三十九歲的伊根獲得美國全國圖書獎的最后提名,從而躋身于當代美國最有前途的作家之列。2002年,她的關(guān)于流浪兒童的封面故事獲得了卡洛兒·考瓦爾新聞獎。2006年,小說《塔樓》一經(jīng)出版,便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成了當年全國最暢銷書之一。2009年,因為報道文章“兩極兒童”,伊根獲得了全國精神疾病聯(lián)盟頒發(fā)的科學(xué)健康報道杰出媒體獎。2011年憑借《惡棍來訪》伊根獲得包括普利策獎、國家書評獎在內(nèi)的42項文學(xué)大獎,因此入選了《時代》雜志最有影響力的100位名人,并力壓喬納森·弗蘭岑成為美國文壇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領(lǐng)跑者和代言人。2012年,以“推特”形式發(fā)表的科幻小說《黑匣子》(又譯《黑盒子》)是詹妮弗·伊根的又一力作,在某種意義上也可謂《惡棍來訪》的后傳。小說《黑匣子》延續(xù)了其作為“反文體”作家的風(fēng)格,本文語言有如敘事詩,同時又令人忍俊不禁,給人帶來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然而,與她在美國乃至西方國家“大紅大紫”的情況相比,伊根在中國的介紹與接受情況就要寂寞冷清了許多,國內(nèi)學(xué)者對其作品為數(shù)不多的研究解讀主要集中在2011年普利策獲獎作品《惡棍來訪》上,對伊根其他作品的研究卻為之甚少。
《黑盒子》是一篇科幻和間諜小說的混合體,講述了一位名叫LuLu的美國女子(在《惡棍來訪》中出現(xiàn)過的一個人物)被國家安全部門訓(xùn)練成間諜,體內(nèi)被植入多種高端電子間諜設(shè)備,然后去往地中海一帶通過施展美人計的方式竊取恐怖分子的機密情報。這樣一個故事是很難寫成“純文學(xué)”小說的,然而伊根憑借獨特的敘事語言等技巧做到了這一點。小說延續(xù)了作者構(gòu)造獨特、想象力豐富、用詞刁狠,卻不乏柔情的風(fēng)格。小說語言富有節(jié)奏感,充滿音樂韻律,讀起來有一種新奇迥異的效果,讓人想起實驗小說家格特魯?shù)隆に固┮?,甚至還有邪典作家查克·帕拉紐克的影子。以后現(xiàn)代的“推特”形式寫作和罕見的第二人稱敘事是該小說的最大亮點和最主要的特色。作者通過對敘事手法和敘事方式的大膽革新,不僅大大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并使小說達到了后現(xiàn)代語境下敘事技巧和主題的完美統(tǒng)一。
《黑匣子》的“推特”寫作形式
作為新媒體敘事的重要方式之一的“推特”敘事來源于一個廣受歡迎的國外社交網(wǎng)絡(luò)及微博客服務(wù)的網(wǎng)站“推特”,是由美國網(wǎng)絡(luò)開發(fā)者杰克·多西于2006年首創(chuàng)的,“推特”允許用戶將自己的最新動態(tài)和想法以移動電話中的短信息形式(推文)發(fā)布(發(fā)推),可綁定IM即時通信軟件。所有的“推特”消息都被限制在140個字符之內(nèi),換算成英文單詞一般最多不超過30個,這就決定了其內(nèi)容短小精悍;再加上“推特”消息的發(fā)送可以通過Web瀏覽器、手機、IM或“推特”客戶端等方式,使用的便捷性也就形成了“推特”最大的特點。
以后現(xiàn)代新媒體敘事方式之一的“推特”敘事形式發(fā)表小說并非伊根首創(chuàng),已經(jīng)有專業(yè)作家、專欄作家等人參與到了“推特”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甚至有專門的“推特”用戶將名著用“推特”的形式發(fā)布。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推特”小說的影響力和接受程度相當有限,往往不太成功。伊根的開創(chuàng)性在于作為首位當紅著名作家、普利策小說獎得主利用“推特”作為媒介,采用定時連載的方式發(fā)表小說,以期“宣告連載小說的回歸”。對于為何采用“推特”方式,伊根的解釋是想嘗試連載方式的寫作,因為這正契合了人們觀看電視連續(xù)劇的方式。伊根利用《紐約客》雜志小說版官方“推特”持續(xù)十晚,每晚八點至九點每隔一分鐘連續(xù)發(fā)布,將八千五百詞左右的《黑匣子》作為一條條“推特”信息定時播發(fā),并嚴格執(zhí)行“推特”對于字符的限制,將每句限定在140個字符以內(nèi)。同時為配合手機閱讀,《黑匣子》巧妙排版,每句不超過140個的字符被分成一至四行,小說的四十七個片段被置于類似手機屏幕的長方形框中,每個方框上端均設(shè)計有窄形黑條標有各片段數(shù)字順序,類似手機屏幕上端狀態(tài)顯示欄;四十七個片段方框又被縱向排版成每頁三欄,每個方框的寬度接近一般手機屏幕。所有這些巧妙安排,使雜志閱讀前所未有地實現(xiàn)了完美的手機閱讀體驗,如同手機閱讀“推特”小說。
既然要寫一篇“推特”小說,作者除了必須把每個段落都控制在140個字以內(nèi)(伊根寫作時用了一個每頁印有八個方框的筆記本,在每個方框里填寫一個段落),她還需要解決段落之間的文氣銜接問題。要知道,“推特”的140個字,從敘事容量上講,遠遠少于中文的140個字,這就使伊根的成就更加突出。在這篇小說里,伊根把一段一段的敘事文字轉(zhuǎn)換成一條一條的間諜訓(xùn)練指令以及主人公的觀察、反思記錄,于是每一段(條)都相對完整,幾乎可以獨立成篇——這種方式和微博文風(fēng)頗為吻合,甚至能用來描寫人物對話。下文是小說女主人公在海灘上施展美人計的段落:
如果你事先知道某人性格殘暴無情,你會從一些細微平常的地方看出他的殘暴無情——比如他游泳時手臂擊打水花的姿勢。
“你好嗎?”你的指定目標在跟隨你進入波浪洶涌的海水之后拋出的這句話暴露出某種懷疑,但也可能什么也沒有。
你的回答——“我在游泳呢?!焙芸赡鼙焕斫鉃榘挡啬撤N譏諷,但也可能什么都沒有。
“我們一起游到那塊礁石那邊,好不好?”是一個問題,但也可能并非一個問題。
“一口氣游過去?”如果講得得體到位,這句話會讓對方看到你性格里天真率直的一面。
“那邊比這里更隱秘?!边@個回答可能讓人頓生不祥的預(yù)感。
When you know that a person is violent
and ruthless,you will see violentendprint
ruthlessness in such basic things as his
swim stroke.
“What are you doing?”from your
Designated Mate amid choppy waves after
he has followed you into the sea may or
may not betray suspicion.
Your reply-“Swimming”-may or may not
be perceived as sarcasm.
“Shall we swim together toward those
rocks?”mayormaynotbe aquestion.
“All that way?”will,if spoken correctly,
sound ingenuous.
“Well have privacy there”may sound
unexpectedly ominous.(Egan,2012:Section 4.)
伊根在《惡棍來訪》里已經(jīng)顯示出對多種語言風(fēng)格的靈活掌控,而《黑盒子》則讓人感覺這位作者還有更多尚未得以展示的才能和潛質(zhì)。也許很多作家在“推特”上連載小說這種嘗試往往會以失敗告終,但詹妮弗·伊根在《黑盒子》里大膽地“推特”敘事實驗應(yīng)該算是一個成功的范例,是后現(xiàn)代新媒體敘事方式的巧妙應(yīng)用和大膽革新,為后現(xiàn)代敘事理論的豐富與發(fā)展和后現(xiàn)代作家的寫作都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指導(dǎo)。
《黑匣子》的第二人稱敘事
第二人稱敘事是指故事中以他或她身份出現(xiàn)的受述者為主人公的敘述。這一敘事方式經(jīng)常被用于說明書、手冊、廣告等,在中國,第二人稱敘事常用于獻給逝者的悼詞中。小說的第二人稱敘事不僅發(fā)端更晚,迄今也并不多見,理論上研究第二人稱敘事始于1965年布來斯·莫里賽特在《當代文學(xué)中的“你敘事”》中提出的“作為一種新文類的‘你敘事”。此后熱奈特的“第二人稱敘事”術(shù)語為敘事學(xué)研究第二人稱敘事奠定了基礎(chǔ)。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學(xué)者們開始關(guān)注受述者和讀者,即相對于敘述者和作者主體“我”的客體“你”。隨著后經(jīng)典敘事學(xué)的興起,詹姆斯-費倫和彼得·J.拉比諾維茨等學(xué)者使第二人稱敘事研究得以延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學(xué)者們開始從意識形態(tài)、修辭理論、語言學(xué)和符號學(xué)理論、歷史敘事、讀者反映批評等不同視角研究第二人稱敘事。相對于常見的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事,第二人稱“你”則把敘事變成了一種面對面的直接對話,讀者仿佛置身其間,同人物一起被敘述者(露面的或隱含的)直接呼喚著、描述著,與人物和敘述者的距離感幾乎完全消除。真正的第二人稱敘事,是小說藝術(shù)發(fā)展到相當高度,小說家進入更自覺、更獨立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階段才開始出現(xiàn)的一種敘事手法。法國“新小說”派作家米歇爾·布托爾的《度》中的部分章節(jié)就是典型的第二人稱敘事。在實驗小說《黑匣子》中,作者詹妮弗·伊根就采用了不多見的第二人稱敘事。事實上,這已經(jīng)不是伊根第一次使用第二人稱敘事了,獲普利策小說獎的《惡棍來訪》中的第十章也運用了第二人稱敘事。
《黑匣子》以第二人稱“你”敘事貫穿始終,作者以旁觀者的角度講述著“你”的一言一行:故事發(fā)生在21世紀30年代的法國南部地中海海島,主人公“你”的身份直到第五節(jié)才被真正揭開:“你”是許多經(jīng)過特殊訓(xùn)練的從事國家安全的一員,一個滲透犯罪分子內(nèi)部的女間諜,志愿為國家的安全不顧個人危險與恐怖分子周旋。隨著故事的推進,“你”的身份也逐漸更為明晰,“你”是一位未來時代的三十三歲的美女間諜,名叫露露,打入犯罪分子內(nèi)部做臥底執(zhí)行秘密任務(wù),“你”的身體被植入了各種先進的間諜設(shè)備用于系統(tǒng)地搜集信息:可通過摁壓耳朵軟骨控制右耳道中的麥克風(fēng)(A microphone has been implanted just beyondthe first turn Of your right ear canal.Active the microphone bypressing the triangle of cartilage across your ear opening.)(Egan,2012:Section 13.);“你”右膝蓋韌帶里的按鈕用于發(fā)送信息以及遇到危險時求救(A button is embedded behind the insideligament of your right knee(if right-handed).Depress twice toindicate to loved onces that you are well and thinking 0f them.A continuous depression of the button indicates an emergency.)(Egan,2012:Section 14);“你”發(fā)絲下的芯片儲存任務(wù)日志,可通過左手拇指摁壓左手中指開始記錄(Your Fieldinstructions,stored in a chip beneath your hairline,will serve asboth mission log and a guide for others undertaking this work.Pressing your left thumb(ifright-handed)against your left middlefingertip begins recording.)(Egan,2012:Section 14);“你”摁壓左淚腺可開啟左眼中植入的照相機,壓左眉尖啟動閃光燈(The camera implanted in your left eyeis operated bypressing your left tear duct.In poor light.a flash may be activatedby pressing the outside tip of your left eyebrow.)(Egan,2012:Section 25);“你”右腳第四個腳指和小腳指中間的通甩端口用于插入數(shù)據(jù)下載接口(Reach between yourright fourth and pinky toes(if right-handed)and remove theData Plug from your Universal Port.)(Egan,2012:Section35)。因此,“你”的整個身體就是一個“黑匣子”,用以儲存所執(zhí)行任務(wù)的記錄(Your physical person is Our BlackBox;without it.we have nO record of what has happened on yourmission.)(Egan,2012:Section 38)。任務(wù)的成功與否就在于“你”是否能將“黑匣子”安全帶到被稱作“熱點”的營救地點,因為“黑匣子”里面儲存著行動獲取的情報資料。endprint
《黑匣子》中的“你”有一種類似于“獅吼功”的特異能力,在執(zhí)行任務(wù)遇到危險時用于震懾敵人?!澳恪边€具有更為神奇的特異能力——“分身術(shù)”,猶如靈魂出竅,當身體遭受侵犯或損傷時啟動以免傷痛。伊根精確地描述了“分身術(shù)”啟動后倒數(shù)十秒的情形:倒數(shù)第八秒時“你”剛好游離到皮膚外,倒數(shù)五秒漂浮在身體上方一到二英尺,倒數(shù)三秒感覺完全與肉體分離,倒數(shù)兩秒“你”的肉體可以不用“你”的參與而自主行動,倒數(shù)一秒靈魂完全出竅。(By eight.you should be close enough to see your bare anddirty feet.By five,you should be close enough to see the bloodydress wrapped around your shoulder.By three.you should beclose enough to see the dimples you were praised for as a child.By two.you should hear the shallow bleating of your breath.)(Egan,2012:Section 46)
伊根似乎比較醉心于類似靈魂出竅情形的描寫,《惡棍來訪》中同樣是采用第二人稱敘事的第十章的標題就是“出竅”,而其中恰恰描述了“你”遭遇激流遇險,此時“你”的靈魂出竅,離開自己掙扎的身體飄到別處,任由肉體被激流吞沒溺水。這兩部作品中分別描述的靈魂出竅的區(qū)別在于:《惡棍來訪》中的“你”靈魂出竅是瀕死時出現(xiàn)的狀態(tài);而《黑匣子》中“你”具有主動的“分身術(shù)”的特異能力,契合了小說的科幻性質(zhì)。通過《惡棍來訪》的實踐嘗試,伊根在《黑匣子》中再度采用第二人稱敘事更是得心應(yīng)手。第二人稱敘事中敘述者直接稱呼敘述接收者為“你”,也將讀者直接帶入敘事文本,使讀者如同身臨其境,產(chǎn)生共鳴,小說中的“你”作為忠誠的愛國者,執(zhí)行著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任務(wù),并記錄著自己的一言一行,而“我們”則代表著美國人,更精確地說,是美國的國家安全人員?!拔覀儭弊允贾两K坐在熒屏后密切關(guān)注著“你”的任務(wù)執(zhí)行情況,而“你”只是屏幕上成百上千個執(zhí)行類似保衛(wèi)國家安全任務(wù)的亮光中的一個,正是這些成百上千個愛國主義者保衛(wèi)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結(jié)語
《黑匣子》的“推特”發(fā)表形式如同每晚固定時段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而在電腦、手機等屏幕前的讀者如同電視觀眾;同時小說作者有意識地使用了第二人稱敘事,“你”不再像以往看小說或電視那樣一味地被動接受,而是不知不覺被拉入并參與情節(jié)發(fā)展。通過對后現(xiàn)代語境下新媒體敘事策略的主要形式“推特”敘事和第二人稱敘事等敘事策略的大膽革新及成功運用,伊根使該小說達到了后現(xiàn)代語境下敘事技巧和主題的完美統(tǒng)一:伊根借用《黑匣子》科幻小說的形式反映了其作為美國當代文壇的領(lǐng)跑者和代言人,對“9·11”事件及后“9·11”時代未來美國國家安全、全球安全及全球未來發(fā)展走向的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