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菲
多麗絲·萊辛是風格獨特的英國作家之一。在她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寫作生涯中,創(chuàng)作了多部讓人印象深刻的小說。1996年出版的《又來了,愛情》是其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小說運用“二元主角”的敘事方式,在行文中穿插了兩位主角不同的愛情故事,家庭背景以及他們對愛情態(tài)度的比較,體現(xiàn)了他們在小說中平等的重要地位。本文具體分析該小說中作者運用“二元主角”敘事技巧如何體現(xiàn),以探討作者其獨特的藝術效果,使人物更加豐滿。
《又來了,愛情》是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麗絲·萊辛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萊辛的文學創(chuàng)作總是不斷創(chuàng)新,大膽進行各種形式技巧實驗。在《又來了,愛情》這部小說中,萊辛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敘事手法,運用獨特的“二元主角”敘事技巧和多元化的敘事角度,講述了編劇薩拉和劇目中的人物朱莉的命運,深化了小說的主題。
“二元主角”敘事手法
在《又來了,愛情》中,整個故事的兩條敘事線索講述了不同背景年代兩位女性面對愛情的態(tài)度及選擇,既有薩拉的故事,也講述了朱莉的故事。萊辛既然要在小說中講述薩拉和朱莉兩個人的故事,那么,她到底以什么樣的敘事策略來展開兩個故事呢?根據(jù)熱奈特的理論:“敘事講述的任何事件都處于一個故事層,下面緊接著產生該敘事的敘述行為所處的故事層?!痹谛≌f中,萊辛運用雙層敘事的手法,通過“二元主角”的技巧,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薩拉是青鳥劇團的編劇,年過花甲但風韻猶存,多年的獨居生活使其在情感上無所依托。在排練名為《朱莉·韋龍》這部劇時與兩位年輕演員和一位導演產生了感情糾葛,情感的起伏使其不斷地承受著精神折磨。作為另一條故事線索的主角朱莉正是薩拉所排這部劇的女主角,她年輕貌美,生活在19世紀拉丁美洲法國殖民地小島上,由于是混血兒私生女,盡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先后與兩位白人墜入愛河,但由于身份地位的懸殊,在重重的壓力下,最終都被拋棄。不再相信愛情的朱莉,在森林里隱居,用日記記錄了內心的痛苦,并在即將與一位印刷商結婚之際,投河自盡。關于薩拉的故事屬于第一敘述層,這條敘事線索中仍然穿插著朱莉的故事。朱莉的故事屬于第二敘述層,朱莉的音樂和日記成為薩拉的編劇藍本,也成為貫穿兩條敘事線索的紐帶。同時,朱莉作為故事情節(jié)的參與者,對主人公薩拉的形象塑造起著戲劇化的映襯和烘托的作用。由此可見,在萊辛構建的小說結構中,朱莉的存在的確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時,萊辛對小說的敘述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又來了,愛情》中采用了第三人稱的全知、全能視角及多重視角轉換的敘事手法,創(chuàng)造性地為現(xiàn)代小說敘述技巧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在小說的開頭,作者通過第三人稱的敘事角度,為我們介紹了人物薩拉:“她不是個年輕女人,當我們尚未完全看清她在陰影之中精力充沛的動作時,很容易把她想象為年輕人?!比R辛還介紹了薩拉的生活背景:“薩拉·德拉姆1924年生于科爾切斯特。有兩個孩子……她在1946年與艾倫-德拉姆結婚,生了兩個孩子。他死了,她三十多歲就當了寡婦……?!弊髡唠m然整篇大量使用第三人稱敘事角度,但是并沒有單一地采用這種敘述人稱,而是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作者適時地轉換敘述人稱、恰當?shù)卣{整敘事距離。當薩拉的內心受到愛情的沖擊時,萊辛通過薩拉的日記和寫給其他人的信使讀者能夠走進薩拉矛盾的心理世界?!霸囅胍幌?,我說我永遠不會再戀愛是開玩笑?,F(xiàn)在我覺得應該發(fā)布信號趕走一些傾聽著的小魔鬼,或是心懷叵測的鬼家伙。并且以后試著只用以下東西獎賞她:愚蠢的夢。所有希望和需求?!眱刃南霅蹍s不能的煎熬使薩拉處于極度痛苦之中,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心碎了。可是為什么感情的創(chuàng)傷會表現(xiàn)為生理上的痛苦呢?這確實是件奇怪的事情?!睂τ谥炖蜻@一人物的展開,萊辛在開篇第三人稱敘事視角為讀者介紹了朱莉的生活背景以及愛情經歷。為了進一步對朱莉這個人物進行刻畫,萊辛通過朱莉留下來的日記記錄了朱莉的內心痛苦。在朱莉第二次被愛情拋棄并失去了自己孩子的時候,她在沉重的打擊之下,失去了心理平衡?!拔覀兯械钠胶鉅顟B(tài)都是如此不牢靠,只要輕輕一碰,我們就頭暈目眩,往下掉去,墜入旋渦……?!比沼浿械谝蝗朔Q的敘事角度克服了第三人稱敘事角度在時間、空間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并增強了敘述的真實性。二元主角敘事技巧的運用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成功地塑造了作品中的兩位主要人物。因此,這部小說讀起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僅加強了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取得了完美的藝術效果。
“二元主角”與人物命運
之所以說小說是二元主角,是因為在這個故事中著重講述了生活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兩位女性,經歷了感情的得失,最終走向了不同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們是小說中平行發(fā)展的故事中的人物。雖然小說中第一女主角是薩拉,青鳥劇團的編劇。但在整篇小說中,故事的展開卻始終圍繞著一個由薩拉改編并準備搬上舞臺的名為《朱莉·韋龍》的劇目,因此,劇目中的女主角朱莉·韋龍的故事貫穿小說始終,成了此小說的另一個女主角。朱莉是19世紀拉丁美洲法國殖民地的法國種植園主和其情婦的私生女,她生活在馬蒂尼克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吸引了很多的追求者。然而她的愛情之路卻充滿了波折。年輕英俊的法國軍官保羅和朱莉相愛了,并將她帶回法國的森林小屋中。然而,由于朱莉的血統(tǒng)和身份,保羅的家人極力反對,在強大的壓力下,保羅離開了朱莉并娶別人為妻。朱莉在漸漸平復了愛情帶給她的傷痛之后,又陷入了另一張情網。富家公子雷米與其兩情相悅,兩人對愛情充滿了期待,然而門第偏見的殘酷現(xiàn)實使朱莉又一次被拋棄,甚至他們的孩子也不幸夭折。連受打擊的朱莉從此隱居森林,清貧度日,依靠自己的才藝教授音樂和繪畫并以日記的方式記錄她的內心痛苦。一位承印朱莉樂譜印刷鋪的老板被朱莉深深吸引并向她求婚,但此時的朱莉已經對愛情沒有期待,不愿活在沒有愛情的世界里的朱莉,盡管答應了印刷鋪老板的求婚,卻在婚禮前夕沒有任何征兆的投河自盡。數(shù)年后,朱莉的樂譜和日記被后人發(fā)現(xiàn)后公布于世,并使她成為當?shù)氐拿恕M瑫r,記載著朱莉一生的悲劇命運的日記也成為薩拉劇團的編劇素材,在排練過程中,此劇的編劇薩拉、斯蒂芬、導演亨利、演員比爾和安德魯?shù)热思娂娋砣霅矍榈男郎u,這就成為了小說的另一條敘事線索。薩拉已經年過六旬,子女遠在他鄉(xiāng),獨自守寡三十余年,和她唯一親近的是她弟弟的女兒喬伊斯,一個吸毒成癮的問題少女。薩拉雖然守寡多年,但是愛情對她來說已成為過去。在排練《朱莉·韋龍》這部劇目的時候,她與飾演男主角的二十八歲年輕男子比爾擦出了愛情的火花。由于年齡的巨大差距,薩拉竭力克制著對愛情的欲望,逃避了這場愛情的風暴。后來,三十八歲的導演有婦之夫亨利也被薩拉的魅力所吸引,受到愛情蠱惑的薩拉最終把持住自己,沒有發(fā)展這段婚外情。而另一位年輕的演員安德魯也愛上了薩拉,但最終由于薩拉的理智他們并未深陷愛河。經歷了三段愛情,薩拉雖然對愛情也有著強烈的渴望,但她始終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在精神上感到自己的無力,由于年齡的懸殊,她同樣感受到了感情的挫折。兩條敘事線索中的主人公薩拉和朱莉命運的相似性及差異性,都隱含著深刻的啟示。萊辛著力通過對邊緣女性內心世界的探索來關注她們所承受的由后現(xiàn)代社會的扭曲所造成的壓力、困惑、無奈和絕望,展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社會敏銳的觀察力。endprint
“二元主角”與主題體現(xiàn)
萊辛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在她的眾多作品中所關注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都體現(xiàn)出了人道主義關懷。在《又來了,愛情》兩條敘事線索中,萊辛通過二元主角薩拉與朱莉試圖為我們反映出同一主題,即邊緣女性的情感需求。有色人種朱莉和老年女性薩拉在經歷了愛情的得失后,忍受著極度精神折磨,雖然社會的壓力無形地束縛著她們,但她們仍從內心渴求愛與被愛。朱莉的故事講述的是歷史背景,薩拉的故事則反映的是現(xiàn)實社會。通過講述這兩個故事,萊辛揭示了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今世界的現(xiàn)實生活中,邊緣女性受到了不公正對待。生活在19世紀拉丁美洲法國殖民地的朱莉是一個有黑人血統(tǒng)的混血兒,她的出身決定了她的命運。由于私生女的身份,她盡管才貌雙全,但由于家長和世俗的偏見,兩度與白人男子墜入愛河,但最終都被拋棄?!懊烂驳哪贻p婦女沒有家庭靠山,就處于不利地位——朱莉既是非法同居,又是有色人種,更是雪上加霜……窮苦人家的美麗姑娘把夢想當作期望,這是出于心中的一片癡情,而不是出于她們頭腦中的冷靜分析?!比R辛在文中的這一段話可以看出朱莉的浪漫愛情所注定的結局。起初朱莉對于世俗的偏見保持一種超然冷漠的姿態(tài)。然而,當愛情漸漸遠去時,她發(fā)現(xiàn)自己對所生活的現(xiàn)實社會的殘酷完全無法抵御。在她決定嫁給印刷商時,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在每個場合都被人排斥在外,如果有人向我伸出手,我會向他伸出手……。”社會的巨大壓力使得性格倔強的朱莉最終向命運低下了頭,答應了印刷商的求婚??墒?,由于無法忍受空虛的生活和情感的沙漠,朱莉最終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選擇了自己的歸宿:投河自盡。這既是自我解脫的方式,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反抗。
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的薩拉年過六旬,她認為自己正“邁著優(yōu)雅莊重的步伐走向老年”。當她看到比她年輕的人出現(xiàn)感情騷動就會覺得不寒而栗。至于說到愛情——她發(fā)覺自己已經二十年沒有戀愛了,她不相信她會重墜愛河。然而當在排練《朱莉·韋龍》這部戲的時候,她卻相繼與不同年輕男子墜入愛情旋渦,雖然極度渴望愛情,但由于年齡的差距,擔心世俗的偏見,她極度克制自己的欲望:“一個六十五歲左右的女人,愛著一個只有她一半歲數(shù)的男人……想一下她會怎樣描述那相差二十甚至三十歲?!碑斒チ藧叟c被愛的權利,在情感上受到了挫折與打擊,內心備受煎熬后,她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的心在痛,痛得那么厲害,我希望能使它擺脫痛苦,就像讓一只老狗睡著一樣。我只是無法忍受這種痛苦?!彼煌氖?,朱莉由于對愛的希望完全破滅,無法忍受沒有愛情的生活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而薩拉這位現(xiàn)代女性,雖然飽受愛情的折磨,卻理智地將其避開,最終她將如何度過晚年生活,作者留給了讀者遐想的空間。萊辛站在人道主義立場上發(fā)出了呼吁:“萊辛在她各個時期的作品中,不斷地為處于邊緣地位的有色人種、女性、老人、弱者的權利呼吁,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睿智的辯證思維方法始終貫穿在她的整個創(chuàng)造生涯之中?!痹谛≌f中,代表著有色人種的朱莉和代表著老年女性群體的薩拉,這兩位主角的情感經歷反映出現(xiàn)實社會從古至今對邊緣女性的偏見以及缺乏關愛。
從不同角度解讀萊辛的作品,可以使讀者更深入了解作品的內涵,增加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岸鹘恰睌⑹率址ǖ某晒\用,對于展現(xiàn)不同人物命運,揭示小說主題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兩位主角的故事線索相互穿插,增加了小說的立體層次感,也是萊辛多元化文學創(chuàng)作技巧的又一次新嘗試,為其作品的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參考文獻:
[1](法)熱奈特.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58.
[2]多麗絲·萊辛.又來了.愛情[M].瞿世鏡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3]吳愛華.《又來了,愛情》的敘事學解讀[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5):26-28.
[4]張連梅.解讀《又來了,愛情》中的邊緣女性[D].山東大學,2009.
[5]李秀華.論《又來了,愛情》的敘事藝術特征[J].學術交流,2011(5):184-186.
[6]趙志玲.多麗絲·萊辛和她的《又來了,愛情》[J].社科縱橫,2004(4):130.133.
[7]Katherine.Fishburn.TheUnexpectedUniverseofDorisLessing[M].Cambridqe:GreenwoodPress,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