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珊珊
我現在看購物推薦評論,最看不上的就是談性價比的人;談性價比的購物,哪有什么享受可言???
這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人和機器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什么?
人和機器拼邏輯和更改,差得遠,機器缺少人的非理性,正是這個使人成為人,也就是所謂的感情,不合邏輯便合乎情理的選擇。同理,只有那些能夠攻占你感情的物品,才是成功的設計,而不是性價比。
性價比是山寨機,是打折的特惠商品,是那種除了“性價比”之外,什么優(yōu)點都沒有的孬貨。如果你只考慮性價比,基本上不可能是活得最快樂的那一群,因為活得快樂本身性價比就極低。我從感性到追求性價比,再回到拋棄性價比,其間經歷過很多大小故事。
現在,我對非理性的消費再不自責,不是簡單地因為我比以前有錢,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欲望的寬容,真沒有你想的那么危險,那么不好。
這一兩年,在我的衣柜里,我?guī)缀醢雅f的東西扔掉八九成,原因就是我實在受不了以前那些講究性價比的決定,它們什么都好,就是我不喜歡,無法讓我在見到它、穿上它的時候激動、幸福。
追求性價比,反而會讓人變懶、變遲鈍。
我有一個好友麻寧,至今記得她的衣櫥,幾乎一件“百搭款”都看不到,而是充滿各種色彩、各種風格、需要實實在在搭配功力的單品。
百搭款雖然經典,但絕不出挑,我看著她的衣櫥,腦袋快要死機,難以想象自己面對這柜子衣服,如何做得到從睡醒到出門,只需要半小時。結果是什么?就是我一年四季的衣服,只有長袖和短袖的區(qū)別,顏色基本變化不大,黑白灰,像是老照片里的鬼。麻寧像是一天一套衣服,穿得跟小公主一樣,今天,荷葉邊小外套;明天,一身熱烈大紅。
很多人會說,不談性價比的結局,就是沖動購物,買了很多自己根本用不上的東西。不談性倫比和沖動購物,并不完全一樣,區(qū)別就像我有100萬元只買10萬籌碼,對比只有10萬元買10萬籌碼,經濟實力肯定決定這種氣度,所謂“選擇困難癥的原因就是窮”,是有道理的哦。
例如,我曾經被津森千里的衣服外表蠱惑,買了兩三套,結果穿在身上,簡直就是滑稽和愚蠢,怎么辦?如果我能夠豪爽扔掉,那就叫不談性價比;如果置裝預算用光了,只好忍痛穿出門,這就叫沖動。
如果我們現在不考慮有沒有錢,只考慮性價比,你會買一臺要價900元的愛立信復古電話嗎?你會買一只不知道能用幾次的手抓包嗎?或者花1000元買一個馬頭洗手液按壓壺?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沒有任何性價比可言,它們唯一優(yōu)于別的同類產品的地方在于:你第一次見到它,就會心動,忘不了它,你被它的獨特和美征服了。
純理性的生活,真沒什么好標榜的,它就像一頂沒有寶石的皇冠,再精致也不會熠熠生輝。就像我會同情那些從沒投入不顧死活愛一場,直接把自己的三圍、體重、工作、戶口情況,放在相親桌上的人,一個人把安全感當成生活目標,這才是真的墮落。
我糾正媽媽的購物習慣,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超市買水果,從考慮“哪個水果新鮮又打折”,到考慮“哪個水果我今天最想吃”;買衣服從考慮“我會常常穿嗎”,到“這件衣服會不會讓我看起來煥然一新”;選旅游目的地,從“當地有中餐和導游嗎”,到“哪里有我在夢中或電影中看到的最好奇的景觀”。尊重自己的非理性,完全和笨不相干的,好嗎?